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行腳
  
  
 • 網站導覽
 • 旅人群像
 • 旅人行腳   首頁
 • 旅人的台北印象
 • 旅行行程規劃幫手
 • 行李檢查清單
阿卡迪亞 (Acadia National Park)

卡爾斯貝洞窟 (Carlsbad Caverns National Park)

 • 留言討論區
 - 吃吃喝喝的討論
 - 網站技術討論
   新留言:(12/08 以後)
懷恩堂週五音樂會 8/9/2024 王傑 中提琴  (12/20)
總計 來訪人次
瓦哈拉的塗鴉簿  音樂裏的國家公園  (Jan 17, 10)

國家公園的概念始於十九世紀末的美國,也許因為當時的美國沒出什麼作曲家,而且二十世紀以後音樂的風格有很大的改變,所以用國家公園當主題的音樂並不多見。

算起來開風氣之先的應該是 Ferde Grofe 的大峽谷組曲,創作於 1930 年前後。他也寫了其他好幾首以美國地名為標題的組曲,但是大峽谷是其中最出名的。這首組曲一共有五段,分別描寫日出,沙漠,小徑,日落,以及雷雨。我不特別覺得 Grofe 是了不起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基本上聽起來像電影配樂,不過以寫景來說卻是非常傳神。這五段音樂裏我最喜歡的是沙漠,也許是因為相對比較抽象,沒有那麼明顯的旋律線。第三段”小徑”模仿騾子的蹄聲以及第五段模仿雷聲暴雨非常寫真,但是也太肉感了些。Telarc唱片公司在80/90年代出的 Kunzel / Cincinnati Pops 錄音很喜歡搞特殊效果,這張加進了真正雷聲的音效,算是錦上添花。挺通俗淺顯的音樂,我想大概沒人會搞版本比較,聽聽就算了。

Grofe 其實也作了 Death Valley 組曲,不過名氣比不上大峽谷,看段落標題似乎是描寫歷史多過寫景。我缺乏好奇心,沒花金錢力氣去弄來聽。

法國作曲家 Olivier Messiaen 的作品圍繞三種主題:愛情,宗教,與自然。他在70年代受託寫一首慶祝美國建國兩百年的作品,為了尋找靈感他造訪 Utah ,感動於以 Bryce Canyon 為代表的當地風景與鳥類(Messiaen非常著迷於鳥類的鳴聲,先前已經用不同鳥鳴為主題寫作過許多音樂),後來完成了 Des canyons aux étoiles (從峽谷到星辰)。這個規模龐大的作品共有十二個樂章,分成三個部分。其中以地方或是國家公園為名的段落包括了第一段的沙漠,第五段的 Cedar Breaks ,第七段的 Bryce Canyon ,以及第十二段的 Zion,其他的段落則是以當地的鳥類為標題或是過場段落 。Messiaen 有很特別的音樂語言,我想是談不上悅耳動聽,不算很容易接受,但有種像是內在冥想般的流動,要說神秘也無不可。這幾段音樂雖然以景為題,但所寫的應該是作曲家內在感覺多過寫景。Messiaen的音樂我聽的不多,正在嘗試了解他的語言。這套作品也許不適合當做入門,但不可否認我主要是因為被標題所吸引。

雖然風格天差地遠,但是”從峽谷到星辰”與”大峽谷組曲”至少有兩點共通,一是它們都用了 "Wind Machine" 這種奇怪的道具來做出風聲的效果,另一則是都有描寫沙漠的段落,聽的感覺很相近,但是卻和寫雪景的音樂(像 Debussy 前奏曲 Book 1 #6)極不相同。

其他以美國以外特定景物為名的古典音樂好像更少,我現在想得起來的只有 Mendelssohn 描寫 Fingal's Cave 的 Hebrides Overture。如果再多些這類標題音樂,先聽了音樂再去造訪音樂中的景物或是旅行回來聽音樂,也許會有些類似猜謎尋寶般的樂趣。


瓦哈拉首頁 前一則 後一則
加入討論留言
留言討論區

suzy  (Oct 30, 10)
沒有新看的,就先把看過的介紹啊 : )

Deadlockcp  (Oct 30, 10)
呵,好像可以,只不過好像很久沒看到好的有關音樂家的電影了~~~

suzy  (Oct 29, 10)
突然想到, Deadlockap,你要不要乾脆寫篇都是講音樂家故事的電影好了?

suzy  (Feb 12, 10)
Farinelli(絕代豔姬) 好看,我還買了原聲CD. 不過也有點被3P嚇到...因為當時年紀小 :P

其他的好像so so...

現在比較想看的是東京奏鳴曲和那個發條菊子

預祝各位新年快樂!
ps/我們雪雖然沒大到停止上班上課,可是也夠誇張的.尤其我們比較冷,昨天晚上要開車花了超過半小時鏟雪就算了,還沒鏟完,我褲腳的雪就給我結成冰了.我本來還不知道,只覺得褲子變好重,回到家脫掉時才發現掛兩條冰,真扯

Val  (Feb 12, 10)
這真是太強大了!我也許該認真把這些片子找出來看一看。我真是完全忘了Immortal Beloved在演什麼(連片名都忘了)。

我覺得Gary Oldman似乎是演壞人比演好人有魅力,像5th Element,我雖然很喜歡那片子,但所有露出真面目的演員裏我只喜歡Gary Oldman。

suzy  (Feb 10, 10)
講到雪,今天早上看新聞竟然說,市政府宣布新規則,一直到四月底even side of the streets一率不準停車,因為雪都沒融(back to subzero again tonight),路越來越小條,怕救護車等進不去....這是什麼鬼天氣啊! 而且....沒停課...唉唉唉

Deadlockcp  (Feb 10, 10)
Hihi,

貝多芬的那部,應該是由Gary Oldman演的,叫做Immortal Beloved吧,片中最後一直放 皇帝協奏曲的 第二樂章。因為是90年代的,所以應該是這一部。最近2006 Ed Harris有拍一部叫Copying Beethoven,不過沒啥興趣說。有誰看過嗎。

Amadeus也是小學的時候音樂老師放給我們看的。那時印象也是他超愛笑。不過,後來我挑戰每一部歷年來最佳影片的時候,又有再好好認真看過一遍。其實Amadeus算是拍得相當好的音樂家的片。

記得小學音樂課的時候,也看過一部Chopin的片,年代是更久的(可能是60-70年代的),所以現在也不知道是哪一部。印象很深的是有一幕他邊彈琴(好像是革命練習曲)邊吐血~~~

後來我看的覺得不錯的還有Farinelli(絕代豔姬),還有Tous les matins du monde (不知道中文翻啥),不過都是歐洲片。

還有一部,我一直都沒機會看的是2000左右一部叫做Topsy Turvy,是講Gilbert and Sullivan的故事,從兩人合到不合,到又強迫合作的故事。那部的評價好像蠻高的,只是沒能看到。可能去試試網上抓下來好了 :D

喔對,我大學時還有看一部講Mahler老婆的電影,有點爛。

Val  (Feb 9, 10)
我的DVD是我老爸上回從台灣帶來的,我估計他當年看這片也就像我們現在看偶像劇一樣,只不過他對現代的偶像沒一個看得順眼的...

不過老片是有些特殊的地方。我還記得小時候也是跟著老爸看約翰史特勞斯的傳記電影,到現在還對一些情節記憶猶新。而現代些的Amadeus,我現在只記得主角神經質的笑聲和鬼魅般的安魂曲場景。更後來90年代的貝多芬,我現在連片名都忘了。

Just in case你看了電影後突然想去買Jorge Bolet彈的Liszt:他後來70年代末以後在Decca錄的李斯特風格有很大的改變,我不太喜歡,我覺得少了些什麼又多了些什麼,變得不太像Liszt。但很不幸的是CD幾乎只買得到這些Decca的錄音。

Liszt的交響詩我好像只有前奏曲和Mazeppa。他的音樂我聽得不多,當年買了Arrau彈的超技練習曲後,就對李斯特和阿勞同時喪失興趣。最近聽了Lazar Berman彈的同曲,對Liszt開始燃起大大興趣。我也覺得很奇怪,Arrau / Philips那個錄音有很多人非常喜歡,而我後來聽到Arrau的其他演奏,像Debussy / Brahms / Chopin,我也覺得非常棒,但就是不喜歡超技,大概是八字不合。

上周末那場大雪讓DC已經癱瘓了兩天不能上班,現在又開始下另一場據說會有8 to 12 inches的雪,不知道明天能不能出得了門。

suzy  (Feb 8, 10)
剛剛在youtube上看了一點song without end的片段,覺得光是聽音樂就很過癮了!

下次來把這片租來看

Suzy  (Feb 8, 10)
Song without End 我沒看過,也不知道有這片.

沒記錯的話Liszt是華格納的岳父, 所以後者出來跑龍套應該是預期得到

我們這裡也是一直下雪,有storm,但又沒大到可以停止上班上學,徒增交通不便

Deadlockcp  (Feb 7, 10)
呵~~
我之前指的Liszt,是他寫t的那13首管弦樂交響詩。忘了是哪個樂評當初對Liszt的評價,在他聽過那些交響詩之後,就稱讚說,Liszt不僅是位偉大的鋼琴曲作曲家,但應該直接說他是一位偉大的作曲家。

剛開始我也不知道他在管絃樂曲上的成就,直到我購買了他的交響詩集以及他的兩首symphony。跟Chopin和Schumann的比起來,他就算在管絃樂的大架構的曲式上,也是駕輕就熟。當然,原本以開始,他得到蠻多音樂界朋友的幫忙,了解orchestration。後來他跟一位好友鬧翻了,之後對於編曲的說法都各說各話,不過最後的結果是,這些交響詩還是蠻impressive的。

很難想像,Smetana,Dvorak,Sibelius,和Strauss等的這些交響詩可以追朔到這位多以鋼琴曲而聞名的Liszt

Val  (Feb 7, 10)
剛好今天看Song without End,Liszt的故事,電影裏蕭邦和華格納都出來跑龍套,非常有趣。1960年拍的片子,製作很認真,找Jorge Bolet來配鋼琴,彈得真棒!

DC這裏周末又下了場超級大雪,明天不上班,看了一整天的電視。

(Feb 7, 10)
有聽Liszt啊! 但被我歸在鋼琴作品裡,哈哈!

那個Till Eulenpiegels Lustige Streiche,交響情人夢裡有出現...好期待它的最終篇快點上映啦!

被刺激,我還是把第二篇關於我第一個鋼琴老師給寫完了....

Deadlockcp  (Feb 7, 10)
ha... cool...
Columbia River Gorge 真的很漂亮。我也真得很喜歡。

Richard Strauss 我有一陣子聽了蠻多他的東西。我是買Kempe的那一套,還有Haitink/Jochum在Philips的一個雙cd。那時有跟大學的美國同學比較他的Fritz Reiner還有Karajan的版本。

我聽的第一首是Don Juan的樣子,然後是Till Eulenpiegels Lustige Streiche, 然後Ein Heldenleben 的樣子。

另一個令我印象很深刻的事是我大三那一年,Sinopoli 帶著Staastskapelle Dresden到我的大學去,演奏一整晚的Richard Strauss,真是一晚很特別的夜晚。好像表演的曲子就是我上面寫的那三首的樣子。後來跟Sinopoli拍照後沒隔一年,就聽說他心臟病發死掉,真是可惜~~~

說到交響詩,妳有聽交響詩之父Liszt的嗎? 不過他那時的交響詩,他自己也說,比較抽象一些,跟後來的交響詩的性質有點不一樣了。

suzy  (Feb 6, 10)
那個Deadlockcp,
你家哥倫比亞河谷那篇是我留言的...

(Feb 6, 10)
是Richard Strauss來的...(有猜對嗎? :P)

主要是聽:
Also sprach Zarathustra,
Don Quixote, Op. 35
Burleske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比較雙鋼琴版和不同鋼琴家演奏的弦樂版)

Richard Strauss的作品我最早接觸的是第一首. 是還在卡夾年代的那時. 比較特別的是,他的作品打擊樂器似乎佔有一席之地(至少這幾首....)可是我竟然都是第一次接觸就喜歡了耶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大抵來說我對交響詩接受度蠻高的....

Deadlockcp  (Feb 6, 10)
Hi suzy,
已經放到youtube上了。經由我的handel 大鍵琴組曲那一頁,最下面就有embed在裡面。

不過要請你通容一下 大鍵琴的版本 :p

Strauss ,是 Richard Strauss 還是 寫圓舞曲的家族 :)

suzy  (Feb 6, 10)
快樂鐵匠 我還蠻喜歡的...

已經放上去Youtube了嗎? 我這幾天都在聽史特勞斯的作品說...

Deadlockcp  (Feb 6, 10)
Hi Val (and suzy, 如果有興趣的話 :P )

開始將一些我review的CD的幾首轉檔成mp3後上傳到youtube上。希望Paul Nicholson的「快樂鐵匠」,能聽得還習慣 :p

btw, Staier 的HWV435 還喜歡嗎 ? 我這幾天拜你所賜,常常上youtube找那個recording不斷反覆聽那一首 XD

Deadlockcp  (Feb 1, 10)
Hi Val,
HWV435 那一首 我自己其實不熟,不過聽你這麼一說,我上網看了一下,然後youtube上找了一下。

除了Pinnock的錄音之外,youtube上也有Andreas Staier的錄音。Staier是以前科隆古樂團的大鍵琴師。Musica Antiqua Koln 可能是我最喜歡的巴洛克樂團,可惜已解散。Staier的錄音,比較多樣一些,也在大鍵琴彈奏的時候,在兩排間遊走,製造出音色的變化。Pinnock的版本技術上很紮實,但有時候感覺有點過重。

另一位是最近收錄了號稱是Handel全部的組曲的Michael Borgstede。他的錄音我聽過幾首,是新式的彈法,所以相當有彈性。HWV435 Amazon 只有一個clip,所以聽不出完整的感覺。不過論技巧上,他也不會輸給Pinnock。他在youtube上有些別的Handel的組曲的錄音。你可以聽聽看,看合不合你的味口。說著說著,讓我有點想將Borgstede這一套買下來,跟Paul NIcholson的做比較~~~

Val  (Feb 1, 10)
Deadlockcp,

受益良多!我以前一直不懂得欣賞大鍵琴的優點,只一味注意它的缺點,現在覺得比較能聽出一點門道了。

以前雖然也有少量的大鍵琴錄音,但聽得最多最頻繁的大鍵琴音樂可能是莫札特的費加洛婚禮 :-) 最近開始聽的契機除了這一連串的討論之外,主要是為了Handel Chaconne (HWV 435)。說來話長,我最近致力在收集 Lazar Berman 有的沒的各種錄音,聽了他在某一場音樂會的錄音裏彈了這首曲子,驚為天籟。後來去買了幾個其他的鋼琴版本,沒一個及得上(我也買了Richter 版但還沒寄到)。後來在YouTube上閒蕩,聽了Pinnock的大鍵琴演奏,才知道大鍵琴的威力。我喜歡Pinnock的勝過Lazar Berman,雖然我知道我是拿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來比。

Paul Nicholson的那套錄音好像沒有HWV 435,有什麼其他的大鍵琴演奏家錄了這首是你會建議的?

Deadlockcp  (Jan 31, 10)
嗯,裝飾音在巴洛克音樂裡非常講究。法國曲子的裝飾音種類相當多(有十幾種之多),常常都得在本子前面有一個符號對照表,不然有時曲子中一個裝飾奏的符號出現,還不知道要彈啥 XD

彈和絃時leading from the bass的效果,是從早期魯特琴的曲子開始的。那種像吉他的撥絃樂器,和絃多半是拆開來彈的。因此最早的法國鍵盤音樂,是將這個效果在大鍵琴上再度重現出來,所以有很多arpeggio。當然,並不是每次都一定要這樣彈,所以怎樣的表現有音樂性,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Jan 31, 10)
裝飾音常引起討論. 從低音開始應該才是正確的彈奏方式. 事實上鋼琴因為發音方式的限制,裝飾奏或是音色常需踏板或是用速度來達成. 顫音也是. 反之弦樂器可以用揉弦方式來塑造音色柔和與聲音延續的效果. 並不是說小提琴等就比較容易,事實上恰好相反. 鋼琴就算初學者也很難彈出殺雞般刺耳的噪音; 小提琴初學者常讓鄰居陷入孟母三遷否的痛苦經驗 :P

Deadlockcp  (Jan 31, 10)
嗯,講到這個,我對於法國巴洛克的鍵盤音樂,真是又愛又恨呀。

愛在有那麼多作曲家寫曲子。當時法國鍵盤音樂的王朝,是連巴哈,韓德爾,以及史卡拉第,都沒有辦法撼動。那個時候人才輩出,從最早的Chambonnieres(1601-1672) 到Couperin(1668-1733)到 Duphly(1715-1789),一直大有法國作曲家寫鍵盤音樂。就算巴哈的鍵盤音樂在歷史上的地位大過這些人,但也只是一人之力。別的德國的鍵盤音樂,畢竟還是少。

恨是在法國音樂的風格實在很特別。那個style並不是那麼好接受。裝飾音非常多,結奏的pattern非常怪。彈奏上,法國音樂有很多不成文的規定,像是譜上寫音要同時彈,但其實正確彈奏方式是要從低音開始,高音要有一點點lag。因此,音不能同時彈,也不能同時放,以製造出一個連綿不絕的聲音效果。這可能跟妳說的那種踏板的effect,應該是很相近。

總之,我收錄的法國鍵盤音樂很多,不過許多曲子都得靠時間來慢慢品嘗。而巴哈與Handel的,則是很容易立刻上手~~

(Jan 31, 10)
Deadlockcp,

welcome back! : )

"最後,因為大鍵琴只有單絃,鋼琴則一個音有兩到三條。高音三條,低音兩條。這是為了將聲音可以持續的比較久。做的方式是將不同的絃的音調得差一點點。因此,雖然聲音decay得比較慢,但也使得音色不是那麼清晰。"

good point. 這就牽扯到我在自己某篇部落格裡面提到過,好像也在這裡提到過, 為了"延續聲音(泛音?)",有些演奏家會喜歡用踏板方式來處理.偏偏我對過度氾濫的踏板很感冒,而法國音樂注重音色,很難完全不用踏板, 所以我懷疑我對法國音樂的偏見不知道和這有關法? 所以換個觀點,你有注意過大鍵琴版的法國音樂嗎?

在這裡討論獲益良多,真的很高興! 昨晚就一時興起寫了回憶鋼琴老師的格文 : )

Deadlockcp  (Jan 31, 10)
再來,大鍵琴的觸鍵比鋼琴輕得很多很多。因此,其實跟suzy所說得剛好相反,大鍵琴的彈奏速度,可以比鋼琴快得多許多。許多曲子要按大鍵琴的速度在鋼琴上彈是不可能的。簡單的例子是Bach的幾首partita,鋼琴琴基本上較大的阻力是沒辦法讓你那樣彈的。

大鍵琴的速度雖然可以彈得比較快,但更重要的是它在裝飾音的處理上更漂亮,更容易。裝飾音在巴洛克音樂,尤其是法國派的,是相當重要的元素。不過,彈裝飾奏的時候,音需要快,但音量要輕。在鋼琴上,要在快速的條件下又要彈得很輕是比較困難的。不是做不到,但在大鍵琴上,因為音量的的變化不大,所以這些ornament處理上是輕而易舉。

最後,因為大鍵琴只有單絃,鋼琴則一個音有兩到三條。高音三條,低音兩條。這是為了將聲音可以持續的比較久。做的方式是將不同的絃的音調得差一點點。因此,雖然聲音decay得比較慢,但也使得音色不是那麼清晰。大鍵琴只有一條絃,所以音比較純一些。加上本身音量變化比較小,變成彈對位的音樂的時候,各聲部要調得均勻也比較得心應手。

這是主要二樂器的不同。要強調,在鋼琴上要調出類似的效果,並不是完全不行,但相較於大鍵琴,顯得相當不容易。這也使得許多法國巴洛克的音樂,遲遲沒有人在鋼琴上錄,有也是屈指可數,而且整體感覺,像是少了點什麼東西。

不想馬上澆Vak冷水,不過Trevor Pinnock雖然在古樂的貢獻是無庸置疑的(我之前的Brandenburg一篇就有提到),但是他的老一派的英式彈法其實是比較古板的。英式的彈法在節奏上除了比較保守以外,他們對於樂句的處理上也比較沒有變化。我回來前跟一位在奧地利學過大鍵琴的台灣音樂家碰面聊一下。她當初有跟兩位老師,一位是師承英國的,一位是師承荷蘭的(我也是)。她也感覺英式的彈法比較無趣,而荷蘭的更具有音樂性。

應該說,要是你覺得Trevor Pinnock的彈法已經令人覺得很震撼的話,那別的像Pierre Hantai或Rousset一流的大鍵琴師,應該會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我那一套Handel,雖然Paul Nicholson也是英派的,但他在反覆的時候的創意,足以彌補別的地方的不足。

我寫的那一套,我是蠻推薦的。Chaconne跟Passgalia也是我最喜歡的巴洛克樂曲形式之一。如果你真的有買那一套,那「快樂的鐵匠」一首要特別留一下 :) 大鍵琴彈奏出來的感覺真的很不同。Perahia也有在鋼琴上錄過同樣的組曲,也別有一番味道。不過我的preference還是在大鍵琴上 ~~~

Deadlockcp  (Jan 31, 10)
Hi Val and suzy,

今晚才下飛機回美,之前行程比較忙,沒時間回應。
sorry, 我的blog之前的default setting不大對,現在開給任何人都可留言。

鋼琴跟大鍵琴在音量還有音色上明顯的差別是不用說了,不過有幾點可以補充:

其實因為撥絃和敲擊的方式,所以聲音的泛音也會有所不同。撥弦的樂器的泛音比較不持久,不像敲擊的。這也使得鋼琴的音比較飽滿。不過有些鋼琴太過於飽滿,也會對一些巴洛克音樂的表現上會不盡完美。

鋼琴的發聲原理是由一個槌子敲絃,但槌子跟琴鍵中間又有另一個機關,使得觸鍵發音後,鍵還按著的時候,槌子不能碰到弦。這也代表,彈琴時彈下去那一刻的速度決定了琴的音色。當然,速度能有的變化之豐富,使得鋼琴的音色非常多樣化。
不過,這個小小的缺點也在於槌子後段的加速與速度,是無法控制的。

大鍵琴的撥絃是很直接的。表示,大鍵琴的jack和上面撥絃的plectrum,是彈奏者可以有直接感覺的feedback。這也在聲音的產生上有更直接,更完全的控制。琴絃傳過來的阻力,可以完全感受得到。鋼琴鍵上的阻力是來自鍵與槌子的本身。也因因為這樣,大鍵琴觸鍵後,聲音出來得會比鋼琴快一些。。許多剛開始彈大鍵琴的人都會感到彈得比較急促。

suzy  (Jan 29, 10)
我先來不付責任的回答,再請deadlockcp補充

首先大鍵琴發音原理與鋼琴不同,前者類似弦樂的撥絃方式,後者是敲擊的方式. 因為發音方式不同,音色不同.

再來就是音量的部份,鋼琴的音量比較大,這個很清楚就可以分辨.

大鍵琴還有個限制,我猜想也跟發音方式有關,沒有辦法快速彈奏.

講半天好像都是說缺點,不過也有優點,因為結構現制,他反而可以把各聲部表現得很清楚.

先降...

Val  (Jan 29, 10)
Deadlockcp,

本來想在你的Blog(Handel Keyboard Suites)留言,結果登入失敗,只好留在我這裏:

想請教:演奏這些曲子,或者一般巴洛克鍵盤音樂,大鍵琴與現代鋼琴除了音色音量之外,有什麼具體差異?各有些什麼長處短處?韓德爾這些鍵盤組曲我聽過鋼琴版,最近聽了大鍵琴的演奏(其實具體的說,是YouTube上Pinnock演奏的Chaconne),和鋼琴的感覺很不一樣。我不知道是因為演奏者的個別差異,還是因為兩種樂器的根本差異。

我愛極了Pinnock的演奏,它完全顛覆了我過去對大鍵琴的成見。我打算去買你介紹的這套CD來聽,重新認識韓德爾與大鍵琴。

看到你最新的兩篇音樂文剛好都提到Chaconne,這大概是我最喜愛的曲式。

Deadlockcp  (Jan 27, 10)
哈,歹勢。
沒有親自點進去,不過我知道很多曲子有版權上的問題。有些免費的是有愛樂的愛心人士,自己用電腦軟體一個音符一個音符打上去的版本。這樣他免費放在網上,因為是自己輸入的,所以沒有著作權的問題。

Ravel的那一首,畢竟是名曲,而且那麼長的曲子,要有人真的一個音一個音打,可能還是有困難~~~

(Jan 26, 10)
deadlockcp,

那鍋....至少一年不能下載哩,還在等copyright的樣子

跟各位聊音樂真有趣啊 :D

Deadlockcp  (Jan 26, 10)
suzy,
http://imslp.org/wiki/Piano_Concerto_for_the_Left_Hand_%28Ravel,_Maurice%29
這兒有網路上免費的譜。最近網上有一群愛好音樂的人,希望推動將音樂的譜免費放在網路上供人下載。

我比較驚訝的是我會彈的曲子的作曲家,網上幾乎都也大全集~~~

suzy  (Jan 26, 10)
突然很想弄到拉威爾左手鋼琴協奏曲和Russian Overture的譜,因為聽到旋律類似處...不過,也只是想想而已 :P

suzy  (Jan 26, 10)
Godowsky的改編,我說不上喜歡或不喜歡.其實有些曲子的裝飾奏也是後來的人加入的,因此有各種版本也不奇怪.

但是改編蕭邦的曲子,我其實有點保留. 我認為蕭邦小編制的曲目裡,練習曲與敘事曲算是精華了(夜曲旋律也許更豐富,馬祖卡舞曲則是民族味多一點.) 所以改編他的練習曲,一下子我很難評斷. 相對稱是帕格尼尼,我覺得他的精華在24 Caprices.

當然,如果鋼琴家是為了炫技超技那另當別論,但果如此, 大有其他曲目可以達到目的,不需走上改編這條.

Deadlockcp  (Jan 26, 10)
Hi suzy,
妳找的這個Godowsky我沒有,但是我都有聽說過。
左手鋼琴曲集畢竟還是少數。當初那位鋼琴家是一次世界大戰失去右手,所以表示他之前的鋼琴底子已經相當紮實。真要專門寫給只有左手的人,我想還是不多。

Prokofiev的音樂,實在很有特色。我有一位也不大聽太晚期的二十世紀的作曲家的朋友,但說也奇怪,他居然很喜歡Prokofiev的一些曲子。撇開他後來neoclassic的曲子不用說,像Romeo and Juliet與Cinderella的芭蕾,他都很愛。

不過一位彈鋼琴很久的一位香港學弟說,Rachmaninoff的協奏曲難在手的技巧上的話,Prokofiev是難在頭腦上。一個是身體上,一個是心裡上的勞累。不過我了解妳所說的他的那種調調,有點玩世不恭的感覺~~~

這幾天回台灣幾天有急事,不過也趁機拿出一些擺在台灣的cd,將他們轉成mp3。其中幾張正是prokofiev的鋼琴協奏曲集 ~~ :p

Val  (Jan 26, 10)
Godowsky: The Complete Studies on Chopin's Etudes; Marc-Andre Hamelin

這雖然不全是左手鋼琴曲,但是54首鋼琴獨奏裏有22首是只為左手的。似乎是嫌蕭邦的練習曲太簡單,Godowsky把每一首都拿來加料,寫了53段。不但大大增加了音符的數量,還因為覺得原曲的左手部分不夠練習,裏面有幾乎一半的曲子是只用左手。這還不夠,有的還把兩首練習曲合併。那些用雙手的曲子就不說了,單用左手的這些曲聽起來就似乎比蕭邦原曲還困難,聽唱片時真懷疑是不是鋼琴家做弊。YouTube上應該能找到一些Hamelin音樂會的影像,可以看到他是怎麼彈的。

基於顯而易見的原因,這曲子的錄音極少,彈全集而現在還買得到的就只此一版。我手頭還有Jorge Bolet的LP,他只彈了不到十首,另加幾首Godowsky改編的Chopin Waltzes。Bolet那張也相當精彩,如果有CD發行的話也很值得買。

這是相當重口味的鋼琴獨奏,不太能當背景音樂去聽,雖然聽得過癮,但是很耗神,至少我沒辦法從頭一次聽完。與原版練習曲混著聽也是很有趣的聽法。

(Jan 26, 10)
Deadlockcp,

雖然有好幾首是寫給左手的,不過我目前只想先多了解法國音樂,所以打算從Ravel下手. 不過我蠻好奇的,不知道有沒有那種"左手鋼琴曲集"?

普羅高菲夫又是個讓我不知要喜歡還是不喜歡的作曲家,我很容易接受他有些曲子(如羅與茱序曲),但大部分曲子就覺得很受不了.大抵我不是很能欣賞他調侃式的語調,覺得太酸腐了點...聽多會鬧精神病似的:P

(Jan 25, 10)
哈哈,你這一講,我反而想去找那張貝九了! :P

首先,就跟之前我說我發現我喜歡的詮釋,很巧的常跟作曲家同國籍或是同民族或是同背景等,這是事後歸納的巧合. 就像我發現我喜歡的演奏家,在個人特質上有我欣賞的一面,這也是事後歸納的巧合. 所以,並不是先知道他的為人處世,繼而喜歡. 也就是說,愛屋及烏其實並不能形容我的情況,我反倒是會厭屋及烏的人--例如說,很討厭某種表現在方式,他的所有CD我都不買:P

我想人權鬥士音樂並無比較崇高,但容易引起共鳴. 種族主義音樂未必低下,但深刻的民族性在內容易造成其他民族的人無法欣賞或是詮釋不能淋漓盡致.

以往我欣賞音樂的第一步是讀譜. 之後才是聆聽.所以才會有上面的事後歸納的巧合可言. 有幾次有那種讀譜就感受到音樂的感覺,所謂大樂無音大概就是如此? 我喜歡的音樂家可能有二:一是因為它的詮釋方法和我自己根據譜會做出的詮釋一樣,合我脾味,另種可能是他做出完全相反的詮釋,這種會讓我覺得很有趣.

讀譜的第二個作用是看曲目結構.我猜這是半學院派出身的職業病吧? :P 不過現在反而不讀譜了,真有愈來愈退步之感啊!

Val  (Jan 25, 10)
suzy,

我覺得在感受音樂時加入非音樂元素會讓感覺變得不純粹。雖然藝術欣賞本來就是極主觀的事,但我覺得最好還是讓藝術的歸藝術。比如說拉威爾的加斯巴之夜把每段音樂和其所本的詩一起欣賞,或是像Mercury SR90391, Gina Bachauer, Sir Johm Gielgud, Ravel Gaspard de la Nuit & Debussy Piano Works那張唱片一樣把原詩朗誦放到鋼琴之前,都還是在藝術範圍之內的延伸。雖然也許有人覺得畫蛇添足,但也並無不妥。但如果是把非音樂的元素牽扯進來,評論就會失去原則。Bernstein當年的柏林圍牆貝九當然是有歷史意義,但是音樂本身可能受到過高評價。而大部分的指揮或鋼琴家的”最後音樂會”大多是在健康狀況已經有點糟的時候開的,音樂的水準通常遠遠不及以往,但是樂迷多半還是會放水。這些錄音本身的藝術價值相當可議,有些也許根本不該發行。

人權鬥士的音樂是不是比較崇高?種族主義者的音樂是不是格調比較低下?其實就純藝術來說並沒有必然的關係,愛屋及烏可能是太過浪漫了些。

這又讓我想到”聲無哀樂論”,嵇康的立場是音樂本身是純粹的,不夾雜感情,或哀或樂是聽者自感。他更進一步挑戰儒家所謂治世樂雅亂世樂淫的觀念,認為音樂不該淪為附帶在政治與道德批判之下的工具。

Deadlockcp  (Jan 23, 10)
打錯。是「水準也不低」。最近打字電腦會怪怪的,讓我常常得按backspace,有時候按太多次就會不小心掉字,不好意思 ~~~

Barenboim,可能因為小時候學鋼琴的時候,老師提到他對Dupre做的事(那時Hilary and Jackie都還沒出),所以就一直對他有個偏見。雖然事後看了電影,知道女方那邊的事,但之前的印象已經根深蒂固~~~

Ravel有左手鋼琴協奏曲寫給的人,Prokofiev第四號鋼琴協奏曲,Richard Strauss,Hindemith,還有Korngold都有寫協奏曲。不過當初他覺得prokofiev寫得太難,他無法彈。最後,還是Ravel的那一首留名青史。

(Jan 22, 10)
確認一下,
"Ashkenazy的指揮的錄音,我有幾張,確實水準也低。"
有打錯嗎?

----
我個人還蠻喜歡Ashkenazy的,也聽過他的現場演奏.雖然他投入指揮時間更早,但是後來他公開演奏只剩下指揮,鋼琴只留下錄音室有部份原因是他的手指關節有毛病,以致於無法彈現場了!

指揮一般來講最好要會多種樂器,比較能夠經營整體曲目. 至於我朋友的情況,其實很容易了解:一個研究所才改入學院派,早就沒辦法走專修某樂器的路了!就算自學從不間斷,練習的時間也得跟一般正規音樂班/系學生相當,否則根本無法競爭.
所以他幾乎只剩下vocal或是指揮這兩個選擇了!

至於我個人雖然想學中提琴,不過就算真的學的話也許只能學小提琴或大提琴.靶位的關係,中提琴其實不適合手小的人.話說拉赫曼尼諾夫三號鋼琴被稱作是最難的鋼琴協奏曲之一,原因ㄓㄧ在於有13度音(沒記錯的話),有些鋼琴家當場就有先天不良(手太小)的限制.

巴倫玻因的指揮我有幾張,以前沒特別注意,但最近因為看了Hilary and Jackie,開始會比較注意巴倫玻音.

其實我仔細一想,我喜歡的作曲家或是演奏家幾乎在藝術外有其他吸引我的理由,也就是說我個人在評論演奏的時候加入其他非音樂的元素,真的是非常主觀. 例如拉威爾,我現在最想"研究"的是左手鋼琴協奏曲,因為他寫作此曲的動機讓我很感動. 又例如凱薩爾斯或是羅斯托波維其,他們都可謂是人權鬥士,讓我欣賞時很容易就加入個人情緒.

---
我最近想一個問題:我對法國音樂不是那麼喜歡,可能部份原因在於它非常重視音色的經營.偏偏提琴類要做到聲音的持續感很容易(例如"揉弦"),但是鋼琴的話就往往得依賴踏板. 而我偏好用觸鍵方式,力道等造成的音色變化,對於踏板有點敬謝不敏,但以法國音樂,完全不用踏板幾乎不可行. 會不會是這樣我才對法國音樂有點不是那麼接受?

有個測試的方法是我去聽法國音樂裡的弦樂曲. 不過這是我個人的實驗,還沒進行就是了!

Deadlockcp  (Jan 22, 10)
哈囉,

對Rostropovich的指揮,其實我自己有他指揮Tchaikovsky的那一套交響曲集。剛開始買的時候有點抱持疑的態度,但後來發現整體的感覺其實並不差。我知道Rostropovich也有錄Shostakovich的一套,不過我沒有親自接觸。自己手邊已有一套跟別的散的錄音,所以要再聽另一個版本,需要一點時間。不過自己也對指揮不熟,所以感覺可能不夠專業。但其實有幾位從器樂家轉指揮家的像Ashkenazy跟Barenboim,他們的評價也都不差。Ashkenazy的指揮的錄音,我有幾張,確實水準也低。

我看我的音響沒好到可以將那麼細節聽出來。風琴的音樂,我自己手邊也不少張,但也沒有認真去聽太多。再者,法國後來的風琴音樂文化,跟早期德國的風琴不同。就是,法國19世紀所蓋的風琴跟巴洛克文藝復興時的有音色上的不同。這我只有看到過,並沒有親自鑽研。

法國音樂,巴洛克的撇開不談(要介紹我也不反對),19世紀的浪漫派的開始,最具代表性的,應該首推Berlioz的管弦樂作品。他是寫第一個近代orchestration的treatise,對於之後的管弦樂作曲方式有大的影響。他的作品我高中第一次聽的時候非常不習慣,但是越聽越有味道,而且那些有名的作品是名符其實。Harold in Italy也算是給中提琴的作品中的名曲(回應suzy想學中提琴的意願)

Lalo 有點像是one hit wonder,不過除了symphony espagnole 外,他的cello concerto也算是有趣的小品。Chabrier也是那首西班牙狂想曲是大多數人在聽的。其實法國人跟俄國人常常都對西班牙的文化都有一種莫名的幻想。法國人寫西班牙主題的曲子不計其數。

Delibes的芭蕾,其實寫得相當好。Coppelia跟Sylvia二者間,雖然Coppelia名氣比較大,但我其實比較喜歡Sylvia。Tchaikovsky當初聽完Sylvia公演說,要是他更早就聽了這首,那他恐怕就寫不出Swan Lake了。

Dukas, D'Indy,Massanet等雖然寫的曲子不少,但今天會被拿出來聽的都不多,就是那一兩首。

到了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開始有些有趣的作曲家,不過畢竟在那個時候,大家在找尋新的創作手法,所以寫出來的音樂不能算是悅耳動聽型的。

不過我接觸比較多的,是Poulenc,其次就是Roussel,Messiaen,Milhaud,Honegger,Messiaen等。再晚一點,「聲音」 跟 「音樂」的 界線變得太模糊,要認真接受還是有困難的。

法國的音樂,我覺得跟整個民族性有關。與德奧派的謹慎,有時有點墨守成規,法國人總是有那從cynical諷刺的心態,除了語中帶刺,音樂中也都暗藏玄機。他們的音樂都有那種放蕩不羈的隨性感,還帶有叛逆感。形式的自由上,他們還有某種飄逸的感覺。雖然有些人會覺得沒章法,不過這也是另一種創意吧。

打了太多,不過我相信Val大可能許多音樂都已經有所接觸,所以如果太雞婆的話,請見諒一下。

(Jan 22, 10)
其實我們兩個背景有點相反:我是很小接受正規訓練,但很早發現不是吃那行飯的料早早"還俗". 他雖然從小接觸,但是一直到研究所後才開始正規學院派訓練. 不過他家一家人都有很好的音樂素養,即使研究所才開始正規訓練卻是一點都不遲.

回到你問的,基本上我朋友在決定走"演唱"之前曾經考慮走"指揮". 所以他對羅氏的指揮批評遠多過於我,基本上他認為羅氏不能稱為指揮家,應該要好好當他的大提琴家. 而我對羅氏的指揮倒沒有太大意見, 也許因為我第一張接觸的是他那張重返俄羅斯,裡面的重要曲目是柴氏六號.因為柴氏六號對羅氏來講有特別意義,指揮家個人感情融入讓我願意接受其他所有的缺點,包含曲目不夠coherent,反而有那麼點濫情以至於鬆散. 但我是抱著"歷史"心態來欣賞,我朋友則是抱著音樂角度來批評. 加上我對指揮本身沒有太多鑽研,態度就相對不是那麼critical了!

至於我們對羅的大提琴曲目倒沒有太大異意. 我朋友國樂部分的專修是柳葉琴,對絃樂器的演奏就容易以技巧觀點來著眼.

貼出他的新聞後在FB碰到他,就又聊了一下我們關於古典樂通俗話的一些看法. 以後有機會再來多聊

Val  (Jan 22, 10)
有點好奇你和你朋友對Rostropotitch看法的差異...如果到DC附近我一定要盡地主之誼的。

說到聖桑,雖然我也有他的各種協奏曲,我發現我喜歡的好像也就是他出名的那幾首音樂(交響曲三號,動物狂歡節..)。我聽他大部分的作品沒什麼感覺,不知道那是不是他的意圖。我覺得他的嚴肅作品結構相當嚴謹,遵循德奧傳統的格式,但是又加上他個人對音色的創意。我覺得交響曲三號他把管風琴用得極有創意,我很喜歡管風琴在樂團強音時偷偷發出極低頻的效果,馬勒寫二號時不知是不是受了這首的影響。

Martinon那套CD的三號管風琴聲音不太對,不知是母帶就沒錄進去還是數位化的時候被和諧掉了,極低頻都聽不到,非常可惜。

其實我並不喜歡以管風琴為主角的音樂,卻收集了不下五六十張CD/LP。基於某種不信邪的怪異心態,我每次都會好奇管風琴在我的音響上聽起來如何,雖然我的系統根本不適合聽管風琴。我聽過的Poulenc極少,只有一首管風琴協奏曲和一首合唱的宗教音樂。所以..沒多少感覺。

不過認真的請教,如果從Debussy/Ravel/Bizet當出發點而對廣義的法國音樂有興趣,有哪些作曲家或是什麼類型的作品可以開始建立感覺?又,應該要欣賞些什麼特質?

(Jan 20, 10)
喔 忘記留link了...http://ggsadventure.spaces.live.com/blog/cns!FA425984736F0D02!4653.entry

(Jan 20, 10)
兩位,我沒有要鑽研啦! 只是願意再給德布希和拉威爾一次機會 :P (我是哪跟蔥啊,他們哪差我一個聽眾?)

我對音樂有著還算強烈的偏好, 所以喜歡與否幾乎是聽很短的時間就下結論了,下了結論後那曲目就會被我打入冷宮,除非有什麼其他機會(例如這次有人問我德布希版本)才會用力回想,either 是拿出暨有版本在聽,或是開發新版本

至於為什麼會有還算強烈的偏好,其實在那篇沒留成功的回應裡本來會提到一點. 我算是半個學院派出身的,西樂學的是鋼琴. 也許一開始接觸音樂的經驗就奠定我之後欣賞的角度了.而不是那種大海中搜尋逐步建立自己喜好.

話說回來,順便廣告,我朋友最近接受BBC專訪. 他和我對羅斯托波維奇的看法也很殊異,但我們偶而網路遇到聊起來也很開心. 這又回到我之前講的:重點在分享,不在於勸服對方和自己有同樣愛惡.

最後, 我如果下次買CD,會記得給瓦大人一點好處的...累積多了下次有幸和瓦大人一家碰面的話,請~請~客~ (哈哈哈,我更小家子器!)

Deadlockcp  (Jan 20, 10)
嗯,Samson Francois屬於早期二十世紀初的的「浪漫派」音樂家,跟前輩Alfred Cortot是同一流的。所謂的浪漫派是指說他們的音樂性勝於技巧。也就Val提的,他們對於音樂的詮釋和表演,是一種出自內心的直覺,而不是日後較科學化,注重技巧的教法。所以他們早期的音樂家的彈法,曲子在節奏上還有樂句的表達上都會有相當大的彈性。

今天的這種科學教法,也會發現許多音樂家都從類似的幾個模子跑出來。技巧跟幾十年前的人比,是好的沒話說,但普遍上來講,都少了一點自己獨特風格的音樂性。不過得說,我們活在二十,二十一世紀,都被錄音寵壞了。一首鋼琴曲有一個音符彈不好都不行~~~

對於Bose:
我之前在Logitech的音響部做過一個暑假的intern (就在suzy上次提到,也是我在blog有寫過的Vancouver, WA)。Logitech的東西也是consumer level,特別是專打multimedia的,所以完全說不上hi-end audiophile的東西。我看他們對於Bose也是都持有一種輕視的感覺。雖然說Bose同性質的產品跟他們比起來,performance不見得差,不過真的真的是大大地 overpriced~~~

不過Val說的沒錯,高級的音樂,本來就是diminishing returns,所以為多一級的音質,要花的錢比之前那一級的還要多好幾倍。而且音響這種東西的主觀程度,連視覺的包裝都很重要。之前一個很有名的實驗,就是將不同的speaker的包裝改變一下。結果,連在有名的音響雜誌的評論家,都會看到爛的包裝的音響,就說是爛貨。(但結果是個hi end 幾千塊的音響) 反之亦然。

目前還是個窮學生,所以沒辦法弄音響。幾年後能搞的時候,再多來請教Val大大~~

最後,有關勸敗:
買這種CD都是一時的衝動,有時累積的能量超過某個臨界點的時候,手指就會按下去了~~~~ Martinon的那一套Debussy/Ravel我也有。我也是大力推薦。我還有Martinon指揮Faure的一套,也是很佳的錄音。還有,Martinon指揮的Saint-Saens交響曲集也是非常非常好的錄音。現在印象有點模糊了,不過忘不了當初第一次聽完第三號之後的震撼。因為本身不大喜歡風琴,所以那個「附風琴」的標題,有點錯誤引導,使得我是上了大學後才有機會真的完整聽到。

其實Saint-Saens是一個先前沒加入我們討論的法國作曲家。他可說是真正完完全全的renaissance man,真的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不僅在音樂上有成就,但他對於地質,數學,考古,哲學等,都很有研究,並還出書。

不過,Saint-Saens倒比較像一位德奧派的作曲家。他推崇跟受那些早期的作曲家的影響不用說了,而且他還公開反對Debussy之流的音樂~~~ 不過他活那麼久,到了晚年,就真的被說為是LKK,跟不上時代了~~ 但他的許多音樂仍然在旅律的處理上仍有法式的優雅,因此也算是法國19-20世紀的作曲家的一種奇異的清流~~~

Val  (Jan 20, 10)
再來閒話一下音響:

首先我很討厭Bose的東西,那根本不能叫音響。我完全不明白為什麼它的知名度這麼高,我想這應該能當作成功行銷的教科書典範。再其次,那些順便也生產電視的廠商,所做出來的東西也不能叫音響。

幾乎所有能稱得上音響的東西都overpriced,但是考慮到它們的市場太小銷售成本又太高,我們也不好說什麼,畢竟這又不是買衛生紙,你也很難去把品質量化來和售價比較。音響這種東西,大家是自己聽了高興就好。也因為品牌多銷量小,所以也沒什麼標準或參考可言。好聽難聽全很主觀,我去別人家聽過身價高貴主人極驕傲的音響,卻連一分鐘都聽不下去。不過搞音響的人幾乎全都自稱很客觀沒有成見,也大多自稱是以音樂為目的。很少人會大方承認自己從沒聽過現場的音樂會,也不會有人說自己喜歡用400瓦擴大機推兩公尺高的喇叭聽管風琴是因為覺得低頻震動有按摩的療效。

其實玩音響不去聽音樂會也未必是壞事,萬一真去了,說不定會開始抱怨各聲部定位不清,沒有層次感,沒有3D,木管音色不夠甜美,小提琴沒有高頻泛音,銅管沒衝擊性,打擊樂低頻延伸不足。就好像看慣了日劇韓劇的人第一次到紐約,開始抱怨紐約沒電視上的漂亮。

Val  (Jan 20, 10)
我對勸敗有點異乎尋常的熱心...

先說Francois的Ravel,我本來以為你想問的是”除了Francois之外”。對於他演奏的Debussy, Ravel以及Chopin我基本上無條件推薦。昨晚特地找出他的鏡子和左手再確認一次,本來想隨便聽一小段就算了,開始放了鏡子之後欲罷不能,聽完後又再聽了一次,還再加上加斯巴之夜。

Francois的演奏非常有個性。你也許會不喜歡他的風格,但是應該不會覺得無聊。他有自己的節奏感,處理聲部時有些地方突出的強音會讓人有意外的驚奇興奮。我覺得他是那種天才型的鋼琴家,他的演奏有很強的自發性,雖然我不確定這一點,但是我猜他的現場演奏可能很即興,大好大壞都有可能。我不覺得他的演奏是深思熟慮後的精密控制(examples: Zimerman, Pollini),卻比較像出於本能或是對音樂感受的自發反應。

說到這裏我又想來勸敗其他Ravel/Debussy的錄音,以前另一篇提到法國音樂的網誌 http://tw.traveleredge.com/USNP/Traveler/Valhalla/2061 我貼了五套CD的Amazon links,除了Francois之外我也大力推薦Piano Duet/Two Pianos那套,除了有趣之外,每一首的旋律都極動聽。另外Martinon那套管弦樂演奏與錄音都是絕佳,以前在EMI當正價版賣時我就已經有一兩張,看到特價盒裝出了後立刻買了下來。

最後再小家子氣加一句:如果要在Amazon買請從我的link過去,這樣我可以從Amazon賺到一點小小的commission。

Deadlockcp  (Jan 20, 10)
suzy~~~

妳最近要認真鑽研法國的音樂,還是只是專門針對印象派的? 

其實想要小澄清一下的,就是Ravel跟Debussy的音樂,其實也有許多曲子也都有很特別的節奏還有豐富的和弦的變化。雖然後者可能也算是音樂的音色上的一種成份,不過這些原素在他們的音樂中都相當具代表性。要說他們只有將重點放在音色的變化,可能有點超過~~~ :)

如果妳習慣聽德奧派傳統的奏鳴曲,交響曲的結構規定比較嚴的曲子,那他們的曲子形式上的確比較活一些。不過整體而言,他們的音樂有很多不同的層面,就光聽就會感覺到的特色 :)

suzy  (Jan 19, 10)
齁 最近這些討論下來,加上我到處google,想買的CD好多,網路勸敗太可怕了~

Deadlockcp  (Jan 19, 10)
Val的Turangalîla-Symphonie我知道那個版本。

不過因為couple在一起的曲子我已經有兩個錄音了,所以寧可買一個有別的Messiaen的曲子的錄音。

話說,couple在一起的曲子是Poulenc的兩個協奏曲。Concerto Champetre 是寫給大鍵琴的,是寫給當初開始古樂器運動的先驅Wanda Landowska。

不過,我真正好奇的是您對Poulenc的音樂的印象跟感覺。Poulenc最早是我高中時接觸的,對他的鋼琴協奏曲,雙鋼琴協奏曲,還有幾個室內樂都很愛~~~

(Jan 18, 10)
就是你說是前奏曲逸品的那套...不知道對此兩首的詮釋如何?

suzy  (Jan 18, 10)
Debussy & Ravel: Piano Works - Samson Francois (http://www.amazon.com/gp/product/B0002RUAEM/sr=1-2/qid=1263867403/ref=olp_product_details?ie=UTF8&me=&qid=1263867403&sr=1-2&seller=)

那麼Franscio的這套呢?

話說回來,我可能還得先升級音響!否則恐怕對此類重音色多於旋律,節奏,結構的曲目很有可能繼續存在"偏見" :P

Val  (Jan 18, 10)
左手協奏曲:

大部分的鋼琴家只彈協奏曲G major,有錄左手協奏曲的沒那麼多。我想Zimerman那張應該是相當安全的推薦:



錄音相當好,樂團與獨奏也很協調,兩首協奏曲都極出色。我另外還有一張Jean-Philippe Collard和Maazel / Orchestre National de France的LP(封面照片見下面另一則留言),我想在Amazon應該能找到CD。我也很喜歡這個演奏,我向來迷信法國樂團演奏Ravel / Debussy管弦作品有特別的味道。

鏡子:

我清點庫存才發現完整的演奏我只有兩個版本(Gieseking與Minoru Nojima / Reference Recordings ),兩個我都不太想推薦。一般鋼琴家比較會彈的是第四段的Alborada del gracioso(小丑的晨歌,或日本翻譯的”道化師的朝的歌”),我大力推薦Lipatti這張CD:



我聽了Lipatti彈的小丑的晨歌之後,就對Gieseking的失去興趣了。

(Jan 18, 10)
這也對應到你提到的,聽得布希你比較唯物. 你的唯心vs.唯物, 或是我提到同國籍否的巧合,實有更深一層的理由. 前者是因為講究音色自然造成聽者唯物,後者則在於演奏者能否適當詮釋有特別意義的音樂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要聽鏡子或是左手鋼琴協奏曲,兩位到底推薦哪些版本呢?

Val  (Jan 18, 10)
順便張貼一些其他的LP封面照片:

 EMI ASD 3047 Rimsky-Korsakov Scheherazade, Rostropovitch, Orchestre de Paris

EMI ASD 3047 Rimsky-Korsakov Scheherzade, Rostropovitch, Orchestre de Paris, 1974

 EMI ASD 3845 Ravel Piano Concertos, Jean-Philippe Collard, Lorin Maazel, Orchestre National de France

EMI ASD 3845 Ravel Piano Concertos, Jean-Philippe Collard, Lorin Maazel, Orchestre National de France, 1979

Columbia XM 34540 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 3, Lazar Berman, Claudio Abbado,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Columbia XM 34540 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 3, Lazar Berman, Claudio Abbado,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1977

我本來以為我已經聽夠了各種 Rachmaninoniff 鋼協三號而不會感到新鮮或興奮,不久前聽了 Lazar Berman 的李斯特超技練習曲後又去買了這張唱片,聽後震撼之極。殘念的是這張CD竟已絕版,幸好還有LP。Sony現在有所有CBS唱片的版權,不再版這張,我真不知他們到底想要賣些什麼唱片,又都打算賣給些什麼樣的人。

Val  (Jan 18, 10)
我的Turangalîla-Symphonie應該是這個版本:






不過我的是LP。我最不能忍受再版CD的原因之一是封面設計,請看LP封面:

EMI SLS 5117 Messiaen Turangalîla-Symphonie

用的是Chagall的畫 "Lovers with Flowers" ,我想應該與音樂貼切無比。

我沒聽過其他版本,大概也不會特別去做版本比較。Previn這張唱片算是名片,以錄音出色而出名。坦白說當年買它是因為錄音,而且買之前我不知道梅湘是何許人。

不過又要說回Deadlockcp所說的法國音樂對豐富音色的講究,所以一般來說法國作品特別挑剔錄音品質,錄得不好聽不出音色變化的就完全聽不出該有的特色。

Val  (Jan 18, 10)
我在Wiki上看了Wind Machine的文章:http://en.wikipedia.org/wiki/Wind_machine ,南極交響曲有用Wind Machine,Alpine Symphony也有,似乎寫景的音樂都會用上它。

Deadlockcp  (Jan 18, 10)
嗯,又想到,Copland 的 Appalachian Spring 應該也算是寫景的名曲了吧。這樣我想到NPS有個Appalachian National Scenic Trail,不知二位有機會走過一段嗎?我是沒有,不過不知道聽了音樂會不會有感觸呢?

還有,又想到Vaughan-Williams的南極交響曲。我記得有一陣子也很迷Vaughan-Williams的交響曲,因為他描寫景色或意境時,都蠻淋漓盡致的。

Deadlockcp  (Jan 18, 10)
至於跟早期音樂的關係,因為太長了,拆開來再說:

其實我現在在聽早期巴洛克音樂的時候,我也是都找尋有沒有對比和活力。就跟我前些時候所講的,使用古樂器演奏的音樂家,現在都會將曲子拉得相當有能量,在曲子的速度上做很大的改變(照著節拍打的是少數,而且常常有很誇張的rubato),強弱分明,斷句明顯。那種感官上的刺激,有時是沒辦法當做背影音樂的~~~ (這是我傳sample給別的同學給我的結論 :p )

不過話說到大鍵琴,所能做的變化是真的少些,但不是沒有,今先不多談。值得一提的是,許多大鍵琴有分上下兩排鍵。二者的差別是撥弦的位置不同,所以音色有差。當時的法國人,很喜歡這種音色上的不同(相較之下,義大利人比較希望兩排的音色相同)。法國作曲家的鍵盤音樂會主動標示要彈上排或下排。這是其他國家的作曲家不會專門寫出來的。

可以看出,法國音樂家,其實對豐富的音色的講究,是很早就有的。雖有點overgeneralize,不過相形之下,德國喜歡對位這種很理性的音樂,義大利人很講求旋律,從他們的小提琴跟他們對人聲的偏愛。法國人特別的風格,是從音色開始就要求的。我最喜歡的法國巴洛克作曲家Rameau(拉摩)是現代合聲之父。現在樂理的合聲的notation,都還是用他當初的理論。就因為他對樂器的音色的了解,讓他跟Ravel一樣,就算在鍵盤上寫曲子,也能讓音樂聽起來很豐富。(不過妳說不定會不同意=p 不過有email,我可傳幾首sample 哈哈 )

嗯,因此,這麼說,其實Ravel也是延續法國古老的傳統。不過後來近代的幾位法國作曲家的管弦樂曲都有很特別的音色上的處理,像是Roussel,Milhaud等。

Deadlockcp  (Jan 18, 10)
Hi Suzy,
這是個好問題。經妳這麼一問,也讓我認真回想,好好整理自己的感覺和想法。不過在下的中文敘述力大大不如Val大。其實,我一直發現我寫情寫景容易詞窮,所以發文時會卡在描述東西的地方上。

關於拉威爾本身,他有幾個蠻重要的特點。

第一,他自己接觸的音樂很廣,而且我相信都有一定的了解從他鋼琴協奏曲用到很多jazz,小提琴奏鳴曲用到藍調就可看出。不過,他對早期音樂的了解也非常完整,所以他會寫 庫普蘭之墓 這樣的組曲。其實他有許多曲子有那種neoclassicism的風格。神奇地是,就是他那麼了解不同風格的音樂,但他的曲子中仍然有他獨地的風味。妳看他寫很多 彷他人風格的曲子,但還是不折不扣的Ravel

第二,就跟妳說的,他對音色上的處理相當厲害。這也代表,他是編管弦樂曲子的大師。我相信,他對不同樂器不同的音色,都相當熟練。不過,很多曲子都是從鋼琴的版本出發,所以這代表就算在鋼琴上,他也能充份運用不同的聲部還有彈奏方式達到不同的效果。這是他比Tchaikovsky還要更為厲害的。Tchaikovsky的鋼琴曲,因為沒有像他交響樂上的那種樂器上的變化,所以都顯得沒啥特色。的確,柴被拿來演奏的鋼琴獨奏曲是少之又少。

最後,我覺得Ravel寫音樂相當謹慎。說不定我所謂的比較angular就是這種感覺。就是,他的每個音符好像是認直思索過的。不過這是個人印象 ~~~

suzy  (Jan 17, 10)
其實我很佩服兩位的廣度,Deadlockcp雖然自謙喜歡巴洛克音樂,但其實涉略甚廣. 最近讀了幾篇網路文章講法國音樂與德奧傳統差別的,有的是講欣賞切入點不同,讓我重新燃起"再給法國音樂一次機會吧!"的想法.

不瞞兩位,我之前的回應都是憑印象,完全沒有拿CD出來複習,誰知道現在再聽我是否有相同感受?

話說回來,若要買拉威爾的鏡子組曲或是左手鋼琴協奏曲的話,後者除了Francois的(EMI)那張外,有什麼建議嗎?

(Jan 17, 10)
維也納森林的故事,藍色多瑙河,甚至貝加碼斯克組曲這個名字也都和地方稱得上關係

以下是來亂的:
哪天會不會用音樂討論起食物? 例如鱒魚 :P

---
好,正經典.

我想請問Deadlockcp一個問題(不然我一直處於被問位置:P): 拉威爾的音樂以經營音色聞名,不知道你從一個大鍵琴愛好者的觀點來看他的音樂有什麼看法呢? 我的意思是說,大鍵琴的變化...ㄟ...比較單薄(希望別介意),而拉威爾的音樂音色豐富,這兩者似乎有明顯對比. 可以分享你欣賞拉威爾的音樂的一些想法嗎?

Deadlockcp  (Jan 17, 10)
wow, 動作真快。

Grofe的Grand Canyon和Death Valley外,也有描寫Niagara Falls還有Mississippi河的組曲。Grofe雖然在當初美國的大環境下,會常寫出比較大眾的美國電影式的配樂,但他在orchestration上的功力是不能被否認的。在Gershwin還大會為管弦樂譜曲的時候,藍色狂想曲的部份就是Grofe為他所編的。

Messiaen的那首我知道,但我沒有他的錄音。他的音樂我這幾年都完全忽略了,不過這些討論,又有點燃起我對他的音樂的興趣。他的Turangalîla-Symphonie,不知Val是誰的版本???

我最近想要買一張,不過我想考慮Naxos的Antonio Wit那個版本。除了之前許多音樂系的朋友大力推薦,網上的評價也相當好。其實Naxos的許多CD我非常喜歡。除了早期為了攻佔低價位市場,有些錄音不甚佳以外,近幾年除了曲目是全部古典樂唱片行裡最廣的之外,錄音品質還有音樂的表演本身的評價也都相當好。

另外,說到寫景的音樂的話,應該少不了Smetana的Moldau以及Richard Strauss的Alpine Symphony。還有,Borodin的「在中亞的草原上」不知能否列為這種曲目?

另外,Respighi的羅馬之松,羅馬之泉,雖然不是在寫自然的景,但當初我聽了之後大二暑假再去羅馬參觀時,印象非常深。不過之前修過羅馬文化的課,所以他的Roman Festivals也是描寫得很生動。

(Jan 17, 10)
這該不會是我那對黃石的形容刺激你寫的吧 XD

  加入討論留言
瓦哈拉首頁 前一則 後一則


All Rights Reserved TravelerEdge.com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