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瓦哈拉的塗鴉簿 Vadim Repin / Itamar Golan, 03/16/2012 (Mar 16, 12) | | | | Vadim Repin, violin Itamar Golan, piano Janacek: Sonata for Violin and Piano Ravel: Sonata in G for Violin and Piano Grieg: Violin Sonata No 2 in G, op 13 Chausson: Poeme, op 25 Ravel: Tzigane The Music Center at Strathmore Friday, March 16, 2012, 8:00 PM 我不曉得要如何敘述聽完這場音樂會的感覺,或許可以說是一半一半。更精確地說,我喜歡他們的Grieg和Chausson,不喜歡其他的。不喜歡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鋼琴和小提琴音量嚴重失衡。 一個有趣的觀察是上半場Repin視譜演奏,下半場沒有,而我覺得下半場整體來說比上半場來得讓人投入。我是不知道背譜與演奏者對音樂的熟悉程度到底有沒有關連,也許純粹只是巧合。楊納傑克的奏鳴曲我聽得很分心,一直希望能快轉過去,我想也許只是因為這首我沒那麼熟。但接下來的拉威爾,也殊乏魅力。不知為何,Repin的琴音在上半場這兩首音量都不夠大,從我不算遠的座位竟聽不太出來琴的質感。而鋼琴又常常太忘形彈得太激動,一下就遮蓋掉小提琴原本就不算太大的聲音。其實這首奏鳴曲有很多細膩的段落,卻被處理得有點粗糙。第二樂章應該有種慵懶的節奏感,第三樂章應該有種特別的律動感,很可惜都少了一些。 Repin似乎在快速運弓的段落音量比較小,與鋼琴的音量平衡問題比較嚴重。下半場的頭兩首,尤其是Grieg的奏鳴曲,線條比較長,也終於聽到很漂亮的小提琴音色。詩曲裏頭小提琴近乎獨奏的段落中,兩個聲部也清晰透明。但是到最後一首Tzigane,整體速度到後面又太快,處理得有點混亂,節奏感的控制也不很理想。 觀眾其實相當熱情,但我們只得到兩首安可,應該都是克萊斯勒的小品。有件與音樂無關的趣事,鋼琴家全程需要視譜演奏,包括安可曲在內。他們第一次出來謝幕的時候翻譜者也一起出場,音樂家鞠躬時她就坐了下來,但也許是音樂家覺得才第一次謝幕就安可太沒面子,鞠完躬就走回後台,把翻譜者晾在台上,她只好很尷尬地站起來自己走回後台,這時有些觀眾輕笑。第二次出場謝幕時翻譜者就沒有隨行,但音樂家卻決定演奏第一首安可曲。鋼琴家坐下,發現翻譜者不在,才回頭向場外打訊號,翻譜者終於出場,贏得全場掌聲和笑聲。翻譜的是上次幫 Till Fellner 翻譜的同一位美女,從我的座位看她窈窕的背影非常清楚,簡直比聽音樂還清楚。 為了證明我不是重美色輕藝術,推薦一下這場音樂會曲目的替代CD版本。楊納傑克和葛立格我推的是 Vadim Repin 和 Nikolai Lugansky 的演奏: Violin Sonatas: Franck Grieg Janacek / Vadim Repin, Nikolai Lugansky 相當好的演奏,錄音也把小提琴的音色質感表現得很好。葛立格好聽也還罷了,更重要的是楊納傑克其實也相當好聽。會覺得現場的小提琴獨奏音色與音響效果比不上CD,而且還是同一位小提琴家,這真是我的第一次的經驗。 Ravel: Music for Violin & Piano / Alina Ibragimova, Cedric Tiberghien 這張CD上Guillaume Lekeu的奏鳴曲也意外好聽。我很喜歡他們兩人的組合,聽過幾張CD都很清新耐聽,但我不推薦Alina Ibragimova的巴哈無伴奏。 | |
|
|
|
瓦哈拉首頁
|
前一則
|
後一則
|
|
|
| | | | 留言討論區 | | 加入討論留言 | |
| | suzy (Apr 1, 12) | | 當天賣座還不錯,應該八成五以上都賣完
我比較驚訝的是,他們來有四場演出,曲目都不盡相同.不過都是現代曲目就是.
順到一提,剛從芝加哥聽完內田光子的莫札特回來,我們很喜歡他和CSO的 演出 | |
| | Val (Mar 26, 12) | | 看到排這樣的曲目,如果是我,可能不管是哪個團都不會去聽。他們是在紀念美國作曲家還是怎地?通常樂團只有在主場才敢這樣搞,出外巡迴排這樣的曲目,如果票房爆慘,不知是誰要買單。
其實現代作曲家還是有分派別,差異性也很大,難以一概而論。人性化的曲目安排會是現代與古典搭配,接受度會比較高。我不排斥在音樂會聽些當代作品,過去也有不錯的經驗,甚至驚喜。其實音樂會和唱片最大的差別之一,是音樂會才會有這些不用管賣座的曲目。指揮家並不只熱心於灌錄古典名曲,他們其實會特地鼓勵當代音樂,也希望一兩百年之後,能夠留下我們這一代的古典音樂給後人。 | |
| | suzy (Mar 25, 12) | | Program · Carl Ruggles : Sun-Treader (1931) · Morton Feldman : Piano and Orchestra (1975) · Charles Ives : A Concord Symphony (1916-19 for piano; orchestration by Henry Brant premiered 1995)
SF symphony演出.
昨晚聽過這場,加上之前梅湘的.我家老爺對我說:下一季一定要慎選曲目(這季有的是衝著樂團或演出者,有的是刻意嘗試),不要再選那些相對新近的曲目了........沒有緣份真的是勉強不來的啊 | |
| | Val (Mar 18, 12) | | 我也很喜歡她的齊瑪諾斯基。我覺得這種和傳統上對悅耳的定義相去甚遠的音樂,演奏起來真的是一翻兩瞪眼,聽了不是喜歡就是討厭,沒什麼模稜兩可的餘地。其實這類沒什麼人演奏的冷門曲目因為沒太多比較基準也還罷了,我覺得他們的貝多芬奏鳴曲這種大熱門也讓我覺得聽了很舒服,沒刻意塑造權威性也沒那麼強的壓迫感。
下次會去找Isabelle Faust的CD來聽.而且我對Melnikov很有興趣。
不光是女小提琴家全身動,男小提琴家也一樣。我印象裏 Bell 的動作相當大,簡直像是抱著琴在跳舞。看他們演奏總擔心他們會不會撞倒譜架或是撞上鋼琴,但看多了也就習慣。我猜亂動的原因是音樂節奏,以及運弓角度希望儘量水平。我問我女兒,她說拉琴時全身固定不動會不舒服。
想起以前一個唱聲樂的朋友說的笑話。她說某次她去看某個比賽還是甄試,有個參加者唱得過於忘情,一邊唱一邊做動作,一步步走近評審席,所有評審嚇得貼在座位上,全身往後躲口水。 | |
| | orangebach (Mar 17, 12) | | 真的是需要緣分,一點沒錯;尤其小提琴演奏。我覺得聽鋼琴勉強求個緣分還可以凹一下,但絃樂類很難,尤其小提琴。對了就實在像中大獎,錯了就覺得你怎麼還不結束,很難勉強。
前兩天才跟朋友聊起Ibragimova,對方持續大讚她的齊瑪諾斯基,我同意她拉得實在很好,但那曲目目前與我沒太大緣分。可能我也應該要弄幾張她的CD來聽聽。
順提,最近有張小提琴唱片叫好又叫座,Isabelle Faust和Abbado的Beethoven/Berg Violin Concerto,HM出的。這張也是Gramophone三月份的Editor's Choice,也可以網路試聽。這位女鋼琴家的獨奏搭檔是Alexander Melnikov。
對了,你有無發覺現在的女小提琴家拉琴都會全身亂動,沒辦法穩定的拉琴?你覺得如何?我覺得聽CD還好,可是聽音樂會總覺得十分干擾,很想請她們穩定下來,琴音也會比較穩。但是那天有人跟我說因為當代小提琴訓練便是如此,所以是不可能穩定下來的。 | |
| | Val (Mar 17, 12) | | 很可惜的是我覺得這場音樂會有點像是善於做海鮮的大廚手頭只有野禽肉,做出的東西食客吃來覺得似乎不太對味。
聽音樂這種事有時也許是需要些緣份,同樣的音樂家同一趟巡迴演奏同一套曲目,在不同的城市可能還是會有很大的差異。像是安斯涅,拜VPO那篇的留言之賜,我才知道Carnegie Hall有些演奏有廣播錄音可聽,也剛好發現有安斯涅在DC recital兩天後在紐約的現場錄音。聽了後,覺得他的蕭邦彈得真好,而且和我在DC聽到的差異頗大。
Alina Ibragimova是看了你的音樂會心得後開始聽的,我很喜歡她和她的鋼琴同伴的組合。 | |
| | orangebach (Mar 17, 12) | | 這有點像上菜之前研究菜單,然後猜一下吃到嘴的菜可能是甚麼德性。
今天這頓菜色很豐富呢,看得出來主廚的誠意,不過可能需要多點耐心品嘗就是。主菜的感覺像是鴨胸,不是一見就喜的菜色,反而在考驗廚師的功力和食客的胃口了,好則所向披靡,敗則味同嚼蠟。
除了楊納傑克這道大前菜,其餘都是滿令人期待的。尤其最後的Tzigane。 | |
| | | 加入討論留言 | |
|
|
|
瓦哈拉首頁
|
前一則
|
後一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