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行腳 |
瓦哈拉的塗鴉簿 Murray Perahia, 3/18/2012 (Mar 18, 12) | |||||||||||||||||||||||||||||||||||||||||||||||||||||||||||||
Murray Perahia, piano Bach: French Suite No. 5 in G, BWV 816 Beethoven: Piano Sonata in e, Op. 90 Brahms: Klavierstucke, Op. 119 Schubert: Piano Sonata in A, D.664 Chopin: Polonaise in c-sharp, Op.26 No 1 Chopin: Prelude in f-sharp, Op. 28 No 8 Chopin: Mazurka in c-sharp, Op. 30 No 4 Chopin: Scherzo in c-sharp, Op. 39 No 3 Music Center at Strathmore Sunday, March 18, 2012, 4:00 PM 這是第一次聽Perahia的現場。 原本帶著些奇怪的成見,聽完之後大部分都破除掉了。 本來很懷疑CD上漂亮的音色與演奏是重複錄音剪接出來的,在現場一翻兩瞪眼,才相信真的是這樣。 雖然全場除了貝多芬之外的曲目都讓我覺得驚豔,但事後回想,還是覺得最喜歡他彈的巴哈。 除了裝飾奏的顫音彈得真是漂亮之外,他的巴哈總給我一種興奮刺激的感覺。 他的法國組曲五號整體速度應該算是略快,我覺得除了Sarabande之外,每一段都好聽極了。 對sarabande覺得慾求不滿主要是因為在上次Uchida的獨奏會聽到,而Uchida彈得實在太獨特,音色太精緻了。 Perahia的演奏讓我印象最深的地方,也許是他的節奏感。 與其說是歌唱性,我覺得更趨近於舞蹈性。 法國組曲本來就是古風舞曲,他的演奏會讓我想跟著打拍子,這還不奇怪。 下半場的舒伯特D.664,尤其是第三樂章,也給我同樣的感覺。 他的彈性速度在同一區段或是同一樂句裏的變化不大,快慢差別主要是在不同段落間的對比,而且常常用左手擊出拍點。 而他似乎頗堅持同一段落的速度設定與節拍工整,願意為了節奏感而犧牲掉清晰度。 我懷疑他很可能舊傷未癒,上半場的演奏我基本上是沒聽出技術問題,但下半場頗多瑕疵,尤其是在快速音群集中的地方,沒能把每個音都彈清楚,但即使如此,他還是堅持速度的一致性,不會因此而放慢速度。 有趣的是我覺得這樣的方式比較有音樂性,偶爾發生的瑕疵並不那麼影響我欣賞整體的演奏,而且滿足感相當高。 D.664並不是我很喜歡的作品,我不那麼喜歡的原因是旋律太優美動聽,反覆幾次後聽了就膩了。 Perahia的演奏讓節奏感突出,賦予骨架,聽起來就不太一樣了。 四首蕭邦曲目應該是Perahia自己的安排,全是小調,而連成一氣聽來,也有很特別的感覺。 我覺得Perahia彈到Scherzo和最後的安可時可能體力已經不濟,有點散亂也失去控制力,但整體來說,我還是非常喜歡這場音樂會。 音樂家如果能讓聽者投入,並且知道演奏者對音樂的想法,就是成功的音樂會。 但我覺得Perahia也許不那麼適合貝多芬的個性,他的強音雖然音量和衝擊力都夠,但似乎有點勉強,我不覺得Perahia的強項在彈那種需要重擊的音樂。 安可彈了兩首,舒伯特即興曲D.899第二號,以及蕭邦練習曲Op.10 No 4。 即興曲的音粒其實不夠清澈,許多音黏在一起。 這首練習曲的演奏速度算是正常,我很喜歡他清楚的左手線條。 | |||||||||||||||||||||||||||||||||||||||||||||||||||||||||||||
瓦哈拉首頁 | 前一則 | 後一則 | |||||||||||||||||||||||||||||||||||||||||||||||||||||||||||
| |||||||||||||||||||||||||||||||||||||||||||||||||||||||||||||
瓦哈拉首頁 | 前一則 | 後一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