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行腳
  
  
 • 網站導覽
 • 旅人群像
 • 旅人行腳   首頁
 • 旅人的台北印象
 • 旅行行程規劃幫手
 • 行李檢查清單
坎格瑞沼澤 (Congaree Swamp National Park)

奧林匹克 (Olympic National Park)

 • 留言討論區
 - 吃吃喝喝的討論
 - 網站技術討論
   新留言:(04/04 以後)
Remembering Pollini  (04/11)
日本動畫裡的古典音樂鋼琴  (04/09)
讚美  (04/08)
   新網誌:(04/04 以後)
瓦哈拉  (04/08)
總計 來訪人次
瓦哈拉的塗鴉簿  誰還聽崔斯坦與伊索德?  (Dec 13, 12)
誰還聽崔斯坦與伊索德?

我想這篇的內容大概不適合很嚴肅正經的愛樂者,道德感崇高的衛道人士,時間有限並要求文章要言之有物的人,以及未成年者。

話說寫網誌這事其實是會有回饋效果。我說的不是什麼金錢回饋,而是自己寫的東西影響到自己未來的行動,以及後續寫出來的東西。本來已經好一陣子沒在聽歌劇,更別說是華格納,又更別提像 Tristan und Isolde 這種能把人砸死的大磚塊,結果自己害到自己。昨天在家工作,可以邊聽音樂邊寫被交付的科幻文學,因為有大把的時間也因為工作有點苦悶,於是想到何不來聽聽崔斯坦與伊索德。

我第一次聽這個大部頭音樂戲劇大概是90年初,在一個聽古典樂很資深的朋友家裡聽 Bernstein 指揮的那套。那大概是我第一次感受Bernstein近乎變態的極慢速度,但在這音樂裡卻有神奇的魔力,從序曲開始,那種感覺像是身體承受著音樂強大的壓力,但是心卻飄浮在無重力的太空。我忘了我們那天有沒有把全曲聽完,但是一直記得那音樂的神奇感染力。現在回想,兩個 straight 的同性一起聽崔斯坦與伊索德好像有點怪異。其實這音樂也許本質上就不適合和任何人分享,只該關起門來自己聽,我是這麼覺得。

那個朋友是我以前在某篇提到過,三台 Krell 和三份Playboy在同一屋簷下的其中一個。我因為受他影響,後來一路用 ProAc 至今,不離不棄。

我應該不算是版本狂人,但數一數竟發現這歌劇的版本居然還不少,雖然沒聽過 Furtwangler 和 Karajan ,而且從來沒認真從頭到尾比對歌詞聽過。我最喜歡 Bohm 1966 Bayreuth 那個錄音,有一次比較各版的序曲,竟然發現那個人畜無害的貝姆是所有人裡頭最放縱恣肆,起伏最大的,感情濃烈還勝過 Kleiber,甚至 Bernstein。聽完貝姆這五張唱片,九面外加一面的排練片段,產生了一個現在年紀大臉皮厚才說得出口的感想。這音樂,分明就是一場盛大的馬拉松式性愛,而看或聽這齣歌劇,也就和看 porn video 相去不遠。據說華格納自己評論崔斯坦與伊索德,說如果正確演繹的話,觀眾應該會難以承受。三個多小時的虛擬高潮,如果觀者聽者真的全程投入的話,應該對健康是會有些損傷的。但我覺得當做工作時的背景音樂不錯,偶爾跟著劇情音樂 high 一下,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精神上負擔也不會太大。

因為下午的美好感覺,我晚上想來看看這部的影片,Barenboim 在82年左右指揮的 LD。也許是因為下午已經刺激過度或是其他技術原因,也不知是彈性疲乏還是持續亢奮,我一直沒辦法跟上劇情。一小時後,無法宣洩但不斷累積的情緒終於爆發,起身換掉了 LD,開始聽 Blue Man Group 的五聲道 DVD-Audio,才終於有發洩了的快感。

這個經驗讓我想起了看歌劇,在家看影片與歌劇院現場的差別。我覺得在家裡看歌劇無可避免會電影化,沒多久就會覺得該有個爆米花滷雞翅什麼的,而我的確是在二十分鐘左右起身去倒了杯 Scotch (其實依照劇情我是想喝 Irish,像 Redbreast 之類的,可惜我手頭沒有)。而在歌劇院,為了顧及面子與同儕壓力,每個人至少要坐到幕間休息才能離座,於是半自願半被迫接受一整幕,大概至少一小時的洗禮,在這過程中經歷了作曲者所設計的所有機關,聽完整齣後的感動經驗會和自己在家裡心有旁騖很不一樣。

這又讓我想起一個朋友的建築師好友的故事。這位建築師是東海畢業,他的畢業計畫設計主題是靜宜校園,整體設計風格是類似修道院般的建築。問起原因,他的回答是:讓這些女生平常在學校感覺像是修道院的修女,這樣她們在周末出去約會的時候會更加狂野豪放。

追加之一:

大部分的人應該是沒那種美國時間去聽完整齣的崔斯坦與伊索德。但你如果有五分鐘左右,我可以建議一個替代品: Rachmaninoff 的前奏曲 Op 23 No 4。也許是我的想像力過剩,但我真的覺得從感覺到作曲手法都和崔斯坦與伊索德神似,聽完之後的感動,如果你聽到正確的演繹,也非常類似,而最美妙的地方是你只需要花五分鐘不到。要推薦演奏版本的話,我首推 Grigory Sokolov,Lazar Berman 的也相當感人。Richter的少了一點氛圍,而Ashkenazy的大概只能說是健康吧。這演奏我覺得除了要顧到至少兩條聲線的歌唱性之外,每個聲線的強弱動態不能太機械化,必須真的要像是在唱歌,速度最好不要太慢也不需要太過一致。我覺得 Sokolov 最強的地方是最後四個音,尤其是最後一個音的漸弱,那真是太銷魂了。如果希望別人專心傾聽,最好的方法其實不是大聲嚷嚷,而是找到一個動人的訴求點。

追加之二:

我也並不是LP狂人,我收集黑膠唱片其實是基於非常理性的原因,並不全是因為我覺得它好聽。當一套幾乎全新的貝姆或伯恩斯坦的崔斯坦與伊索德唱片只要五美元,誰會想買CD。但如果你要花超過五六十美元去買一張RCA Shaded Dog,比如像 Byron Janis 彈的拉赫一與李斯特 Totentanz,那種已經能找得到音效不壞CD的首版唱片,我只能建議你不要和自己的錢過不去,這是我上星期在 eBay 上競價失敗後的感言。

追加之三: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聽多聲道的 SACD 或 DVD-Audio ,又有多少人是直接用家庭劇院的器材來聽。有極少數的軟體,比如像 Blue Man Group 那張 DVD-Audio,其實在後方喇叭有非常強勁的低頻訊號,強勁程度甚至還超越很多家庭劇院器材的超低音喇叭能發出的低音。


瓦哈拉首頁 前一則 後一則
加入討論留言
留言討論區

Val  (Jan 1, 13)
謝謝,也祝你全家平安如意順心,最重要的,多聽到好音樂!

orangebach  (Dec 31, 12)
睡一大覺起來還能預祝新年快樂的人真是不多;願Val今年萬事美好、諸事大吉、遍享耳目聲色之愉,全家平安。

當然更期盼未來能讀到更多來自您心領神會、靈犀一點的觀點文章;拜託請維持這種風格。

來年也請多多指教。

PS:Dudamel那篇文章很生動又有個人風格,非常好。

  加入討論留言
瓦哈拉首頁 前一則 後一則


All Rights Reserved TravelerEdge.com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