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行腳 |
瓦哈拉的塗鴉簿 圍城 (Aug 11, 17) | |||||||||||||||||||||||||||||||||||||||||||
延續上上一篇,系慶四十周年的創業經驗分享討論會,自由提問時間的最後一個問題是:「在矽谷工作可以每天五六點鐘下班,為什麼台灣的公司不能?」 這個問題引發台上白熱化的論戰。 在這類的座談會上我比較預期會聽到類似像「台灣發展軟體工業的競爭優勢與劣勢在哪裡」或是「人工智慧未來可能的發展趨勢以及對台灣產業的影響」這類不傷和氣,同時聽起來又很有智慧的前瞻性問題。台上坐的有好幾個是上百人的部門主管或是公司負責人,這問題的針對性和挑釁意味十足。 台上有位學弟專注在問題的後半段,認為台灣的公司應該效法美國,提倡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並且改善員工的工作條件。另一位學長以辯論的手法針對問題的上半段攻擊,因為這個陳述的邏輯性很弱,只要找到一個矽谷公司的員工沒能每天六點前下班,這個問題的前提就不成立,於是後半段也無須回答。兩人的觀點對立,一時頗為熱鬧。 我不確定問問題的人是不是真的想找到答案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法,當時學弟的回答過於一廂情願,學長的回答又過於消極逃避。以我看來,我的經驗是改變自己遠比改變別人或是整體環境來得容易,如果真的覺得別家公司或別的國家比自己的好很多,那麼該做的不是抱怨,而是想辦法換工作或是換國家。努力嘗試之後,才會比較清楚自己的能力和極限。 繼續說教下去。不光是工作,廣義的人生其實是各種目標的平衡與取捨。如果把「準時下班」當做事業的優先條件,最好就不要同時預期得到「大幅加薪」或是「職位升遷」,能同時得到這些的人應該相當少數,付出的代價也很可能是一般人負擔不起的。年輕時該達到的目標其實不是高位或高薪,而是認清各種目標的優先順序,決定哪些是自己要努力追求的,哪些是可有可無的。 這趟回去也單獨和兩個大學同學吃飯,有時間聊得比較深,很驚訝兩個人都挺羨慕我在美國的生活,也都說有可能的話會想離開台灣定居。他們對現狀的不滿都是無法控制的外在因素,主要是在政治經濟環境,以及最重要的一點,教育。我聽得也頗有感慨,但又不知從何勸解起,想起「圍城」,城外的人想攻進去,城內的人想逃出來。牆的另一邊的草總是比較綠,遠來的和尚總是比較會念經。 人生在世,其實大家都只是混口飯吃。看起來日子過得不壞的人,可能只是不太喜歡抱怨而已。 | |||||||||||||||||||||||||||||||||||||||||||
瓦哈拉首頁 | 前一則 | 後一則 | |||||||||||||||||||||||||||||||||||||||||
| |||||||||||||||||||||||||||||||||||||||||||
瓦哈拉首頁 | 前一則 | 後一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