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行腳
  
  
 • 網站導覽
 • 旅人群像
 • 旅人行腳   首頁
 • 旅人的台北印象
 • 旅行行程規劃幫手
 • 行李檢查清單
優勝美地 (Yosemite National Park)

紐約 (New York)

 • 留言討論區
 - 吃吃喝喝的討論
 - 網站技術討論
   新留言:(12/08 以後)
懷恩堂週五音樂會 8/9/2024 王傑 中提琴  (12/20)
總計 來訪人次
瓦哈拉的塗鴉簿  假死  (Aug 2, 13)

「It sucks. 那個蜘蛛的地方都是標本,只有一個會動的,是一個大的電動玩具。所有的東西不是假的,就是死的。」

這是一個十一歲的小孩滿懷期望去上海科技館參觀之後的無忌童言。我試著來還原一下這間蜘蛛展覽室的現場:大概有三四十個玻璃展示櫥窗,大部分是陳列蜘蛛標本,背後是文字說明,包括這隻蜘蛛的學名,生活地區,習性等等。展覽場的中間有一隻身體大概有三歲小孩般大的巨大機器蜘蛛,沿著一條從天花板垂下來的繩索,忙碌地爬上爬下。

比較起蜘蛛展,我覺得更糟蹋了的空間是「生物萬象」。這是個非常大的挑高區域,構造上很像華盛頓的 Smithsonian 動物園或植物園裡頭的熱帶雨林,只不過差別是 Smithsonian 的布置大部分是用真的植物加上動物,加上溫控濕控,目的是要提供地區性生物一個很類似自然的環境。生物萬象區本來是沒這個必要,因為基本上除了遊客和少量缸裡的魚之外,並沒有活著的生物,我很想不通為什麼要用一些假的石頭和死的植物來布置標本展示,做出高低迂迴甚至還有小橋的效果。後來走到一區貌似展覽雲南特色昆蟲的地方,我現在已經忘了看到什麼標本,唯一有印象的是被安置在高處,那幾隻也是有三歲小孩的身體般大的電動蟲子,每隔十多秒動一動翅膀。是說雲南蟲子都特別大,還是當地的機器製造業發達能生產出這樣的電動玩具?

後來逛到「信息時代」和「機器人時代」,這回換我覺得 sucks 。細節就不多說了,除非有人想要付顧問費。

看這類的科普展覽我通常會問自己這些問題:

1. 我為什麼應該要關心這個主題?

2. 你為什麼選擇了這個主題,而不是其他類似相關的主題?

3. 你希望我看完這個主題展覽之後會有什麼樣的變化或收穫?

4. 你在展覽中提供了什麼東西是我 google 不到,或是別的地方看不到的?

如果以蜘蛛展當例子,用大白話來問這些問題,就成了:

「蜘蛛干我屁事?它們死絕了不會對我有什麼影響吧?」

「你們為啥要展蜘蛛?為啥不展展食蟻獸或是捕蠅草?」

「你們為啥特地挑了這些蜘蛛品種來展覽?該不會是剛好便宜買到一批標本吧?」

「為啥我家的蜘蛛都會結網吐絲,你們這兒的這麼愛乾淨?怎麼訓練的啊?」

「你希望我養隻黑寡婦當寵物嗎?還是說以後看到蜘蛛網不要去搞破壞?」

「如果”蜘蛛”二字不是互聯網的禁語,我幹啥要來看你們的展覽啊?」

我常常會問些很笨但是沒有人能回答得出的問題。這些問題其實定義了這個展覽的目標與針對的對象,類似的問題再往上推一層,就定義了整座科技館的策略方向以及客層。所謂的風格,就是由這些問題的答案所型塑出來的。

就算我不解風情好了,我覺得偌大的科技館看起來主要目的似乎是提供學齡孩童一個娛樂的空間,順便如果剛好方便的話給觀眾看看仿製品和標本,讓大家覺得受到了科技的洗禮。

上海科技館是個驚人的現代化建築,我們下了地鐵走過去的路上,看到這整座比機場航廈還大的建築,以及門口廣場上巨大的渾天儀模型,真的是佩服極了,因為從沒看過任何一個博物館有這樣的規模。進來之前有多期望,進去之後就有多失落。批評這個地方「假大空」也許刻薄了點,但是厚道實在不是我擅長的說話風格啊。

去科技館的前一天我們去了東方明珠旁邊不遠的「野生昆蟲館」。它的票價幾乎和科技館一樣,但是建築既小又舊,大概半小時最多一小時就逛完,去參觀的遊客也非常少。後來以我女兒的評價,她覺得野生昆蟲館比科技館好一百倍。野生昆蟲館展覽的東西雖然並不是那麼多,但不管是昆蟲蜘蛛爬蟲類兩棲類和魚類螯蝦,全都是真的,活的。

我不知道一般人是喜歡小而舊的真活,還是大又美的假死,這也許牽涉到一些價值觀的差異。


瓦哈拉首頁 前一則 後一則
加入討論留言
留言討論區

minos  (Aug 9, 14)
真與假,死與活,其價值小孩一眼就看穿,
成人往往反而目盲了。

Val  (Aug 23, 13)
以我的想法,是否相關應該是要看 target audience 為何以及他們可能的反應。如果一個期刊的target audience全是學界中人而非業界管理階層,很自然一個實際問題會被認為not relevant。當然這事是互相關聯,取捨的決定也絕對會影響到未來讀者的組成成份。所以有明確喜好立場的期刊,自然就會吸引有相同喜好立場的讀者。

suzy  (Aug 22, 13)
專業背景也許有點關係 不過我猜想 學界的人多數沒進過社會關係更大?

然後美國學界的情況比歐洲嚴重許多

以前念博班的時後 要寫期末報告 許多老師也好 念過的paper也好 在文章一開始motivation(之一)往往是因為這題目還沒被做過 so this study fills in a gap in the existing literature之類的 問題是 沒被做過不表示那個題目值得被做啊

那時後有從歐洲來的交換學生 某次提到他的文章投稿到美國的期刊 reviewer退稿的原因之一是說 : the research question is not relevant. 他很火大 因為那個是他去某公司發現的問題 發現很有趣 拿來當他論文題目(據他說 歐洲很多論文是到業界去 至少商學院如此) 明明是real problem, 哪來的 not relevant?

可惜的是 美國學界 至少我的領域 卻又往往有看不起歐洲期刊的情況 文人相輕 即使這種相輕根本是毫無根據的...

Val  (Aug 19, 13)
我發現通常會問這類問題的人要不就是地位很高,要不就是新進或是低階人士。而問問題的後果也和此人地位尊卑直接相關,如果是地位高的人問,別人會覺得此人英明有遠見。如果是地位低的人問,通常會被當做是來找麻煩踢館破壞和諧的白目。

我是知道engineer不會主動去提出或思考這類問題,不知為何你的學界朋友也認為不重要?這和專業背景有關嗎?

suzy  (Aug 19, 13)
你列出的科展自問問題都很有意思. 可能我自己背景的關係, 那幾點對我來說最重要,卻也是我多數的學界朋友們認為最不重要的XD

  加入討論留言
瓦哈拉首頁 前一則 後一則


All Rights Reserved TravelerEdge.com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