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行腳
  
  
 • 網站導覽
 • 旅人群像
 • 旅人行腳   首頁
 • 旅人的台北印象
 • 旅行行程規劃幫手
 • 行李檢查清單
卡爾斯貝洞窟 (Carlsbad Caverns National Park)

卡普林火山 (Capulin Volcano National Monument)

 • 留言討論區
 - 吃吃喝喝的討論
 - 網站技術討論
總計 來訪人次
瓦哈拉的塗鴉簿  再看古典音樂界的俊男美女  (May 27, 05)

寫這篇其實是有點懺悔之意,因為以前寫的那篇有點過於冷言冷語,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為免被人踢館,不如自己招供曾經聽過很精彩的俊男美女的演奏。

其實Evgeny Kissin大概算是我第一個欣賞的年紀比我小的鋼琴家。他的音樂會或獨奏會在紐約非常熱門,一票難求的盛況,大概和阿格麗希或柏林/維也納愛樂相當。93年我還不顧第二天的資格考試,跑去Carnegie聽他和Seiji Ozawa/波士頓合作的拉赫曼尼洛夫三號協奏曲。Kissin其實出名很早,他的技巧高超(其實俄國出來的鋼琴家哪個不是),彈琴的風格卻很自制收斂。長了一張娃娃臉,像燙了爆炸頭的木村拓哉,和他的琴技很不相襯。

其實我對他的錄音持部份保留的態度。他有一些非常精彩的演奏,但同時有一些是我很不喜歡的。比如拉赫曼尼洛夫三號協奏曲我就不喜歡。他採取了和前人不同的表現方式,用很慢的速度展開,但是過於冷靜壓抑,完全沒能表現出這首曲子應有的狂熱。我想可以用冷感來形容這個演奏吧!另外一張比較新的錄音是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和布拉姆斯的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我不喜歡他的月光,沒有個性也沒有感覺,但是帕格尼尼變奏卻彈得精彩紛呈。

我覺得他是個具備優秀技巧的鋼琴家,但是他的演奏缺乏感染力(或內涵,或詩意,意境),彈些虎虎生風的名技派曲子,像李斯特,應該非常精彩。我看到他最近的錄音或音樂會好像都在彈蕭邦,但是老實說,除了練習曲之外,我大概沒多大的好奇心。他如果哪天想不開跑去彈巴哈的話,我也會有好奇心去買CD的。

轉眼間他也已經三十出頭了,期待看到他曲風的轉型。

李雲迪這幾年在台灣應該已經很紅了,不用我後知後覺地做介紹。在蕭邦大賽首獎從缺多年後,他以十八歲之齡拿走首獎。文宣都說他是年齡最輕的首獎得主,我是不知道他和Pollini誰得獎時年齡較小,但討論這個也沒什麼意義。最重要的是他的蕭邦彈得真的很有意境,我聽了他在DG出的第一張CD,果然精彩。他的技巧沒什麼好挑剔,聽聽他的奏鳴曲和那幾首練習曲,交代得清清楚楚,而且毫不招搖,在豐富的音色下蘊含了蕭邦應有的詩意。他最近新出的幾張CD好像都是李斯特和蕭邦的曲目,應該是適合他表現的。如果他沒被成名太早沖昏頭,又沒被過多的演奏會和唱片合約壓垮的話,他的未來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說來矛盾,我對李雲迪的CD最大的不滿是他的照片。我覺得他應該認真找個造型師,拍些看起來嚴肅點的沙龍照。封面上的照片看起來就像個還沒長大的青少年。

我最近很後知後覺的發現這位叫Hélène Grimaud的女鋼琴家,在DG的網站看了關於她在DG旗下第一張CD的介紹。網站裏有試聽,我沒隔幾天就去買了這張叫Credo的專集。非常特別的一張CD。我如果告訴你曲目是Corigliano的Fantasia on an ostinato for solo piano,貝多芬的十七號奏鳴曲”暴風雨”,合唱幻想曲,以及Arvo Pärt的"Credo" for piano, mixed choir and orchestra,除了看出每首曲子都有鋼琴,你大概不知道曲目安排有什麼玄機。你最好自己到這裏Hélène Grimaud Credo看看。曲目是Grimaud自己選的,是以貝多芬的Choral Fantasy為中心,其他的兩首現代曲目都是從作曲家現代的動機發展,最後和前人(貝多芬和巴哈)的主題融合。所有曲目都是要探討音樂和人的關係,有很有趣的深層哲理。DG那個網頁還有試聽的段落,有Grimaud自己講解這些曲目。

先把哲理放一邊,音樂和演奏也都很精彩。Corigliano的Fantasia有極大的動態對比,從極現代的風格最後不可思議地和貝多芬七號交響曲二樂章的主題融合。”暴風雨”她彈得很不一樣,很有意境。我不敢說她的技巧好到能和大師相比,但是純以暴風雨而論,這是我很樂意聽的演奏。合唱幻想曲也很有感染力,我覺得我很可能喜歡這個錄音勝過Pollini/Abbado的版本。最後一首壓軸的Credo場面極壯觀,從”亂”最後回歸到巴哈平均律的旋律,非常精彩感人。

我並不特別喜歡現代古典樂,卻覺得這片的幾首都很感人。

Grimaud除了音樂才華之外,還參與很多其他的活動,但那不再我討論範圍內。有興趣可以去DG的網站看看。


瓦哈拉首頁 前一則 後一則
加入討論留言
留言討論區

Val  (Jan 22, 10)
我覺得要認真批評這個團體可能是太傻了些。但是鋼管舞女郎應該能由此得到些靈感,以後表演時可以帶支長笛什麼的當個道具。

我不知道這個現象是不是台灣特有,但是難道大家不覺得女性被極度物化嗎?163 cm, C to E cup ... what the? 這些資料明顯是大多數看新聞的人所關心,但又不可能是記者自己去測量統計得來,所以必然是該團體自己提供。女性被男性物化已經是很可悲的現象,現在女性自己物化自己還沾沾自喜覺得地位高於其他女性。

suzy  (Jan 21, 10)
劈腿吹長笛 男觀眾「流鼻血」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251328/IssueID/20100122

  加入討論留言
瓦哈拉首頁 前一則 後一則


All Rights Reserved TravelerEdge.com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