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行腳普拉斯基堡國家保護區 (Fort Pulaski National Monument)
  
  
 • 網站導覽
 • 旅人群像
 • 旅人行腳   首頁
 • 旅人的台北印象
 • 旅行行程規劃幫手
 • 行李檢查清單
白沙 (White Sands National Monument)

拉森火山 (Lassen Volcanic National Park)

 • 留言討論區
 - 吃吃喝喝的討論
 - 網站技術討論
總計 來訪人次
普拉斯基堡國家保護區 (Fort Pulaski National Monument)
   喬治亞  首頁
地點:Georgia, USA South East
普拉斯基堡國家保護區 其他譯名: 普拉斯基堡國家保護地

   : 城市   : 國家公園   : 國家保護區 / 其他的點

按下地圖上的符號可以看到地名及說明。
普拉斯基堡 (Fort Pulaski National Monument)
普拉斯基堡 (Fort Pulaski National Monument)
普拉斯基堡 (Fort Pulaski National Monument)(Fort Pulaski)位於喬治亞州,是一座十九世紀的軍事建築。 它列名為國家保護區,憑的不是傲人的地貌或生態,而是獨特的歷史淵源。

美國歷史?我知道有人在冷笑。其實美國歷史並不是只有反抗英國暴政或是華盛頓砍倒櫻桃樹那麼教條化, 很多有趣的事,是台灣的教科書不會告訴你的。

我們先說說1812年戰爭吧!喔,不是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描寫的那場戰爭,雖然和拿破崙有些關係...

美國贏了獨立戰爭,雖然已經得到大片土地建國,卻仍覬覦北方加拿大的廣大領土。 英美兩國的海軍在大西洋一直有小規模衝突,只是沒有正式宣戰。1812年拿破崙縱橫歐陸,美國看英國專心對付法國, 認為有機可乘,趁機對英國宣戰。兩國海軍和陸上部隊在美洲大陸交手,互有勝負,但並沒有決定性的戰果。 美國進攻加拿大但後來被擊退,陸軍又退回國境內。英軍試圖打下巴爾的摩和紐奧良,但也沒能成功。 雖然主要目標沒達成,但英軍的一個戲劇性戰果是「一不小心」攻下了華盛頓。 他們在白宮吃了原來為總統準備的晚餐,隨即一把火燒掉了白宮。同時遭殃的還有國會, 以及戰爭部(也就是現在的「國防部」Department of Defense,當年叫War Department)。 幸好當天下大雨,其他民房沒被波及。英軍被英國政府命令不准佔領土地,放了火之後就撤出華盛頓。

美國在1812之戰結束後有感於海防空虛,加上華盛頓被攻陷的恥辱,於是致力加強國防, 其中海岸堡壘防禦系統(Third System of coastal fortifications)就是對策的一部分。 大西洋沿岸及墨西哥灣的防禦系統北起緬因,南至佛羅里達州再延伸至阿拉巴馬及路易斯安那。 1816年之後一共有大約三十座磚造砲台堡壘陸續興建,擔負美國海防的重任。

這座普拉斯基堡是海防系統堡壘之一,是五角形的磚造建築。五角的頂端面向泰碧島(Tybee Island), 堡壘入口在五角底端。連接底端的是照片中的這片三角形的土丘,地下挖了坑道,做為儲藏彈藥之用。 周圍掘有約七呎深的護城河,入口以橋相連。
普拉斯基堡 (Fort Pulaski National Monument)
這裏是入口與五角形底部的城牆。

Fort Pulaski的名字是紀念獨立戰爭時期的英雄Casimir Pulaski。他在1779年進攻薩凡那(Savannah)時喪生, 而薩凡那正是這座堡壘旁所要防禦的主要港都。堡壘是由法國人Simon Bernard設計。 工程由1829年開始,耗費百萬元,用了兩千五百萬塊磚塊,花了十八年才完工。這座堡壘是軍事專家設計, 建在一座易守難攻的孤島上,加上扎實的建築工程,當時所有人都相信這座堡壘是不可能被攻陷的。
普拉斯基堡 (Fort Pulaski National Monument)
這是堡壘面向東南(Tybee Island的方向)的一側。

1861年初,南北戰爭一觸即發。Fort Pulaski因為還有一小部分未完工,聯邦政府(也就是北方)尚未駐軍。 喬治亞州長先發制人,派民兵佔領堡壘。三個月後戰爭正式爆發,南方政府於是派兵進駐。 在南軍控制期間堡壘駐軍約385人。

開戰後林肯總統下令封鎖南方政府的港口以扼殺南方的經濟命脈。1861年底,北軍攻下Fort Pulaski北方十五英哩處的島, 在那裏駐紮預備進攻Fort Pulaski以取得薩凡那海口的控制權。 南軍認為堡壘東南方約一英哩遠的泰碧島(Tybee Island)無險可守又缺乏戰略價值,決定棄守, 這個錯誤的決定給予北軍進攻Fort Pulaski的機會(也是唯一的機會)。北軍立刻進佔泰碧島,準備開始進攻堡壘。
普拉斯基堡 (Fort Pulaski National Monument)
北軍原本打算登陸浴血強攻,但如此死傷勢必慘重。 駐守泰碧島的北軍指揮官 Quincy A. Gillmore 認為猛烈的砲擊可以迫使南軍主動放棄堡壘, 於是他調集了36門砲在岸邊挖好砲陣地準備砲擊。照片中的圖就是當年砲陣地的位置,以及砲火的彈道。

南軍評估形勢,認為不足掛慮。根據經驗,如果砲擊在七百碼以外將無法有效對像Fort Pulaski的磚造堡壘造成破壞, 而超過一千碼則完全無法造成任何傷害。北軍在泰碧島的砲陣地距離堡壘至少有一英哩(1760碼)遠, 理論上Fort Pulaski可以高枕無憂。南軍名將李將軍(Robert E. Lee)先前在少尉時期曾參與堡壘建築工程, 他告訴當時南軍的堡壘指揮官Olmstead說北軍的砲火也許會讓守軍覺得有點熱,但是絕對無法打穿城牆。
普拉斯基堡 (Fort Pulaski National Monument)
1862年4月10日,在南軍拒絕投降後,砲擊開始。南軍原本毫不在意,但他們沒算到的是北軍砲陣地裏有十門實驗中的新武器。 當時傳統的加農砲沒有膛線,用的是球形的砲彈,所以射程有限。所有南軍的評估也都是基於這個假設。 新式的來福加農砲(Rifle Canon)加上了膛線(即來福線),用的砲彈是錐形,砲彈在砲膛內會旋轉, 大大增進了射程,穿透力以及準確度。北軍第一次在戰場使用來福加農砲,效果非常驚人。 到第二天中午,堡壘東南方的城牆已經被打出了大缺口。
普拉斯基堡 (Fort Pulaski National Monument)
一方面是震驚於北軍武器的威力,另一方面也是體認到北軍砲火很有可能會擊中彈藥庫而造成堡壘全毀人員全亡, 也了解再抵抗下去只是多拖延一點時間和多死一些人而已。在痛苦掙扎下,南軍指揮官Olmstead決定投降。 從砲擊開始到結束,總共才歷時三十個小時。在這場圍城之戰裏,南北雙方只各損失一條人命。

耗資百萬費時十八年的堅強堡壘竟然只撐了三十小時,所有的人都對這個結果感到驚訝。 顯而易見的是傳統磚石造的堡壘無法抵抗大口徑來福加農砲的攻擊。這場戰事正式宣告了堡壘時代的結束, 從此的防禦系統有了革命性的變化。而當時很多海岸堡壘還正在建構中的,也全部停止工程)。 在漫天烽火中見證這場變革的,就是普拉斯基堡。

從東南向的城牆上仍可見到彈痕累累,由此可以想見當年砲火的激烈。
普拉斯基堡 (Fort Pulaski National Monument)
由城牆上俯瞰堡壘內部的操兵場。

決定投降的南軍指揮官Olmstead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和責難,此後的人生一直默默背負了懦夫的惡名。 其實下令「與堡壘共存亡,奮戰至最後一兵一卒」應該是更容易的事,選擇投降也許反而需要更大的勇氣。
普拉斯基堡 (Fort Pulaski National Monument)
歲月悠悠,但從不會停下腳步。研究歷史,會發現大部分的事件是水到渠成的必然,少部分是因緣際會的偶然。 不管偶然必然,凡發生過必留下影響,又會繼續推動其他的潮起潮落。 故事看得多一點以後,感嘆「果然如此」的時候多,質疑「怎會這樣」的機會少。 能親自走到實地,看到實景,觸摸並且見證到歷史,我想,這就是旅行的意義吧!
留言討論區 - 普拉斯基堡 (Fort Pulaski National Monument)
喬治亞 (Georgia)  首頁


All Rights Reserved TravelerEdge.com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