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行腳
  
  
 • 網站導覽
 • 旅人群像
 • 旅人行腳   首頁
 • 旅人的台北印象
 • 旅行行程規劃幫手
 • 行李檢查清單
頂礁 (Capitol Reef National Park)

沼澤地 (Everglades National Park)

 • 留言討論區
 - 吃吃喝喝的討論
 - 網站技術討論
總計 來訪人次
瓦哈拉的塗鴉簿  Hahn / Nézet-Séguin / Philadelphia, 5/1/2013  (May 7, 13)

Hilary Hahn, violin

Yannick Nézet-Séguin, conductor

Philadelphia Orchestra

Korngold: Violin Concerto

Bruckner: Symphony No 7

5/1/2013 8:00 PM

Kennedy Center

這是本季聽的最後一場音樂會,很不壞的演出讓這個樂季畫下完美的句點。

好像是第一次聽 Hahn 的協奏曲,才發現她的音量其實可以相當大。 這首協奏曲聽起來簡直像美國電影配樂(好像也真的就是電影配樂),第三樂章聽起來像是 Copland 的 Rodeo 改寫成加上小提琴的加強版。雖然整體來說嚴肅不足,但絕對好聽有餘。有很多段落能讓獨奏提琴和樂團發揮,聽得相當過癮。Hahn 穿著一件金色亮片貼身剪裁的小禮服,襯托得身材相當美好。

好像有很多年沒聽過費城樂團的音樂會,一方面是基於遠來和尚會念經的迷信,另一方面是主辦單位的訂價策略,費城和 RCO 同樣票價,當場興趣就淡了下去。這次會去聽倒不是為了 Hahn ,而是大型樂團的聯票,但聽了之後倒很高興沒有錯過。從協奏曲剛開始沒多久我已經覺得這是個好樂團加上好指揮,也很難得一直持續到 Bruckner 結束都沒讓人失望。下半場的 Bruckner 一開始的大提琴主題一出來立刻把人煞到,音色絕美。我也有點意外費城的銅管很強:我指的是絕對音量的強度以及不會讓聽者擔心吹破走音,充滿信任感的強度,那感覺很像80/90年代的芝加哥交響樂團。但以演出結果來說,銅管部的強固然不是壞事,但也未必帶來絕對的好處。為了平衡銅管的強音,其他聲部,尤其是小提琴,必須卯起來拉出強音,使得大部分的時候整個樂團的聲音太強,而且帶來高壓力的緊張感,耳朵的負擔很大。我坐第七排,先前在同樣座位聽的幾場音樂會,包括 Dudamel 的 Alpine Symphony 和 Jansons / RCO 的馬勒一號,都沒讓我有音壓太大的感覺,而我也不覺得 Bruckner 7 應該從頭強到尾的音樂。如果音量動態能更有彈性些,而不是過度傾向於強音,我想效果會好很多。另外再稍微雞蛋裡挑骨頭一下,我覺得好聽的 Bruckner 是要讓不同的樂器聲音完美融合在一起,也許大部分的時候還是弦樂主導,但應該聽到一整片交織融合具有不同質感,豐厚綿密有如波斯地毯般的音場。換個方式形容,有點像是在天鵝絨上用絲線刺繡。當然, Nézet-Séguin 不是卡拉揚而費城也不是維也納或柏林,老是和昔日榮光做比較既沒用處也沒好處。我的確覺得這是場精彩的音樂會, Nézet-Séguin 和費城樂團應該會有值得期待的將來。

如果沒記錯,上次聽費城應該是90年代,Sawallisch 指揮, Pollini 獨奏的 Brahms 一號協奏曲,略帶壓抑的狂飆。Sawallisch 今年初剛過世,節目單上還印著這一季 Sawallisch 仍然是費城樂團的桂冠指揮。


瓦哈拉首頁 前一則 後一則
加入討論留言
留言討論區

Val  (Aug 19, 13)
的確如此,我坐舞台後方時會特別注意服裝儀容以及坐姿,而且演出中間會儘量不亂動,因為坐這兒真的很容易引起注意,不管周圍人多人少。

說到排音樂會,我想到在amazon或ebay上買唱片時常會因為shipping折扣或其他原因去拼命找有什麼其他可以同時買的東西,毫無目的一頁頁瀏覽商品時常會覺得自己有購物焦慮強迫症。有時候買了音樂會季票或是大全集CD時,聽著並非主要目的而演奏又很一般的音樂時也常覺得自己有完整收集強迫症。

寫blog其實怎麼寫都好,常去看的讀者自然知道作者是不是存心以炫耀當目的。何況分享嘛,當然是分享自己喜愛或是得意的東西。

orangebach  (Aug 19, 13)
很大的幫助。

在巴黎,樂團後方的位置是第三票價,看來好像跟你們那裡差不多。

我覺得坐在那裏可能還有一個缺點。

有回在倫敦我就是聽Yanik這位指揮的現場,前面都坐滿了人,樂團後方的位置只有不到十個人,其中有一對情侶,聽到後來有點坐不住,開始卿卿我我。或許他們不在意,但是相信全場都看到這對love birds。所以人太少的話,坐在那得注意一下。

最近的確在排音樂會,越排越覺得把自己搞得有點忙。Post行程沒問題,可是不會覺得這樣太高調嗎?會不會好像在炫耀甚麼?

Val  (Aug 18, 13)
對我來說坐在那兒有兩個主要缺點:

1. 左右相反,對於聽慣音響的人,總會覺得左右聲道接反了想要關機檢查。

2. 音量不平衡,座位剛好在銅管的正上方,音量會相當大。我上次坐在右邊法國號的正上方,第一次覺得法國號這麼有壓迫感。用音響術語來說,空間定位非常好,要好過 orchestra 座位,只不過是前後相反,左右也相反。

因為距離樂團近,聽到的大部分是直接音而非反射音,我覺得相當鮮活有生命力。比較起三四樓較遠的座位,我寧願接受坐後方的缺點。其實到後來決定的原因都是看票價,在我們那兒樂團後方的票價通常要高過 third tier (四樓),大概和 second tier 中央差不多。我幾乎從來沒坐過 first tier,目前最喜歡的區段是 orchestra 大概七排到十五排之間,左右均可。如果後方座位票價和 orchestra 有明顯差別,坐後方應該挺有吸引力。你也許可以先挑一場試試看能不能習慣。Hope it helps.

很令人羨慕啊,決定了音樂會行程後請 post 出來讓大家眼紅一下。

orangebach  (Aug 18, 13)
想請教的問題跟本文毫無相關,不好意思。

記得之前你提過音樂會有坐過面對指揮、樂團後方的位子是嗎?
那裡的狀況如何?
如果有選擇,你會再選嗎?

  加入討論留言
瓦哈拉首頁 前一則 後一則


All Rights Reserved TravelerEdge.com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