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站導覽 • 旅人群像 • 旅人行腳 首頁 • 旅人的台北印象 • 旅行行程規劃幫手 • 行李檢查清單 拉森火山 (Lassen Volcanic National Park) 甘迺迪太空中心 (Kennedy Space Center) • 阿卡迪亞, 緬因 - 火島, 紐約 - 麥克亨利堡, 馬里蘭 - 阿薩提格, 維州-馬里蘭 • 仙納度, 維吉尼亞 - 威廉王子森林公園 , 維吉尼亞 - 藍嶺公園路, 維州-北卡 • 大煙山, 田納西 • 坎格瑞沼澤, 南卡 - 普拉斯基堡, 喬治亞 • 畢思肯, 佛羅里達 • 沼澤地, 佛羅里達 • 海龜, 佛羅里達 • 庫雅荷加谷, 俄亥俄 • 皇家島, 密西根 • 探險家, 明尼蘇達 • 猛獁洞窟, 肯塔基 - 傑佛遜國土擴張, 密蘇里 • 温泉, 阿肯色 • 羅斯福, 北達科塔 • 風穴, 南達科塔 • 惡地, 南達科塔 - 總統石像, 南達科塔 - 寶石洞窟, 南達科塔 • 瓜達洛普山, 德州 • 大彎, 德州 • 黃石, 懷俄明 • 大提頓, 懷俄明 - 魔鬼塔, 懷俄明 - 化石丘, 懷俄明 • 洛磯山, 科羅拉多 • 大沙丘, 科羅拉多 • 甘尼生黑峽谷, 科羅拉多 • 維德台地, 科羅拉多 - 恐龍, 科羅拉多 - 科羅拉多, 科羅拉多 - 佛羅瑞珊化石, 科羅拉多 • 卡爾斯貝洞窟, 新墨西哥 - 卡普林火山, 新墨西哥 - 白沙, 新墨西哥 - 阿茲特克廢墟, 新墨西哥 • 拱門, 猶他 • 布萊斯峽谷, 猶他 • 峽谷地, 猶他 • 頂礁, 猶他 • 錫安, 猶他 - Grand Staircase-Escalante - 天然石橋, 猶他 - 紀念谷, 猶他 - 包威爾湖, 猶他 • 大峽谷, 亞利桑那 • 石化森林, 亞利桑那 • 仙人掌, 亞利桑那 - Canyon de Chelly • 大盆地, 內華達 - 米德湖, 內華達 • 冰河, 蒙大拿 • 北瀑布, 華盛頓州 • 雷尼爾山, 華盛頓州 • 奧林匹克, 華盛頓州 • 火山湖, 奧勒岡 - 奧勒岡洞窟, 奧勒岡 • 紅木, 加州 - 火山岩床, 加州 • 拉森火山, 加州 • 優勝美地, 加州 - 莫諾湖, 加州 - 魔鬼柱, 加州 • 紅杉與國王峽谷, 加州 • 死谷, 加州 • 約書亞樹, 加州 • 峽島, 加州 • 紐約市 (New York City) • 巴爾的摩 (Baltimore) • 華盛頓特區 (Washington DC) • 拉斯維加斯 (Las Vegas) • 聖路易 (Saint Louis) • 紐奧良 (New Orleans) • 你也許不知道的國家公園 • 世界遺產 (World Heritage) • 各地美食 • 萊特建築之旅 • 佛羅里達 野生動物 • 四季之春天 • 四季之夏日美食 • 紐約市中城的耶誕節 • 紐約市植物園耶誕火車展 • 華盛頓特區櫻花季 • 華盛頓特區國家教堂的耶誕節 • 吃在華盛頓特區 • 國家耶誕樹 • 歐巴馬狂熱 總計 來訪人次
瓦哈拉的塗鴉簿 各式各樣的展覽會之畫 (May 6, 05)
Mussorgsky 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 Reiner, CSO, RCA LSC 2201
莫索爾斯基的展覽會之畫大概是通俗到不能再通俗的極致了。大概任何聽一點古典音樂的人都會有至少一張這首曲子的CD。然而一般人熟悉的管弦樂版本其實並不是作曲者的原作,而是由拉威爾改編成的。它原始的形式是鋼琴獨奏,但因為改編版豐富華麗的管弦樂音色,它原始的鋼琴版反而被多數人遺忘。
除了拉威爾,也有其他人曾經試圖改編成管弦樂,也買得到CD(我記得阿胥肯納吉有自己改編並指揮的錄音),只是音響效果遠不及拉威爾的。
管絃樂版的錄音極多,好的演奏也不少。現代的立體聲錄音大多有很好的音質,而我最喜歡的錄音是萊納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在RCA黃金年代的唱片LSC 2201。萊納的指揮凌厲緊湊,配上芝加哥樂團一流的演奏技巧,再加上如同現場般的錄音,使這張唱片格外傑出。CD的音質要比唱片差一截,但是比這張唱片容易找得多了。
Mussorgsky 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 Horowitz, RCA LM 2357
比起管絃樂版,原始的鋼琴版表面上看起來單調,其實在名家手裏,它的音色之豐富與張力之強大,完全不遜於管絃樂。出名的鋼琴演奏中,霍洛維茲的1951/4/23在卡內基音樂廳的現場演奏是我所知道最老牌的。他這個演奏並不企圖和管弦樂版做正面競爭,反而採取比較更接近作曲家原意的純粹鋼琴曲式。霍洛維茲雖然是以鋼琴技巧馳名,卻沒刻意製造出寬廣的動態與強音,而是用很自然及聽來輕鬆的方式來表現。
我覺得霍洛維茲最驚人的地方在他弱音的處理。這張唱片是單聲道錄音,音效並不很好,而所有的弱音部分都清晰無比。比如像”牛車”這段的結尾,漸行漸遠而微弱的餘音,音量極微卻又乾淨清澄,是我從沒在任何其他鋼琴家的演奏中聽到過的。”雛雞之舞”那段也是類似,結尾時幽默的滑音引起現場觀眾一陣笑聲。可惜看不見現場,我猜霍洛維茲的表情一定很逗趣。
這張唱片不以錄音效果見長,卻有十分高的成就。我認為所有喜歡展覽會之畫的人,或是喜歡霍洛維茲的人,或者是喜歡鋼琴的人,實在都應該去得到這張唱片(或CD,我想應該有CD版)。
Mussorgsky 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 Richter, Philips CD 420 774-2
李希特演奏的展覽會之畫是另一個名演奏。這也是演奏會現場錄音,時間是1958年。這張CD的音效極糟,消雜音的過程中去掉過多訊號,高低頻都不見了。這可能是演奏會上盜錄的,我買到過小廠的唱片,聲音也好不到哪去。雖然如此,這張錄音是我最常聽的CD之一。
李希特的演奏和霍洛維茲完全不同。我不想捲入評論誰彈得好的馬蜂窩裏,只能說各有千秋,我都喜歡。李希特的琴音觸鍵極重,速度極快,節奏分明,斷句乾淨俐落(雖然也許有人會覺得斷得太強了些)。他的意圖正是要與管絃樂版挑戰,做出了很大幅度的動態與極大的音量。以一人之力經天緯地,張力卻完全不遜整個樂團。
另一點與霍洛維茲不同的地方是李希特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在他強音的段落。成名的鋼琴家都能彈出很大的音量(否則別想彈協奏曲),但是在貫注全身力道的同時,還能兼顧到聲部平衡以及鋼琴的音色,而聽起來不吵雜刺耳混亂的,還真的找不出幾位。李希特應該是其中佼佼者。從開頭的漫步一路狂飆到結尾的基輔城門,力道遒勁而酣暢淋漓。這個演奏精彩的程度(我指的是純感官刺激),遠勝過所有我聽過的管絃樂版本。
Mussorgsky 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 Pletnev, Virgin CD
前兩個錄音都是很老的單聲道錄音,新的錄音裏我最喜歡的是普列特聶夫(Pletnev)彈的。他是我很喜歡的鋼琴家之一,在Virgin出的CD張張精彩,每片都值得買。除了展覽會之畫,柴可夫斯基和莫札特的協奏曲也都有很高評價。他的展覽會之畫,如果一段段的和李希特版比較演奏時間長度,會認為慢得多而懷疑會不會不夠緊湊。而一旦放上CD開始聽,就會完全被吸引住。他的琴音有極漂亮的音色,我覺得他也特意在這個演奏裏修飾音色,創造出管絃樂器般豐富的聲音。而他稍微放慢速度,就是要讓每個音都被清楚修飾,讓聽者聽到所有細節。這是一個很有特色的演奏。
Pletnev是個很多才多藝的音樂家。他不但琴彈得好,後來跑去做指揮也很出色。他還有能力把管絃樂改編成鋼琴版。這張CD的後半段是他改編的柴可夫斯基睡美人,不但演奏精彩,也是獨一無二的版本。
有沒有發現這三位鋼琴家全都是俄國人?
Mussorgsky 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 Guillou Organist, Dorian CD
另一個異類的展覽會之畫是改編成管風琴版。這好像也是獨一無二的版本,只有Jean Guillou在Dorian的錄音。管風琴的音域裏20Hz以下的聲音無法真正被人耳聽見,但無所不在的驚人聲勢,卻如波濤般滾滾而來。也難怪古老的大教堂都用管風琴表達神喻。
這張CD的特色就在錄音好。Dorian這家美國小廠沒和大牌音樂家或樂團簽約,雖然名氣不夠大,但是專門找冷僻的曲目出唱片,而且數位化的CD錄音錄得非常好,他們的CD整體感覺很精致,是我很喜歡的廠牌。
一般音響大多無法真正重播管風琴的低頻。於是我最愛拿這片CD去刺激玩音響的朋友。我自己的音響其實喇叭不夠大,擴大機也有點不夠力,沒辦法完全聽出這張CD裏管風琴的威力,但聲勢也已經夠嚇人的了。我不確定管風琴改編版在音樂上的價值有多大,但至少這是個很新鮮的嘗試。
如果沒夠大的落地式喇叭或擴大機沒一兩百瓦,就不必去試這張CD了,會很打擊信心傷感情的。
瓦哈拉首頁
前一則
後一則
加入討論留言 留言討論區 (Feb 26, 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VvQQMrEUzQ&feature=youtu.be (Feb 26, 20) 富田勳(1932年4月22日-2016年5月5日)是日本的著名作曲家和電子合成器 Scott Lin (Feb 26, 20)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VvQQMrEUzQ&feature=youtu.be 富田勳 藍藍 (Jun 10, 06)你的資料好豐富 真好 suzy (Jul 31, 05)這首曲子我有兩張CD 三個版本 今天要推薦的是DG的雙CD 469 169-2 雙CD中第一張CD是管絃樂版 第二張是李希特的鋼琴版 此兩張CD另收錄荒山之夜 死之歌舞 六首歌曲與歌得諾夫的選粹 是對於穆索斯基作品入門的不錯選擇 有位朋友曾經問我 對不同樂器的看法 有感於敝人的文學造詣不佳 幾番描述之後我把這張CD借給對方 這麼一來很容易比較出弦樂與鋼琴的帶來的不同感受 雖然管絃樂版則給我比較熱鬧的感覺我個人則是比較喜歡聽來比較純粹的鋼琴版本 瓦哈拉 (May 16, 05)看你寫的真是棒極了。我下次去唱片行一定要弄一張回來聽聽。 真好,讓我又知道一個精彩的異類改編。 Housband (May 16, 05)啊,展覽會之畫。 這是我和內人定情時節的配樂之一,序曲開頭的樂句就成了我倆的手機鈴聲了。 前年(2003)十二月以色列愛樂交響樂團在新州的普天壽音樂廳演出,就是以拉威爾改編的管弦樂曲做壓軸,我們當然沒有放過聆賞的機會。 的確,展覽會之畫可能是受到最多人垂愛的古典樂曲之一,從鋼琴曲改編出來的各式演奏曲也多不勝舉。 在眾多的改編作品中,除了傳統器樂演奏外,也有以新潮器樂 -- 電子琴、電吉他、鼓、人聲來演奏的。能蒐集到的唱片(也有 CD)就是 Emerson, Lake & Palmer 於 1971年3月26日在英國的 Newcastle Ciry Hall 的現場錄音。 可能仍受到當年披頭四和西痞風格的影響,在這以現代器樂演奏的展覽會之畫裡,最能表現改編者創作功力的序曲部份,出人意料的以弱音開場,再以電風琴來呈現真正踏入展覽會場的琳瑯滿目的感覺。 聽慣管弦曲的展覽會之畫,突然聽到只有三種器樂來表現的新潮演奏手法,的確會有一點兒驚詫。但是如果不抱成見的聽下去,則會開始喜歡上這三個有相當古典音樂基礎,而又堅持叛逆,非要以新式器樂來表現的作曲風格。 由於只有三個人,當然只能同時演奏三種樂器。他們為了增加音色的豐富和寬廣,在第一樂章主題重現的時候(Promenade),演奏者之一的 Lake 用人聲獨唱來呈現主題,電子琴則以鋼琴音色來做單音符式的配樂。我想,可能當年(1971)電子琴的製造技術,在模擬鋼琴音色方面,有相當的侷限,所以雖然大膽的用進了人聲獨唱與開場的弱音呼應,可惜鋼琴效果的配音,並沒有把人聲的優點提顯出來。反倒是唱到第五樂句以後,電子琴改回合弦配音,以及後來吉他以古典古他的演奏法做配音以後,才真正的豐富了人聲所呈現的美感。 如果說熱門音樂,或說現代流行音樂和古典音樂最大的力用不同,可能就是鼓樂器了。 Emerson, Lake & Palmer 這三個當年的叛逆的改編創作裡,對鼓的運用、掌控,個人以為真是經典之作。聽了幾十年的新舊音樂,能超出這張片子的,可謂絕無僅有。 啊,展覽會之畫。永遠會在我腦海中縈繞的曲子。 【註】我手上的這張 CD (在台灣的 LP 也是一樣)的出版者是: Atlantic Recording Corporation. Manufactured PolyGram in Hanover, West Germany UBC# 7567-81521-2 加入討論留言
瓦哈拉首頁
前一則
後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