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行腳
  
  
 • 網站導覽
 • 旅人群像
 • 旅人行腳   首頁
 • 旅人的台北印象
 • 旅行行程規劃幫手
 • 行李檢查清單
迪士尼 未來世界 (Disney Epcot)

冰河

 • 留言討論區
 - 吃吃喝喝的討論
 - 網站技術討論
總計 來訪人次
瓦哈拉的塗鴉簿  美國 : 科技與隱私權  (Aug 3, 12)

一般來說東方文化把親族與社會和諧的重要性擺在個體的獨特性之上,而西方文化則相反。在人與人的關係上,每個人都有權選擇保留自己的隱私,也絕不會有交情不夠的親友冒然來問你的收入財產價值若干,為何單身無子云云。除非是公眾人物,個人隱私受到相當的尊重與保護。

可惜那是上個世紀的事情了。

科技的進步使資料儲存檢索從傳統的紙張進化成數位,資訊處理的技術使原本獨立的資料被找到關連形成更有用的資訊,網路的普及使整合後的大量資訊能跨越地理界限被高效率傳播,搜尋引擎使每個人能更有效找到想要的資訊。在公共資訊與個人隱私之間原本有個因為資訊傳播效率所形成的灰色地帶,在過去能達成自然平衡,但在現代因為資訊的取得太容易,而且資訊量太多,於是個人隱私的範圍愈來愈小。

1996年的 Megan's Law 強制規定所有性犯罪的前科者出獄後須要向州政府相關單位登記居住與工作地點,理由是他們再犯的機會很高,為了保護大眾安全,必須犧牲他們的隱私,讓社區知道他們的所在。當時電腦科技沒這麼先進,所以一般大眾能看到的登記資料大概只有紙張上的姓名地址,外貌和前科簡述,而且也不太會去注意自己社區以外的登記資料。但是現代科技提供了網路與地圖界面,不特定的人能看到全美任何地區標上前科者居住工作地點的互動地圖,並能進一步看到他們的姓名照片背景。

我並沒有立場批評這條法律或是衍生出的網站,畢竟我自己在買房子的時候曾經用這網站調查過附近的環境。不過科技的進步的確對這些前科者造成比原先更大的影響。我對他們無法產生同情心,但是一罪兩罰並不是正義,更何況這懲罰不但影響終生,還愈來愈沉重。

去年年底美國的大選除了選總統,各州還有許多法律修正的公投。加州通過了廢除同性婚姻的法律,引起很大的餘波。支持同性戀權利的團體找到了那些捐錢給推動廢除同性婚姻的個人資料,用 Google Maps 界面做了個網站標出捐款人姓名與住所,並號召杯葛他們的工作或公司。這是 New York Times 對這個事件的報導:

Marriage Ban Donors Feel Exposed by List / New York Times / Jan 18, 2009

因為使用的原始資料是合法的公開資訊,這網站只是用了不同的使用者界面,所以在法律上大概很難認定是侵犯隱私。但是相對的,如果有人找到捐款給支持同性婚姻團體的個人資料,並且照樣用 Google Maps 把他們全標出來的話,我懷疑這些人是不是仍然認為這種行為是憲法保障的言論自由。

我不知道有沒有人注意過在任何搜尋引擎,包括 Google, Yahoo! 以及 MSN ,輸入在美國一般住家的電話能找到屋主的名字以及地址,Google 和 MSN 還很體貼地加上了連結,可以進入地圖界面,而 Google 更提供了 Street View ,讓不特定的網路使用者可以看到那條街以及那棟房子的外觀。Google 和 Yahoo! 提供了選擇,可以讓電話的主人決定不出現在搜尋結果。MSN 則強迫中獎,我投訴到他們的客服,而他們全推到提供資料的網站頭上,至今我仍沒能從 MSN 去掉我的電話。

根據地址可以找到這棟房子的成交紀錄與價格,財產稅,市場價值,是否進入法拍程序,以及附近平均收入,教育程度,犯罪率等等。根據姓名可以找到年齡,在美國所有地址與遷居紀錄,同住的親戚名字,甚至連婚姻,犯罪逮捕,破產紀錄,投資財產等等資料,任何毫不相干的人都能輕易取得。

這類多半是不被保密的公開資料,被有心的機構從各處蒐集來彙整圖利。另外有些情況卻是當事人自願提供個人資料,好比像在 Facebook 之類的社交網路或是部落格留下的背景資料,喜惡,想買或買過的東西,留的言拍的照片,你以為只和好友分享,事實上也許都變成統計資料的一部分,甚至被轉賣給其他機構。在這麼商業化的年代,你如果在使用那些股票上市公司所提供的免費服務,實在應該要弄清楚你可能要付出什麼代價,光是相信他們 "Don't Be Evil" 的口號未免天真了些。

當你和全球接軌,掌握世界脈動的同時,全世界也同時在看著你的一舉一動。消費資訊,也被資訊消費,不管你知不知道.願不願意,都無所遁形。

(03/01/2009)


瓦哈拉首頁 前一則 後一則
加入討論留言
留言討論區

目前尚無留言。

  加入討論留言
瓦哈拉首頁 前一則 後一則


All Rights Reserved TravelerEdge.com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