旅人行腳
  
  
 • 網站導覽
 • 旅人群像
 • 旅人行腳   首頁
 • 旅人的台北印象
 • 旅行行程規劃幫手
 • 行李檢查清單
大峽谷 (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

冰河

 • 留言討論區
 - 吃吃喝喝的討論
 - 網站技術討論
   新網誌:(09/05 以後)
瓦哈拉  (09/12)
總計 來訪人次
瓦哈拉的塗鴉簿  英雄崇拜  (Oct 18, 15)
英雄崇拜

女兒正在學巴哈的雙小提琴協奏曲。這小鬼明知家裡唱片堆積如山,但從來不會提出來要聽任何曲子。前些天她練琴練到一半,突然問我有沒有 XXX 。

「Oyster? 我也很想吃,但是可惜一般沒事家裡不會準備這種東西。」

她斜眼看我,彷彿在鄙棄我的粗俗無知。「是 Osteria !我們老師要我去找找看有沒有。」

我稍微認真動了一下腦筋,根據當時的情境以及上下文關聯性,我想她說的應該是音樂,而不是生蠔或義大利小酒館。

「喔,你說的是 David 和 Igor 嗎?」不知道為什麼,聽古典音樂的人提到唱片演奏時好像和每個音樂家都熟到可以稱兄道弟。

女兒的眼睛突然一亮,彷彿少女漫畫裡的主角一般冒出星光燦爛。「你真的知道他們耶!那我們有沒有他們的CD?」

「有啊!」我故意壓低並且拉長這兩個字的發音,自以為是日劇 Hero 裡頭那個無所不有的神奇酒保。「而且是唱片,不是 CD 。你下次上課可以告訴你們老師。」

接下來的十分鐘時間,我一面詛咒自己的唱片分類雜亂無章找起來像海底撈針一樣費力,一面在 DG 那一區整排的黃色背標中試圖找到 Bach 或是 Oistrakh 之類的關鍵字。一面感慨自己已經到了需要戴老花眼鏡才能看到那麼小的字體,一面希望女兒不要失去耐性以為我只是在胡扯。

「你看, David and Igor 拉的 BWV 1043。」

接下來女兒很興奮地開始發表評論。「左邊的是第一小提琴,比較 tricky ,所以應該是爸爸拉的,右邊的是 Igor 。啊,所以這邊應該是這樣的‧‧‧‧‧‧」

很可惜我這個英雄只有不到十分鐘的保鮮期。聽完她在練的第一樂章之後,女兒就偷偷摸摸溜走了,剩下我自己陪著 David & Igor 父子聽完整張唱片。

話說上一次被小女生當做英雄崇拜的時候,我說不定和我女兒現在的年齡差不多大。


瓦哈拉首頁 前一則 後一則
加入討論留言
留言討論區

KJohn Lu  (Sep 17, 16)
布拉姆斯作品最大的問題是不夠暢快,常欲言又止,不知是否一輩子暗戀的後遺症,如果演奏他的作品很正經莊重,保證很冷。

我常在想如果沒有貝多芬,布拉姆斯的交響曲可能會串起海頓、莫札特走上典雅流暢的風格,他的交響曲本質就是室內管絃樂團的規模。但要繼承貝多芬、舒曼的浪漫曲式,就有點強人所難。所以聽完他的交響曲,毛細孔從來不會舒張,很多指揮家都把他的交響曲搞成不同形式的濃稠,所以害我找不到決定版本,聽到最後比較喜歡第二號交響曲,原因在此。

不過他的室內樂反映他的藝術觀,耐心、均衡、小心而浪漫,比法國作曲家們的室內樂多了一點矜持,但只要放開後,他也可以陪你小酌到天亮。只是一般音樂家因認為布拉姆斯的作品太經典,在技術層面不敢褻玩焉,多了敬重少了自在,自然讓人覺得有點冷感。

所以從他之後,德奧曲風不是走向大規模化,就是轉向娛樂化,前有布魯克納、理查·史特勞斯、馬勒,後有約翰·史特勞斯父子。後期浪漫樂派及國民樂派在各地崛起,布拉姆斯只剩聖桑陪他在撐起古典樂派的遺緒了。

Val  (Sep 16, 16)
感謝!

我在接觸一個作曲家稍微了解主要作品的背景情境之後,但是還沒聽那麼多的作品之前,常會有一個思考過程:如果我具有相同的技術與才華,處於同樣的環境,我會希望創作出什麼樣的作品,留給聽者什麼樣的感覺。在這過程中,有時候是與作曲家完全契合,有時候是確定知道自己不會做同樣的選擇但是完全能了解作曲家,有時候是完全不理解或完全不接受。這種思考和作曲家的名氣地位重要性或是音樂本身悅耳動聽與否並沒有直接關係,本質上完全主觀,類似於對音樂的解讀與詮釋。因為這樣的過程,有時候會覺得和某些作曲家或是某些特定類型作品有隔閡,但在行文討論時可能會用上不太嚴謹莊重的字眼,像是「冷感」。

雖然還是會偏食,但是也並沒有完全不聽布拉姆斯和舒伯特的室內樂。這些年比較有趣的改變是會因為演奏團體 (詮釋者) 而去聽一首曲子,不像過去常常是因為作曲家而去聽一首曲子。印象裡也曾經因為某個特定團體去聽了原本並不很有興趣的作品而感到驚豔,像 Quatuor Mosaiques 的海頓弦樂四重奏或是 Sergey & Lusine Khachatryan 包括 Brahms 在內的 violin sonatas 。有些先前不知道的團體是因為在網路上串門子而知道的,挺開心有這樣的意外,接觸了未知的可能性。

以前中時部落格還沒打烊之前我常看蘇先生的文,也受益頗多。但可能類似像你說的「未必贊同」,我覺得繁體中文環境裡談音樂的文章往往傾向於塑造權威,像蘇先生行文時似乎從來不畫分「觀點」和「真理」的界限,因為這樣使得很多字詞失去原本應有的客觀性,比如像「演奏水準」。有時候即使我完全同意他的結論,卻對中間的論證過程難以接受。我覺得類似像這樣的文對於已經建立起某種觀點的人會有幫助,但是對於毫無觀點或是剛開始聽音樂的人,說不定有點危險。

KJohn Lu  (Sep 14, 16)
台灣有一位蘇友瑞兄(Pycho)專門推介"法派"演奏方式,讓我重拾對古典音樂的聆聽樂趣,對他個人的音樂美學卻未必贊同,但因此對我個人的喜好,卻釐清的很透徹。我必須承認法派"演奏方式比較接近巴洛克時期的風格。所以進入國民樂派,法國作曲家們的室內樂作品特別值得推薦,佛瑞、德布西、拉威爾等人的室內樂作品,可以說都是一流的精品,而私下認為,布拉姆斯和舒伯特 的室內樂是少數可以與之並駕的德奧古典浪漫樂派傑作,一定不要錯過,所以不揣淺漏,向您極力推薦。

有趣的是,巴洛克時期的演奏風格若用現代古樂的詮釋,更是讓更多樂迷享受到更鮮明活潑的樂風,擺脫德奧學派的嚴謹,從反面來說就是略為僵硬。

Val  (Dec 4, 15)
感恩節前 ISP 大概 reboot ,家裡的 IP address 改了,但因為人在外頭,無法處理,等星期天回到家裡才設定好。這種事幾乎每一兩個月會發生一次,如果碰上人不在家裡,就會有開天窗的情況。

其實我不喜歡的 Brahms 是那種散發出濃厚的「我很苦悶孤獨啊,有沒有人要來了解我的內心世界?」氣息,貌似低調內斂,但是又希望有人來關心的那種調調兒,比如像交響曲三號。這種特質似乎在他的室內樂特別突出,所以有「冷感」這種情緒反應。倒也不能對室內樂一概而論,像他所有的鋼琴變奏曲,我就全都非常喜愛。

對於 metric ,我覺得它必然帶有主觀成份,所以怎麼定其實都沒問題,但是絕對必須把定義解釋得非常清楚。比如說「熱門」,或許是被當做「知名度」或「點撥次數」或「銷售量」或「銷售金額」或「下載次數」或「問卷調查回應數」的同義詞,但是仔細想一下,這些全部都是不同的概念,而且不能互相取代。如果進行討論的目的是要取得共識,那麼在討論之前至少大家要把自己對討論主題的定義說清楚,如果定義就根本不同,也就沒必要費力去爭了。好比像某年九月二號有兩個人討論最優秀的哺乳類動物特質,甲說的是鹿,乙說的是馬,但大家都沒說出自己心目中動物的名字,然後兩個人討論得很開心,覺得達成了共識,這就是著名的九二馬鹿共識。

我現在的工作碰到一個芬蘭裔的客戶,做事的態度比我還要嚴謹,所以我對「定義」非常敏感,而且對 bullshit 的忍耐度很低。

我也很喜歡和你討論閒話,一寫就寫了這麼多。那12首 caprice 真是好聽,我真的是很喜歡獨奏的弦樂曲,毫無躲閃的餘地,以一人之力編織出整個世界,又不像大部分的獨奏鋼琴那麼強勢。

Deadlockcp  (Dec 3, 15)
事件過了幾週,發現雖然平時個性算隨和,但也發現自己有某些點被踩到仍然會爆。有時純粹對事,有時卻是對人。這次因「熱門」與否與一位樂友起的爭執,現在回頭看也覺得很好笑。說穿了,其實很多事情說穿了就是vanity羆了 :)

總之,很喜歡不時跟您bounce off ideas的感覺(if you don't mind, that is) ~~~

最後,再跟你分享一張專輯。我記得您說過喜歡聽獨奏小提琴音樂。這是巴洛克晚期法國作曲家Guillemain的12首caprice。在Paganini之前,這個詞早就被其他巴洛克作曲家使用過了。這位作曲家我先前聽他的音樂都是比較輕鬆的合奏曲,所以聽到時大為驚訝,極為震憾。希望您也會喜歡~~~

https://onedrive.live.com/?authkey=%21AHf0S9SXVGmEHHY&id=E59511C08E4BE216%213592&cid=E59511C08E4BE216

Deadlockcp  (Dec 3, 15)
Hi Val,感恩節快樂。之前假期時試著連過來,不過好像server暫時被關閉的樣子。

沒想到您對Brahms的室內樂如次冷感,倒有點意外。總之,題目這週末終於會派上用場了。到時看看那群愛樂的長輩朋友們的表現和反應了。

對於之前「熱門」與否的「客觀」量化,我也同意需要有專輯發行數與銷售量是比較好的。光看FB或是youtube不能代表什麼。一位老同事的說法,"It only shows youtube popularity. That's all"。甚至,最有名的曲子說不定點閱率不高。(例如,沒事我不會特別上youtube聽命運交響曲)。不管怎樣,最終的metric,想必是人定的,所以還是少不了「主觀」的成份。

Val  (Nov 13, 15)
Brahms 的室內樂對我不但是冷門,而且是冷感。當然在討論「熱門」之前該要對熱門做出明確的定義,如果是受歡迎的程度的話,我覺得除了專輯發行量之外,其實還應該要考慮消費者購買行為。比如說像 Gaspard de la nuit ,凡是鋼琴家練到一定技術大概都會想要出這個錄音,所以我印象裡版本非常多。或許它在生產者那端很受歡迎,但在消費者那端未必是那麼回事。

我的想法是可以利用類似像 Amazon 這種巨型零售商的銷售資料來量化熱門度。除了單純的銷售量之外,我認為銷售金額會是更有效的指標,因為唯有需要付出代價的喜歡才是真正的喜歡,免費的喜歡就像 FB 上的 like ,基本上一文不值。

我對 Big Data 也有興趣。但這種 buzz word 通常是人人掛在嘴上,但沒有人能拿出一個真正能解決問題的方法。我所知道的是因為資料量太過巨大,不可能即時儲存下所有的資料,所以一般 Big Data 的資料收集都是已經 aggregate 過一部分的半成品。因為要 aggregate ,所以在設計時就要決定好想收集分析什麼,而且資料收集只有一次的機會。某種程度上這和問卷設計有一點點類似,你可以設計一個包羅萬有的問卷但是因為問題太多而沒有人願意花時間去完成問卷,也有可能設計出十個問題但最後發現完全沒問到重點,或是一兩年之後後悔當初怎麼沒有加上另外一兩個問題。

Deadlockcp  (Nov 13, 15)
Val兄太客氣了。音樂這種東西本來就是各有所好,各有專精。

不過,我將link給了一位彈鋼琴的朋友,被回說Brahms那首不算冷門,還進一步宣稱是有名的曲子。當然,我一直覺得「熱門/冷門」這種詞向來有主觀的成份,不過她很強勢地認為這種東西是可以量化的,形成了一個爭執點。

後來,我直接借勢點出那首的兩首hint的有名程度,從市面上發行的專輯可清楚看見,遠遠超過intermezzo。因此,不能被歸類為熱門的音樂的前提之下,有名與否的主觀成份則很大,跟一人的背景有關。她是彈鋼琴的,自然熟悉。若是歌劇迷,那多半是沒聽過的…

而且,既然是我出題,免不了我自己的bias~~~

不禁讓我很好奇地想,一首古典樂有不有名,是否有好的metric。在data science正熱的時代,應該是可以作某種分析的。

Val  (Nov 11, 15)
剛play完,還真是有趣,也重新認知音樂世界無所不有,自己聽過的實在太少,唯一一個滿貫認出所有作品的音樂家竟然是Sibelius,Elgar在其後不遠,只是沒聽出第一首是幾號Pomp and Circumstance,然後是Dvorak, Ravel, Richard Strauss。

我的感想是如果沒能在五秒鐘之內辨認出是什麼音樂,就算再給你聽五分鐘也還是聽不出來。我想起古時候在Unix Fortune Cookies上看到的不勵志名言:

"If at first you don't succeed, give up. There is no use to be a damn fool."

"If at first you don't succeed, destroy all evidence that shows you tried."

Deadlockcp  (Nov 10, 15)
Also, need I remind you that please view it in slideshow mode, so you won't know the answers? :)

Deadlockcp  (Nov 10, 15)
呵呵,在想以後兒子若是學琴被指定到古樂的曲子,我會不會叫他聽聽現今古樂派的演奏法,而叫他先不要理二十世紀初過於浪漫的詮釋方式 :)

對了,來留言,主要是因為年底參加一個「可能會發生的」愛樂者聚會,而準備了一個ppt。裡面的clip皆為知名作曲家較不有名的音樂(「不有名」一詞很主觀)。因為沒私底下的連絡方法,所以只好在這兒分享了。

玩好了請通知一聲,也歡迎給建議。需ppt 2010以上才行(聲音檔embed在裡面),而且下載到電腦比較好。線上的ppt online播放有問題。

https://onedrive.live.com/?authkey=%21AJRtSpOab-GyLU8&id=E59511C08E4BE216%213678&cid=E59511C08E4BE216&group=0

  加入討論留言
瓦哈拉首頁 前一則 後一則


All Rights Reserved TravelerEdge.com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