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行腳
  
  
 • 網站導覽
 • 旅人群像
 • 旅人行腳   首頁
 • 旅人的台北印象
 • 旅行行程規劃幫手
 • 行李檢查清單
尼加拉瀑布 (Niagara Falls)

傑佛遜國土擴張 (Jefferson National Expansion Memorial)

 • 留言討論區
 - 吃吃喝喝的討論
 - 網站技術討論
總計 來訪人次
瓦哈拉的塗鴉簿  日本動畫裡的古典音樂鋼琴  (Mar 9, 23)

我算是挺喜歡看日本動畫,也喜歡音樂。這些年看了好幾部和古典音樂鋼琴演奏有關的動畫,像是「交響情人夢」,「琴之森」和「四月謊言」,喜歡歸喜歡,但總覺得有點不對勁之處,像是坐著的天鵝絨坐墊底下被人偷偷放了幾顆豌豆。一方面是這些故事為了增加戲劇性,總是過度誇大了主角人物的悲劇性格。然而另一方面進行到主角人物的音樂比賽或是音樂會的時候,用來配音的音樂卻很難讓我感受到:「噢,果然是因為他過去的人生遭遇所以才能演奏出這樣的音樂啊!」

我猜這可能牽涉到價值觀以及對於格局大小的成見。比如像「琴之森」,一之瀨海的背景與成長環境以及阿字野壯介的遭遇雖然太戲劇化,但作為一部勵志的戲劇作品也沒什麼問題,一之瀨海的成長期學習鋼琴以及參加青少年比賽的過程也都還算自然,2007年的動畫電影大致就是包括這個時段。其實這樣的格局挺好,雖然不夠壯闊,但是起承轉合都合理通順。2018年開始的動畫系列進展到參加波蘭的蕭邦大賽,這一段故事我就覺得過度生硬,缺乏合理性,同時也過度灌輸作者的價值觀與美學觀點。比如像比賽中名次靠前的幾個參賽者,像是一之瀨海,龐威以及那個名字太長我記不得的波蘭人,人生遭遇一個比一個悲慘,不知道的人可能還以為這個鋼琴大賽的得獎條件是必須要從小孤寡並且有親人離世,那些缺乏悲慘人生的鋼琴家簡直沒臉去上台比賽。

關於價值觀與美學觀點,「琴之森」和「交響情人夢」有頗多相似之處。有些劇中人物在演奏莫扎特時穿著西方宮廷化妝,或是搬到巴黎華沙居住,說著要融入古典音樂環境感受前人傳統。有些劇中人物憑藉著不知從何而來的天分,在別人的主場挑戰別人的價值觀。這些作品裡有意無意對「天才」充滿崇拜,同時強調打破古典音樂傳統限制。說到底,這不就是缺乏自信並且希望得到強者的認同嗎。

「琴之森」2018/2019的動畫製作相當用心,為了幾位故事中的參賽者專門找了不同的年輕的鋼琴家來錄製比賽中的鋼琴演奏。用心固然相當好,這些演奏基本上也都算出色,但是有觀眾能分辨出一之瀨海和龐威演奏的差別,或是能聽出一之瀨海的「天才」之處,或是雨宮父子的演奏中如何有療癒性嗎?我是完全辦不到的,也因為如此,在動畫中我們需要用特殊視覺效果,像是大雪或是花瓣,來幫助觀眾想像。又或者劇情裡還會安排幾個聒噪的樂評人,在鋼琴演奏當中大篇幅地評論演奏(雖然在劇情中這些評論是在內心之中,並沒有大聲說出)。我能夠瞭解這是基於實際需要,但是如果我們需要靠講解來了解音樂,那第一時間何必浪費力氣去找專人演奏。

這問題的根本呢,我在想,可能是大部分的鋼琴家演奏蕭邦音樂缺乏辨識度。常聽到一些錄音,演奏流暢,挑不出技巧上的毛病,但是聽過之後什麼都想不起來。因為沒有太多感覺,自然就談不上辨識度。常常聽著音樂,卻感覺不到情緒起伏,我都不知道這是因為演奏的問題,還是因為我變得像條鹹魚。

動畫劇情另一個問題可能是缺乏懸念,因為比賽結果在還沒開始看動畫第一集就已經註定了。看著捏造的比賽過程中高低潮起伏,相當難以入戲。這時就覺得與其看動畫裡的比賽,為何不去看真正的蕭邦大賽影音,感謝YouTube。

很多人說蕭邦大賽水準一屆不如一屆,我覺得沒這回事。看了最新的2021年第18屆前幾名幾位參賽者的影音,挺喜歡首獎 Bruce Liu 和四獎 Aimi Kobayashi 。Bruce Liu 的琴音相當清晰透明,有非常好的節奏感,演奏能緊抓住人心,而且演奏不同類型的蕭邦作品時沒什麼短板,拿首獎沒有爭議。Aimi Kobayashi 的演奏個人風格很強烈,動態很大,輕音的控制力很出色。有時可能稍微沉溺,但也是能緊抓人心,我覺得她彈的前奏曲相當耐聽。

其實「琴之森」的鋼琴配音如果不是非要找年輕現代鋼琴家,而能從現有錄音中挑選,我覺得 Samson François 應該很適合配一之瀨海。要說到天才與非傳統,大概很少有比他更合的了。直到現在我聽他的錄音還是常常覺得「這裡怎麼會有人這樣處理」,是有高度差異性與辨識度的演奏,而且我覺得他現場的那兩三個錄音比錄音室版的感覺更強烈。

既然說到蕭邦演奏,就順便說一下 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 。他的商業錄音少到令人髮指,我印象裡唯一的蕭邦錄音是在DG 1972年的十首 Mazurkas 加 Op 45, Ballad, Scherzo 各一。從那個錄音認識他的蕭邦風格是感情節制,拍點精確有如節拍器,孤高冷漠有潔癖。我前些年買到過一盒十張CD,都是他的音樂會現場,我才知道他的演奏風格其實差異非常大,有幾個蕭邦演奏得感情豐盈,動態對比突破天際,完全不像原先的印象。


瓦哈拉首頁 前一則 後一則
加入討論留言
留言討論區

Orangebach  (Apr 9, 24)
沒有全部唷~~據說第一季結束~~~

Val  (Apr 8, 24)
終於全部出齊了嗎?趕快找來看,先前就一直在等全部播完。

Orangebach  (Apr 7, 24)
快去看葬送的芙莉蓮

Val  (Apr 19, 23)
原本是要繼續寫日本動畫裡頭我挺喜歡的非古典音樂,但最近突然在忙些雜事,就擱置下來了。

如果沒看過 Tree of Life 的話,我建議去找來看,這是我近年來所看的電影中,在配樂和視覺效果上讓我印象最深的。

我覺得所有把一種藝術形式轉換為另一種藝術形式的嘗試都是徒勞。如果真能成功的話,我考慮轉行去當煉金術士。神之水滴我大概看了前二十集。與其說我欣賞畫作中把葡萄酒視覺化的繽紛燦爛,還不如說是對作者感受力與想像力的驚嘆。可能因為漫畫中的葡萄酒我喝過不少,或者至少對產區酒莊有一定的經驗,看到畫作中的形象化描繪,常讓我覺得和我想的很接近。

如果我想要用文字來描寫一段特定的音樂作品,我不會試圖去精確描述音樂的特質或任何具體表象。我會根據聽過音樂後的感受,去尋找能帶來類似感受的其他非音樂的經驗。比如說巴托克的鋼琴協奏曲和咬下一口爽脆的餅乾,在感官上有類似感受(這是王羽佳說的,大意如此)。又比如說聽華德斯坦第一樂章,像是在公園草地上看到一群幼兒園小孩追逐嬉戲。用文字描述小孩嬉戲總要比描述華德斯坦容易得多,一般人也更容易理解小孩嬉戲,勝過理解華德斯坦。

電影 The Matrix 裡有一段我一直印象深刻的對話:

Boy: Do not try and bend the spoon. That’s impossible. Instead… only try to realize the truth.

Neo: What truth?

Boy: There is no spoon.

Neo: There is no spoon?

Boy: Then you’ll see that it is not the spoon that bends, it is only yourself.

Orangebach  (Apr 14, 23)
另外有個日本小說《蜜蜂與遠雷》,整本小說都在講蕭邦鋼琴大賽,作者江國香織是古典音樂迷,寫一本小說拿來致敬古典音樂。我是覺得很無趣啦~~~

Orangebach  (Apr 14, 23)
這篇文章很像聽蕭邦一號鋼琴協奏曲:把四個小孩綁在一起。文章扯得真是有夠遠~~

從日本動畫漫畫到蕭邦鋼琴大賽到蕭邦又到鋼琴家~~也太強了。「琴之森」我很喜歡雨宮修平,他是個彈鋼琴的人而不是天才,基本上這套漫畫所有的音樂視覺化我都跳過,專注在人物描述上。天才與普通人是音樂主題創作的基調,殊不知所有的音樂家都是天才,也都是非常努力的普通人,就連李希特每天也要練琴8-10小時。好奇你有沒有看《神之水滴》那套葡萄酒漫畫,對於十二使徒的視覺化描述你的看法?

近幾年反而是影集搭配古典音樂讓我印象深刻。「黑色榮耀」的配樂有古典音樂化的FU,也是很出色。

Val  (Mar 16, 23)
Pandemic 的確造成了很多永久性的改變,包括聽音樂的方式。我不知道我串流的方式是不適和大多數人一樣,我買了台功能挺強大的 Network-attached storage ,裝了大約 24TB 的硬碟,然後把常聽的 CD rip進硬碟,此外利用 pandemic 大量的在家時間,把我大部分的黑膠唱片也 rip 成 24bit/96Khz 格式,用掉了好幾個 TB 的硬碟空間。現在聽音樂也大多在電腦上,用播放器軟體放 NAS 上的音樂檔,送到 DAC ,類比訊號再送進耳機擴大機,推動耳機聽音樂。最快樂之處是現在聽自己的黑膠唱片不需要用到唱盤,而且隨時隨地都可以聽。現在就匴買了CD,也是第一時間rip進硬碟。

suzy  (Mar 15, 23)
那你有加入串流的行列嗎?

我個人是old school,所以沒有串流 還是停留在聽CD的年代 這裡的地方圖書館也有CD可以借 自然我就更不會想加入串流了 這些年來 尤其是pandemic後 因為screen time太多 在家時間也多 新的娛樂是玩桌遊 買了好多 去年起才又回歸買CD (box set)的習慣 pandemic果然影響生活型態啊

Val  (Mar 12, 23)
我已經很長時間沒買任何唱片了。大盒套裝CD很好,但我的感想是常常像是吃buffet一樣,雖然滿眼珍饈但胃口時間有限,總會因為口味身價等等因素分個幾等,然後總會有些永遠排不上檔期,或是囫圇幾口就放棄了。

suzy  (Mar 11, 23)
跟這篇不全然相關

前陣子Presto買的盒裝CD終於到了 想想這幾年買的幾乎以box set為主了 一來相對便宜 二來作品收錄比較完整

  加入討論留言
瓦哈拉首頁 前一則 後一則


All Rights Reserved TravelerEdge.com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