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行腳
  
  
 • 網站導覽
 • 旅人群像
 • 旅人行腳   首頁
 • 旅人的台北印象
 • 旅行行程規劃幫手
 • 行李檢查清單
綠山 (Green Mountain)

皇家島 (Isle Royale National Park)

 • 留言討論區
 - 吃吃喝喝的討論
 - 網站技術討論
總計 來訪人次
瓦哈拉的塗鴉簿  郭德堡變奏曲的變奏  (Aug 9, 05)
郭德堡變奏曲的變奏

古典樂聽了許多年,雖然也是各門各派來者不拒,但其實還是有些壓箱底百聽不厭的曲目。巴哈的郭德堡變奏曲(Goldberg Variations)是其中之一。

變奏曲這種形式的音樂是根據一小段的旋律出發,把主題搗毀截斷重組加料,改頭換面成一段段的變奏。通常原始主題不會太長也不會太複雜,但是做出來一段段的變奏卻可以天馬行空,變到後來根本就不一定聽得出和原來的主題有什麼相關。這種曲子看起來不難,實際上寫出出名變奏曲的作曲家還真的很少,說起來大概每個人都認識。我沒去查清楚巴哈是不是首創變奏曲的作曲家,但是他的Goldberg Variations肯定是變奏曲中的翹楚。

這首曲子的來由很卡通。Goldberg是大鍵琴(Harpsichord)家,受僱於某貴族,因為主子苦於失眠,於是委請巴哈創作一首催眠曲。天才巴哈根據一段詠嘆調的主題,創作出三十首變奏,交卷了事。沒有任何記錄顯示這位貴族的失眠被治癒了沒有,但是Goldberg先生倒很可能因為苦練這首曲子而失眠。

這首曲子目前能找得到的演奏錄音大多是鋼琴版,其實和原始的大鍵琴已經很不一樣。大鍵琴音域偏窄,聽起來有肉無骨,但是能彈出很特別的短裝飾音。比較起來鋼琴的音色豐富得多,現代也大多用鋼琴來演奏這首曲子。

郭德堡變奏曲的變奏

說到這首曲子的錄音,最出名的應該首推怪傑顧爾德(Glenn Gould)在1955和1981年的兩個錄音。55年的錄音讓他舉世聞名,速度非人類地快,只花了三十八分鐘彈完全曲。雖然他是隨自己高興任意刪除了一些該反覆的段落,但是這種速度大概是不太可能被超越的。彈得快也罷了,最厲害的是他還能把所有的聲部交待得毫不含糊,彈出巴哈應有的特點。我根本認為他的這個錄音是要睥睨當世彈巴哈的鋼琴家,讓大家forget it, it's no use to compete.

郭德堡變奏曲的變奏

如果真的要跟他比技巧拼速度,那真的是大家都別玩了,包括他本人在內也比不過。可他就是有本事,在過世前不久又出了個新錄音,用完全不同的方式重新思考這首曲子。新錄音極盡工巧,彈了五十多分鐘,一樣懾人的技巧,用他自己的方法來演繹這三十段變奏加兩段主題,所有的聲部交代得清清楚楚,比起年輕的錄音,又更加上了鮮明的個性。

很多人批評顧爾德的巴哈是他自己的巴哈,我無可評論。就好像很多人說伯恩斯坦的馬勒不是馬勒,也無損我對伯氏馬勒的偏好。能感動人的音樂就是好的音樂,至於貼上什麼神主牌倒沒那麼重要,這是我的看法。我覺得Goldberg Variations的演奏技巧決定了一切,彈不出夠完美的技巧,說什麼都是廢話。要談詮釋或正宗,等到技巧無瑕了再誇口不遲。

郭德堡變奏曲的變奏

用同樣的方式和顧爾德挑戰的話,任何人都毫無勝算。我本來也以為鋼琴演奏自此而絕,沒想到其實還有另闢蹊徑的可能。前幾年聽了Murray Perahia的錄音,走的也是工巧的路線,再加上了模仿大鍵琴音色的裝飾奏。拿掉了顧爾德式的桀驁與崚角,加進了原曲的細節與表相,成就了這個非常出色的錄音。

郭德堡變奏曲的變奏

肯普夫也彈了這首曲子,大部分人一定不知道。這個錄音好像沒出CD,也不很令我意外。我不知道郭德堡變奏有沒有所謂的正宗原譜,我聽到的每一個鋼琴版都多多少少有些不同。雖然我不覺得一定要用鋼琴來模仿出大鍵琴的音色,但是Kempff的彈法也太簡化了,很多有圓滑效果的裝飾音被省略,以致於聽起來很不流暢(尤其是頭尾的兩段Aria)。他彈得很淡泊,喜歡他的人可能會說很有詩意,但是我承認我從來沒喜歡過他的風格。

郭德堡變奏曲的變奏

陳必先在Naxos低價版的錄音是很容易買到的版本,這也是我不喜歡的錄音之一。我覺得他彈得有點勉強,聽不出什麼味道。除非是有支持本土藝術家的情結,實話實說,我建議還是買別的版本吧!

郭德堡變奏曲的變奏

也有很多人把這首曲子改編成其他樂器的演奏。我手頭這張改成室內樂版的是Nonesuch出的,Dmitry Sitkovetsky改編,NES CHamber Orchestra演奏,錄音效果很好。第一次聽很新鮮而興奮,但是遠不及鋼琴版耐聽。說起來我也有最原始的大鍵琴版唱片(照片在本頁第一張,TelDec出版,Gustav Leonhardt演奏),但也是一樣的不耐聽。大鍵琴的聲音單薄,像電子音樂或蟬鳴,聽多了就像耳邊風一樣。我覺得作曲家的正統是一回事,但是後代音樂家以本身的經驗與創意所做的改變,有時候反而是替原來的精神注入新的生命與活力。就好像變奏曲這種曲式,就是在既有的旋律主題上創造出新的生命。

寫到這裏,突然想到”沉默的羔羊”裏頭那位愛聽顧爾德版郭德堡變奏曲的大哥。很久以前電影剛上的時候,我在書店看了翻譯小說,裏面提到”多變金三角”這首曲子。我苦思許久,終於想通了之後,差點把我笑翻在地上。


瓦哈拉首頁 前一則 後一則
加入討論留言
留言討論區

Val  (Nov 4, 16)
美國amazon好像有,下回去找來聽。

Google 了一下對他的介紹,發現東方和西方的寫作方法差異甚大。基本上英文的介紹幾乎全都偏重純音樂與技術,中文的介紹幾乎全是形容詞以及與音樂完全無關的細節。

Kai Kai  (Nov 1, 16)
我要說聽到朱曉玫的演繹Goldberg Variatons,讓我恍然覺得東方對於西方的理解也是驚爲天人了。
我聽她在Bach Festival 2014的DVD版本,熱淚盈盈。

lysistrata  (Dec 17, 10)
那是we are no angels. 你說的midnite run,我很喜歡那個會計師,頗為大智若愚。

之前的Lefebure的Tic Toc Choc,實在很快,比平均時間少上幾十秒。

Val  (Dec 17, 10)
不是那部,midnight run裏De Niro演一個bounty hunter,要把一個棄保潛逃的會計師在時限之前抓回去。裏頭幾個主要人物都有一肚子不合時宜和痞子般的外在。

另類聽Prokofiev的方法是把他大約19102到1920年代的作品拿來一起聽,我印象裏除了鋼琴曲之外也有一兩首交響曲。他這時期的作品都有些機械化工廠的感覺,第二號交響曲好像就叫鋼鐵(or something like that)。與後來他回歸祖國後的音樂風格不同,聽多了好像能看到巨大的齒輪朝自己碾過來。

或者去聽他的愛國音樂,Lt Kije和Alexander Nevsky都很世俗化的旋律動聽。我一直不能了解以他的個性為什麼回歸祖國,又是如何能在那樣的地方活下來而不被槍斃。這人是個吹製水晶杯的高手,但他更有興趣把他自己做出來的水晶杯打破。

lysistrata  (Dec 16, 10)
很好奇是想到midnite run的甚麼?難道是教堂那段?全部的人都起身,只有De Niro和Penn不動,然後全部的人坐下,又只有他們兩個呆子站起來唱經文歌?這段我每次看每次都笑倒在地。

Sokolov真的是標準俄羅斯派彈法,但俄羅斯派彈Prokofiev多如過江之鯽,我仍會偏愛李希特多些,不過有點好奇Horowitz就對了。

最後的問題是問我還是在自問?我先當成問我好了。

坦白說,協奏曲決定版都沒出現,但李希特的第五真的很優,Rosel的第二也很棒。奏鳴曲,目前Sandor第一,其次李希特。

最近發覺,Prokofiev的曲子實在太適合版本比較了,難得有個作曲家的曲子每個人彈來各有殊異,甚至拿單一樂章比較都不為過。

不過每天聽下來,有時候真覺得好像跟自己過不去,幹嘛把自己關在一個瘋狂世界裡?然後神經得很緊繃地等待下一秒的刺激。

Prokofiev曲中經常出現一種效果,就是突然爆開的一連串碎音,根據不同context而有強有弱的呈現,我每次聽都好像看見有人拿槌子敲碎一狗票的13%水晶波璃杯。

Lysistrata  (Dec 16, 10)
To Suzy,

Tharaud的"MV"會那樣拍,我想跟HM的整體包裝有關。如果你有Tharaud那片錄音的話,不難看出MV跟CD包裝上的主軸是相同的,整體概念就是手。

其實我還滿喜歡配Tic Toc Choc跳街舞那段耶,滿酷的啊...

Val  (Dec 16, 10)
suzy,

很多音樂喜不喜歡其實只是時候到了沒,我剛聽德布希前奏曲也覺得煩躁無比。有時候就是在等某個契機出現,勉強不得,當然也沒必要因為大家都喜歡而勉強自己。雖然說Prokofiev和Shostakovich不可能會是大家喜歡的音樂...

YouTube的link一直都在,至少你可以從我這裏看到。

我也喜歡魔術師手下的Ravel and Debussy,那真的是另一個難以想像的世界,尤其是現場。

Val  (Dec 16, 10)
Yvonne Lefebure的Tic-Toc-Choc:



關於Prokofiev的討論讓我想起一部我很喜歡的舊片:Midnight Run。

Sokolov的七號第三樂章的孤意是在第二樂章的深情之後,一種對照與轉折。我聽慣了Pollini機關槍掃射般的演奏,但必須承認Sokolov的給我相當震撼。這是一場可以歸類為life time experience的音樂會,幸運的是DVD的影音效果皆佳,所以不須要動用時光機。

我最近其實還聽了好幾個其他的Prokofiev Concerto No 3,覺得最喜歡的還是Janis,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喜歡Kondrashin。他最大的特點是平衡,絕不會壓過獨奏,但也不會被獨奏壓過。我聽過極糟的單聲道錄音,所以我確定這不是因為後製調整。Janis的觸鍵可能是敏感纖細了些,少了狂氣,但整體來說是相當成功的演奏。他的李斯特協奏曲,尤其是一號,從沒被我當做是Richter的代替品。

我說啊,有哪個Prokofiev的協奏曲二號三號是你心目中的決定版?又或是Sonata No 6/7/8?

suzy  (Dec 16, 10)
不好意思插嘴一下

Tharaud演奏的法國鋼琴曲目非常棒. 由其他的觸鍵與踏板的搭配恰到好處.

上次聽他的演奏會上半場是布拉姆斯下半場是拉威爾. 下半場真是太精采, 當時覺得根本化身魔術師(val, 沒錯,就是那場後來懶得寫review的音樂會,如果你還記得的話).

我並不是特別喜愛法國派的音樂, 不過那場聽下來還真的不佩服那音樂, 有點像是棉裡針, 看來柔柔軟軟的, 真靠近了其實有點札人,但稍微欠身覺得刺的舒服搔癢搔到處又不忍離開了.

-------
我覺得這個Tharaud Tic Toc Choc連結用聽的就好,視覺部份太糟了 :P

lysistrata  (Dec 16, 10)
1. 經你提醒,我把Janis的Prokofiev第三號和Rachmaninov的第一號拿出來聽一下,Janis實在很文氣,觸鍵很細緻,可是不覺少了點狂氣?或者也是孔德拉辛比較強勢?同張錄音裡,他的Toccata真是棒。

Prokofiev就是一個狂狷和易受傷的綜合體,你之前的譬喻實在非常貼切。

Janis在Mercury的錄音裡,有一張蕭邦,那張蕭邦太太太...美,美到不像話。聽過幾次想買,怎麼找都沒找到。我覺得他的浪漫樂派曲目,舒曼、舒伯特實在很讚。

2. 多謝你Sokolov的連結。他是標準的俄羅斯風格,觸鍵狂野,在技巧無問題前提下,我又覺得他太野了些。

當同樣的觸鍵用在Couperin的Tic Toc Choc上,視覺上相當養眼,觸鍵則與法式觸鍵有天壤之別。我手邊有Tharaud在harmonia mundi的錄音,觸鍵無聲無息。

這是Tharaud的音色: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MD6xBIXSWo

suzy  (Dec 16, 10)
so u got Sokolov's before it was removed?

i was just complainiing the other day that the link was no longer valid....

Val  (Dec 15, 10)
Lysistrata,

莫怪,不是尋開心,我也是這幾天很偶然在amazon上發現,amazon的資料做得很爛,我是在找其他CD時意外看到的。有人賣二手,我買了一張,等收到再發表感想,也應該有辦法能share。

CBS的版權現在歸Sony,我已經不知咒罵過多少回了。

以下的保證不是絕版片:

Byron Janis的Prokofiev Concerto #3: 我最喜歡的演奏之一,Brilliant買下Mercury的版權出了四張一盒超低價,包括了他的Rach 1, 2, 3, Tchaikovsky 1, Schumann, Liszt 1, 2, Pictures@Exhibition。演奏錄音都是一流。

Grigory Sokolov Live at Paris 2002
在suzy的場子看到的推薦,驚為天人,但這是DVD。兩個多小時的獨奏會,下半場彈了Prokofiev Sonata #7。YouTube有片段:





他有張CD彈了Prokofiev Sonata #8, Scriabin Sonata #3, #9, Rachmaninov prelude op 23 #4,你也會有興趣。他的Prokofiev可以和Richter相提並論。DVD上的七號是我覺得最能感動人心的演奏,第二樂章美得讓人窒息,第三樂章..well, 自己去看吧!

Lysistrata  (Dec 15, 10)
很想罵人耶。媽的。

suzy  (Dec 15, 10)
容我辯白一下: 我現在只想欣賞單純之美. 複雜的結構下能夠抽絲剝繭,呈現最根本的主題, 那也相當不容易

狂人朋友多有, 幫忙擦屁股多了, 現在只能夠丟衛生紙讓他們自理. 年輕時以為那是才華洋溢, 不在乎幫忙擦屁股的麻煩; 現在有些年紀了, 覺得狂人也得長大, 要狂可以, 但不能總是恃怙他人, 他人也沒有義務鑽破頭進硬殼裡幫忙打理. :P

大概是這樣, 我一直不是很能喜歡普羅高菲夫或是銷斯塔高維奇的作品. 普的鋼琴奏鳴曲七號大概是我比較能欣賞的. 其餘嘛! 片段淺嘗即可, 不想乾盡烈酒自傷....比喻不妥處,就當我說夢話好了. 哈

Val  (Dec 15, 10)
suzy,

You missed the fun part. 巴哈我不敢多說,但是Prokofiev和Shostakovich某種意義上是把最柔美的部分巧妙保護在鐵甲般的硬殼之內。

你有沒有認識任何狂人朋友?大概就是那調調兒。

Val  (Dec 15, 10)
頓首再拜。

如果沒意外,那張CD你應該找不到。如果真找到,可以試著再找Lazar Berman/Abbado的拉三和Pollini指揮的Rossini La Donna Del Lago,這些CBS的CD應該都絕版已久。

Lysistrata  (Dec 15, 10)
好人做到底,換一個連結試試看,《琴之森》。這是線上瀏覽:

http://www.iibq.com/comicinfo/5168.html

這是下載:

http://tora.to/blog/287418.htm

希望可以成功。不過也別熬夜看了吧。

費爾茲曼的普羅高菲夫一和二我會去找找看。

suzy  (Dec 14, 10)
唸研究所時還算常聽賦格. 賦格這曲式很有意思, 明明具有變奏之意,卻無變奏之形. 但是主題明顯

你聽巴赫的感覺比較類似我聽普羅高菲夫或比較近代的俄羅斯作曲家的感受. 所以他們的作品我通常聽不完一張CD就放棄了,因為聽多了怕會精神分裂.

Val  (Dec 14, 10)
suzy,

大部分比較出名的巴哈鍵盤音樂,如果演奏夠好,聲部夠平衡的話,聽起來應該會有精神分裂的感覺,因為那像同時在聽好幾個人說話,我是這麼覺得。有些音樂,像賦格的藝術,我還沒修練到能從頭到尾聽完。

Val  (Dec 14, 10)
Lysistrata,

你一定想不到Feltsman有出過Prokofiev Concerto #1 #2。

等三十年的漫畫,such a very long engagement,這真是人事已非了。

suzy  (Dec 14, 10)
>>我聽巴哈的音樂就是喜歡它複雜,喜歡神經緊繃無法放鬆,喜歡多聲部一起向我衝過來

真有意思. 我聽巴赫的感覺完全相反. 雖然聽得不多,巴赫的音樂一向給我一種完美均衡的感覺,不能說是simple,但是頗straightforward. 就算聲部再多,變奏再多, 但主題明顯,各聲之間有個很好的平衡,各變奏也是center around 主題. 有時候我有錯覺那是宗教音樂,所以給人平和的感覺. 好吧!至少給我平和的感覺. 缺點是, 我很容易就此躺平,或是邊做其他事,通常音樂停很久了才發現 :P

所以對我來講,巴赫的音樂的確是需要專心思考時的不二選擇.

真沒想到我們聽巴赫的音樂看法是如此南轅北轍啊! 太有趣了...

Lysistrata  (Dec 14, 10)
哀鳳的好處就是開會可以寫留言。

之前費爾茲曼錄過一套貝多芬奏鳴曲全集,只在日本發行,不知道nimbus的錄音是哪來的。nimbus的錄音見仁見智,不少人感覺很扁假假的,但也有人說是最不失真的鋼琴錄音。

費爾茲曼今年的重點是Rachmanimov,今年好几場都是Rach 第二和三協奏曲。他現居NY,在美國音樂會應不少。

等漫畫出版其實是個哲學問題耶。不曉得等過最久的漫畫是多久?我等過三十年,現在還在等,那套漫畫叫「千面女郎」。

開會留言,亂留一通,勿怪。

Val  (Dec 13, 10)
我當場就去MDT買了Feltsman的Goldberg, Well-Tempered Clavier, Beethoven last 5,Richter的Prokofiev 6/7/9,Pollini蕭邦大賽錄音,Marc-Andre Hamelin的Villa-Lobos洋娃娃組曲等等,是為即知即行。

前陣子換了前級,現在覺得大鍵琴挺好聽,看自己五年前對大鍵琴聲音的批評不禁有點臉紅。最近買的一張Goldberg是LINN出的,Mathew Halls演奏大鍵琴。本來以為LINN的錄音應該很好,結果演奏和錄音都讓我失望。

我聽巴哈的音樂就是喜歡它複雜,喜歡神經緊繃無法放鬆,喜歡多聲部一起向我衝過來,太輕鬆的我說不定就覺得不像巴哈了。螺旋階梯真是有趣的比喻,也許還像迷宮呢!更自虐的搞法是在需要專心思考的時候聽巴哈,剛開始會一片混亂,不久後思緒會歸位並且凌駕於音樂之上,然後能專心工作,並且還能分出一點CPU來聽音樂。

做作我想是說得過份了些。不過這首我是先聽了Milstein,因為印象太強烈,所以就容不下其他的演奏了。謝霖的聲音很美,簡直能用柔媚婉轉來形容,當然美麗不是錯誤,只是我更喜歡Milstein的孤高峭拔。

不知道為什麼你給我的線上閱讀link進不去,看不到13-16當然很心癢,但是反正漫畫還沒畫完,就算看到16集,接下來也還是要等幾個月才會繼續比下一輪。神之水滴我已經看了好幾年了,如果無法克制好奇心的話恐怕早就慾火焚身而亡。

完全同意梁家仁就是喬峰,後來虛竹變成喬峰的那一版我就是沒辦法看完。要說懷舊也真懷舊,前幾個月還特地去把小時候一直找不到的鄭少秋版倚天屠龍下載來看。

lysistrata  (Dec 13, 10)
不曉得現在是否仍聽郭德堡。

如果有空閒的話,我建議可以聽聽Vladimir Feltsman的郭德堡(Nimbus錄音,最近MDT剛好在特價),還有Keith Jarrett的大鍵琴版(ECM)。

我一直覺得顧爾德就是巴哈(就像梁家仁就是喬峰),但是扣除巴哈之外,我最喜歡Feltsman。坦白說不只郭德堡,我認為他所有的巴哈都很好,沒有不好的,哈哈。

KJ現在很多錄音,就算是古典曲目,我也都視為跨界了。這張大鍵琴版的郭德堡跨得還不錯,傳統郭德堡聽久總是像走螺旋階梯,雖然美好但總有點暈頭轉向,KJ倒是輕鬆許多。

密爾斯坦的無伴奏小提琴我也很喜歡,但我的確更喜歡謝霖,哈哈。你說的做作我覺得好幽怨啊....聽完滿有餘韻的。但如果單一夏康,我最愛海飛茲。

還有我一直想問你,《琴之森》看不到13-16集不會心癢難熬嗎?

Valhalla  (Jul 12, 07)
我到Amazon去看了一下,有找到Fournier版,現在是掛Archiv的牌子賣,中價版兩片,我想就是以前DG高價版同樣的錄音。Philips版倒不見,可能是真的只有日本版,而現在大概也已絕版。

意外發現Starker也出了新錄音-其實是1997年出的,一點都不新,只是我後知後覺了十年之久。新版是RCA出的,我聽了幾段Amazon的試聽,雖然是斷章取意不足取,但是我的感覺是我比較喜歡他早先的Mercury版。Mercury版精神奕奕,RCA版歷經滄桑,味道很不一樣。

另外有點離題的是你如果喜歡無伴奏大提琴而還沒聽過Sonatas and Partitas for Solo Violin的話,建議去買Milstein拉的。我聽的是DG版,有人宣稱他早些在EMI出的更好,但是我聽DG版已經感動不已。他的演奏比較直接,率真,比較起來同曲我很不喜歡Szeryng的演奏,覺得太矯情造作了些。

suzy  (Jul 5, 07)
哎呀呀 手癢等不及就已經買了卡薩爾斯的巴哈無伴奏還有羅氏的其他兩張CD 不過就當作是表示對"支持人權音樂家"的貢獻好了

其他朋友也是推薦Fournier的 不過我上amazon看了一下 好像沒找到勒 難道要在台灣才買得到? 那個就等下次手癢時再敗家好了

Valhalla  (Jul 2, 07)
我倒沒那麼崇拜權威或名盤。Casals的我有四五六號,Rostropovich的我聽過但沒買。Casals版的錄音有嚴重缺陷,平板單調的聲音在CD上聽起來很難忍受,而且偷偷的說,我不覺得那份演奏讓我感動到會忘記挑剔錄音(相對於我買了全部找得到的Lipatti錄音,季雪金彈的莫札特鋼琴曲及Schnabel彈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Casals版有它的歷史價值,但是我不覺得我有理由只因為他是第一個拉了這首曲子的人而喜歡它。

Rostropovich版我並不討厭,事實上很好聽,但是沒讓我覺得超越或突破我原先喜歡的幾個演奏。或許演奏巴哈想要讓人眼睛一亮就要用顧爾德的搞法,四平八穩的演奏可能會讓人以為是老片新賣。不過因為我並沒去買Rostropovich版,也許現在的感覺會不一樣。

我自己最喜歡的是兩個版本:Fournier版和Starker版。Fournier版是四平八穩的極致,他把漸強漸弱照顧得無微不至,不溫不火,像個優雅的紳士娓娓朗讀詩章。也許少了點個性或崚角,但是聽來非常舒服,尤其適合半夜獨自聆賞。我一直覺得聽音樂最快樂的莫過於夜深人靜燭光下淺酌紅酒或Cognac一邊獨自聆聽Fournier的無伴奏。

Fournier的演奏我竟然有三個不同的版本,最容易找到的是DG版,也是我最喜歡的版本。我有另一個LP唱片版,和DG很相似的演奏。Philips版是日本出的,好像是在某個教堂的錄音,年代也不太一樣,但是我並不怎麼喜歡那個版。

Starker版有比較鮮明的個性,尤其是六號組曲,從頭到尾酣暢淋漓,聽起來痛快無比。如果是對這六首曲子喜好程度不同的話,我覺得喜歡一號的該聽Fournier,喜歡六號的該聽Starker,喜歡二號的兩者同樣精彩(雖然我可能更喜歡Starker一點點),至於三四五號,我得承認我並不是那麼常從頭到尾聽完全曲...

前兩星期在家附近的地鐵站碰到有街頭藝術家在演奏長笛,吹得相當出色,乍聽時只認出曲子一定是巴哈的,聽了一小段才認出原來演奏的是無伴奏大提琴一號其中的一段。我以前只聽過改編成吉他的演奏,還真沒聽過長笛改編版。

suzy  (Jun 29, 07)
留在這裡有點不搭 不過是想問問你對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的看法 最近想買這曲子 已有馬友友的

說實話我在羅氏與卡薩爾斯的之間猶豫著.....不知道你的推薦是誰的?

suzy  (Aug 10, 05)
我的了解是 郭德堡變奏曲果然解決了失眠之苦
因此這首曲子也成為"音樂療法"的濫觴至少是
現在音樂療法常被擧出來的例子

本來不大喜歡巴赫的 不過最近需要心情寧靜的音樂當背景音樂因此開始打聽或是收集純鋼琴的音樂 這首曲子剛好是朋友推薦的曲子之一 他對巴赫音樂的描述是這樣的
" 巴哈的音樂聽似弦律簡單、其實它更困難,因為假設給妳1百個字,可是要妳運用這一百個字寫出100種不同內函的短文或詩,除了巴哈,尚無第2個人做得到" 還有" 聽巴哈,就好像在一個寧靜的環境中,驚奇地發掘生命的秘密,天依無縫 "

剛剛買了顧爾德的1955 & 1981版本 希望屆時能夠比較出同一演奏者在時間的歷練之後對同一曲目的不同詮釋

  加入討論留言
瓦哈拉首頁 前一則 後一則


All Rights Reserved TravelerEdge.com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