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行腳
  
  
 • 網站導覽
 • 旅人群像
 • 旅人行腳   首頁
 • 旅人的台北印象
 • 旅行行程規劃幫手
 • 行李檢查清單
畢思肯 (Biscayne National Park)

大煙山 (Great Smoky Mountains National Park)

 • 留言討論區
 - 吃吃喝喝的討論
 - 網站技術討論
總計 來訪人次
瓦哈拉的塗鴉簿  不識施尼特克  (Jul 17, 16)

如果從布魯克納馬勒,經過蕭士塔高維奇畫一條延長線,能被認真當做一個端點來看待的作曲家,我只想得到 Alfred Schnittke 。

第一次接觸他的音樂應該是Gogol Suite (Youtube)(K)ein Sommernachtstraum (Youtube)。這兩首管弦樂作品應該算是他比較輕鬆通俗的音樂,但也還是包含了他的招牌風格。(K)ein Sommernachtstraum 這個標題的意思是「並非」仲夏夜之夢,同時這曲子也包括了一個副標題 "Not After Shakespeare" ,「與莎士比亞無關」。這篇文對 (K)ein Sommernachtstraum 有很生動的描述:Alfred Schnittke, (K)ein Sommernachtstraum。音樂一開始是很正常的古典舞曲風格,很像莫札特海頓時代的調調,相當悅耳動聽。接下來主題一直還在,但是支線開始變得有點不搭調,並且透著點詭異,十分多鐘的音樂就一直在優雅古典與邪惡陰森的衝突之間進行,那種感覺有點像白雪公主的故事發展到她被七矮人搭救,到了他們的住所,讀者以為終於可以喘口氣,才發現原來那是七個怪叔叔。

在 Gogol Suite 的音樂本質上是不和諧喧囂的現代風格,但是在進行之中卻不斷出現熟悉的古典音樂片斷,兩者的拉鋸對抗間,帶來一種很奇特的滿足感。在他的音樂裡,似乎沒什麼東西是永恆絕對的美,也沒有永恆絕對的醜,就連衝突矛盾,也都轉眼間化為雲煙。

如果 Schnittke 只作了像這樣的短曲,他大概只會被歸類成開音樂玩笑的編曲人,像 Hoffnung Music Festival 那樣。但是他作品的數量,規模,以及型式的多元性(Wikipedia: Alfred Schnittke Selected Works)讓人必須以嚴肅的態度正視他的作品。他的九首交響曲(或八首,如果扣掉沒得到作曲家本人認可的零號與九號)規模浩大,融合無數的音樂元素,不會被當做是「抄襲致敬」,因為聽完之後可以聽出他融合之後的新風格。雖然我不敢說我完全瞭解他的音樂,但我大概能體會他想要幹什麼,而這是我判斷是否喜歡一個現代音樂作品最基本的原則。

我也不敢隨便推薦 Schnittke 的交響曲或是任何大規模的作品(像是大協奏曲),他大部分的音樂在大部分的時候基本上是純粹的混亂無秩序與不和諧,而當救贖般的瞬間出現時,卻往往是他引用或是仿古風格的片段。對於非專業也並不特別喜愛現代音樂的聽者如我,這種感覺有點像是對現代音樂的批判以及對於舊時代美好傳統的懷念。但同時又有點吊詭的是當我聽純粹的古典時代音樂或是像更古老的 Gregorian Chant 的時候,卻並不特別珍惜它們的簡單和諧。

截取別人作品放進自己的作品這種事,前輩 Shostakovich 晚期在第十五號交響曲裡也大張旗鼓做過。我覺得十五號交響曲選的那些別人作品,像威廉泰爾序曲或華格納,有比較明顯具體的指涉象徵。Schnittke 的作法似乎沒那麼具象,我倒覺得比較像是順著音樂的流動自然出現。他自己把這種風格稱做「多樣式主義」polystylistic technique。第一號交響曲和第一號大協奏曲是他這種風格的開端,我也特別喜歡他的第二號交響曲,標題 St. Florian 。這首作品有向布魯克納致敬的意思,融入了類似 Gregorian Chant 的人聲元素,曲子的段落結構像是傳統的彌撒,但內容完全是他自己的風格。不能說是悅耳動聽,但至少我聽過之後是有所感的。

聽 Schnittke 的「多樣式主義」音樂有點像夢境。在夢中出現的人事物往往是平常熟悉的,但在夢中卻常常有出人意外的反應,那種陌生的刺激感。

馬勒說交響曲應該無所不包,並且應該包括宇宙所有可能的聲音。從這個觀點來看,Schnittke 應該可以說把這個哲學發揮到了極致。在一切新速簡實的二十一世紀,這樣的風格完全的不合時宜。而這一派的浪漫風格,到了 Schnittke 恐怕就自此而絕。

我比較喜歡 Schnittke 大約在 1970 初到 1980 末的作品。他在中風之後音樂風格有所改變,我無法很具體描述變化,但覺得似乎少了些什麼。此外,比較起大型管弦樂作品,我對他的室內樂更有感覺,像是他的弦樂四重奏,加上 Canon in Memory of I. Stravinsky (1971) 和 Collected Songs Where Every Verse Is Filled with Grief (1984–85) ,以及Piano Quintet (Youtube)。這些音樂幾乎全都可以拿來當作輓歌,而且我至少知道前些年某一場紀念 911 的音樂會就排了 Collected Songs Where Every Verse Is Filled with Grief 。我非常喜歡鋼琴五重奏,尤其是最後樂章。鋼琴從頭到尾執拗地奏出一段很像音樂盒一般簡單而優美的旋律,而弦樂部分卻是合而不和,傳達出一種緊張而壓抑的氣氛。而一直到結尾,兩方並沒有達成表面上的妥協,而是在漸弱中歸於寂靜。

Schnittke 大部分的作品應該都能在 BIS 或 Chandos 找到。有不少俄羅斯音樂家和他交好,他有不少作品是量身打造或是題獻給當代音樂家,像是給 Rostropovich 的大提琴協奏曲和 Yuri Bashmet 的中提琴協奏曲(我很喜歡這首),而 Gidon Kremer 更是對於提倡 Schnittke 的音樂盡了很大的力量。Youtube 上有不少 Schnittke 的音樂可聽,有興趣的可以去找來聽。交響曲和大協奏曲好像都有,連不太找得到CD的作品都有人上傳。

Schnittke 也寫過好些出名協奏曲的裝飾奏,像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和莫札特鋼琴協奏曲。一般大概找不到用他裝飾奏的CD,而要在Youtube (Schnittke Cadenza)上才聽得到。


瓦哈拉首頁 前一則 後一則
加入討論留言
留言討論區

目前尚無留言。

  加入討論留言
瓦哈拉首頁 前一則 後一則


All Rights Reserved TravelerEdge.com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