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行腳 |
瓦哈拉的塗鴉簿 假死 (Aug 2, 13) | |||||||||||||||||||||||||||||||||||||||||||||||||||||||||||||||||||||||||||||||
「It sucks. 那個蜘蛛的地方都是標本,只有一個會動的,是一個大的電動玩具。所有的東西不是假的,就是死的。」 這是一個十一歲的小孩滿懷期望去上海科技館參觀之後的無忌童言。我試著來還原一下這間蜘蛛展覽室的現場:大概有三四十個玻璃展示櫥窗,大部分是陳列蜘蛛標本,背後是文字說明,包括這隻蜘蛛的學名,生活地區,習性等等。展覽場的中間有一隻身體大概有三歲小孩般大的巨大機器蜘蛛,沿著一條從天花板垂下來的繩索,忙碌地爬上爬下。 比較起蜘蛛展,我覺得更糟蹋了的空間是「生物萬象」。這是個非常大的挑高區域,構造上很像華盛頓的 Smithsonian 動物園或植物園裡頭的熱帶雨林,只不過差別是 Smithsonian 的布置大部分是用真的植物加上動物,加上溫控濕控,目的是要提供地區性生物一個很類似自然的環境。生物萬象區本來是沒這個必要,因為基本上除了遊客和少量缸裡的魚之外,並沒有活著的生物,我很想不通為什麼要用一些假的石頭和死的植物來布置標本展示,做出高低迂迴甚至還有小橋的效果。後來走到一區貌似展覽雲南特色昆蟲的地方,我現在已經忘了看到什麼標本,唯一有印象的是被安置在高處,那幾隻也是有三歲小孩的身體般大的電動蟲子,每隔十多秒動一動翅膀。是說雲南蟲子都特別大,還是當地的機器製造業發達能生產出這樣的電動玩具? 後來逛到「信息時代」和「機器人時代」,這回換我覺得 sucks 。細節就不多說了,除非有人想要付顧問費。 看這類的科普展覽我通常會問自己這些問題: 1. 我為什麼應該要關心這個主題? 2. 你為什麼選擇了這個主題,而不是其他類似相關的主題? 3. 你希望我看完這個主題展覽之後會有什麼樣的變化或收穫? 4. 你在展覽中提供了什麼東西是我 google 不到,或是別的地方看不到的? 如果以蜘蛛展當例子,用大白話來問這些問題,就成了: 「蜘蛛干我屁事?它們死絕了不會對我有什麼影響吧?」 「你們為啥要展蜘蛛?為啥不展展食蟻獸或是捕蠅草?」 「你們為啥特地挑了這些蜘蛛品種來展覽?該不會是剛好便宜買到一批標本吧?」 「為啥我家的蜘蛛都會結網吐絲,你們這兒的這麼愛乾淨?怎麼訓練的啊?」 「你希望我養隻黑寡婦當寵物嗎?還是說以後看到蜘蛛網不要去搞破壞?」 「如果”蜘蛛”二字不是互聯網的禁語,我幹啥要來看你們的展覽啊?」 我常常會問些很笨但是沒有人能回答得出的問題。這些問題其實定義了這個展覽的目標與針對的對象,類似的問題再往上推一層,就定義了整座科技館的策略方向以及客層。所謂的風格,就是由這些問題的答案所型塑出來的。 就算我不解風情好了,我覺得偌大的科技館看起來主要目的似乎是提供學齡孩童一個娛樂的空間,順便如果剛好方便的話給觀眾看看仿製品和標本,讓大家覺得受到了科技的洗禮。 上海科技館是個驚人的現代化建築,我們下了地鐵走過去的路上,看到這整座比機場航廈還大的建築,以及門口廣場上巨大的渾天儀模型,真的是佩服極了,因為從沒看過任何一個博物館有這樣的規模。進來之前有多期望,進去之後就有多失落。批評這個地方「假大空」也許刻薄了點,但是厚道實在不是我擅長的說話風格啊。 去科技館的前一天我們去了東方明珠旁邊不遠的「野生昆蟲館」。它的票價幾乎和科技館一樣,但是建築既小又舊,大概半小時最多一小時就逛完,去參觀的遊客也非常少。後來以我女兒的評價,她覺得野生昆蟲館比科技館好一百倍。野生昆蟲館展覽的東西雖然並不是那麼多,但不管是昆蟲蜘蛛爬蟲類兩棲類和魚類螯蝦,全都是真的,活的。 我不知道一般人是喜歡小而舊的真活,還是大又美的假死,這也許牽涉到一些價值觀的差異。 | |||||||||||||||||||||||||||||||||||||||||||||||||||||||||||||||||||||||||||||||
瓦哈拉首頁 | 前一則 | 後一則 | |||||||||||||||||||||||||||||||||||||||||||||||||||||||||||||||||||||||||||||
| |||||||||||||||||||||||||||||||||||||||||||||||||||||||||||||||||||||||||||||||
瓦哈拉首頁 | 前一則 | 後一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