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行腳
  
  
 • 網站導覽
 • 旅人群像
 • 旅人行腳   首頁
 • 旅人的台北印象
 • 旅行行程規劃幫手
 • 行李檢查清單
紅木 (Redwood National Park)

火山湖 (Crater Lake National Park)

 • 留言討論區
 - 吃吃喝喝的討論
 - 網站技術討論
   新留言:(12/08 以後)
懷恩堂週五音樂會 8/9/2024 王傑 中提琴  (12/20)
總計 來訪人次
瓦哈拉的塗鴉簿  NSO / Eschenbach / Midori, 12/01/2011  (Dec 2, 11)

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

Christoph Eschenbach, conductor

Midori, violin

12/01/2011 7:00 PM

Kennedy Center

GOLIJOV - Sidereus

BRITTEN - Violin Concerto in D minor, Op. 15

SHOSTAKOVICH - Symphony No. 1 in F minor, Op. 10

前一天收到促銷email,所有剩下的Orchestra座位只要$40,所以臨時起意去聽這場音樂會。感謝家人對我的支持與包容。座位實在非常好,第八排的正中央,音響效果絕佳,聽得很過癮。其實第八排到二十排左右應該效果都非常好,坐中間的好處是樂團左右兩翼的音量平衡,而且定位清楚。NSO這天的配置是第一二小提琴各占左右,大提琴中提琴居中,後一排是木管,銅管在右,打擊樂在中央後方,低音大提琴在左側最後方。不知道是因為座位好,我覺得聲部平衡極佳,銅管即使在最狂熱的段落也不至於壓倒弦樂,而木管則飄浮在弦樂的上方,像咖啡上的一層奶油。

開場曲是首剛出爐一年的現代作品。以我的偏見,我覺得大部分還活著的人寫的管弦樂,不是太難了解就是太容易了解,這首屬於後者。算相當悅耳動聽,一不注意還以為是James Horner或John Barry寫的電影配樂。也許因為這首曲子所以這天NSO採用了一二小提琴兩翼展開左右包抄的陣法,曲子中間有些段落是同一段旋律一二小提琴交替演奏,坐在皇帝位上聽起來就有忽左忽右的立體效果。

進場前我一直以為要聽的是Elgar的小提琴協奏曲,看了節目單才發現是Britten,而我也從來沒注意過Britten寫過小提琴協奏曲。我挺喜歡這曲,雖然它應該不能算悅耳動聽。小提琴部分的困難度很高,有很多特別的效果。我印象最深的是有段右手運弓的同時左手不但要壓弦,還有兩根手指要撥弦,所以會同時聽到擦弦和撥弦的音效。Midori的音量應該算相當大,但我仍慶幸坐得很靠近舞台,因為有些段落聲音高而音量極小,左手的位置已經逼近弓的上方,發出尖高而略帶噾啞乾澀的聲音,像書法行草似連非連的筆意。我就愛聽這自然但不悅耳的音色,而一般錄音都會把這種音色給和諧掉。

我喜歡Midori,雖然她的演奏也並非無可挑剔。有些高把位的段落她沒能一次到位,需要稍微滑一下手指調到正確的音準,但這種情形不多也不太影響聽感。音樂會之後的訪談她有提到自己的手比較小,所以有些地方需要比別人花更多的時間練習去克服困難。

閒話一下Midori的外貌。她今年滿四十歲,但身材保持得相當好,腰身窈窕小腹平坦,這在40+的女人是相當難得的。

再回到Britten。雖然獨奏部分技巧困難,但是以協奏曲來說還不算太操小提琴。大部分的時候獨奏小提琴不必和樂團競爭音量,即使和銅管合奏,也因為音色差異而能被區別辨認出來。當獨奏與樂團小提琴合奏的時候也大多是用不同發聲方式,比如獨奏擦弦時樂團撥弦,不至於發生獨奏小提琴被消音的窘況。

下半場的Shostakovich一號是他的少作,有人18歲能寫出這樣的交響曲,而我竟想不起任何一件我18歲做過值得一提的事。NSO雖然還是有些極小的瑕疵,比如說在驚爆點偶爾打擊樂或銅管之一會略慢一點點而不是同時出來,但整體來說真是一場讓聽眾投入的音樂會。節奏感極佳,在很多地方我幾乎想跟著音樂抖動。還有那爆棚的地方,那種瞬間的極大音量剛到頂點就一去不回,這種爽度完全不是任何音響錄音能達到的。通常在家裏聽,因為動態不足,為了怕高潮時不夠高潮,只好把音量全程一律提高,而這樣搞,你知道,是很累的。很多不聽音響的人抱怨聽音響的人習慣把音量開太大,但我從來沒聽說過有人抱怨音樂廳裏樂團的音量太大,而交響樂高潮時的音壓,如果光看數字,應該是會嚇死人的。

蕭一對樂團來說應該也是演奏起來會很爽的作品。除了用上鋼琴之外,很多首席都有秀獨奏的機會,像concertmaster和associate concertmaster,大提琴,和幾個木管部的首席,這些片段性質上其實很像協奏曲。蕭一其實已經具備後來Shostakovich交響樂的特徵,像木管諧謔的旋律,進行曲式,快速的感情變化等等。

音樂會之後有個座談,Eschenbach和Midori接受大家提問。有些問題和回答都很有意思,可惜我沒能都記得。還有印象的如下:

Q: 為何做如此的曲目安排,是不是因為Britten和Shostakovich有關聯?

A: 兩個作品的年代很接近,布瑞頓也的確和當時俄國作曲家有來往和影響,而這兩首作品聽起來也有類似的感覺。

Q: Midori提到她的基金會(or some organization)有在贊助作曲家新作,請問通常你在首演之前多久會拿到曲譜?

A: (Midori) 我有些同僚在首演前幾個小時才拿到最末樂章的最後修訂曲譜,我會避免這種情況,一般我要求在六到八個月之前就拿到譜,這樣有時間討論修改與練習。

A: (Eschenbach) 我一般也是要求六到八個月。現在年紀大了記憶力不行,沒辦法記譜演奏或指揮了。 (眾笑)

Q: 請問(Eschenbach)對你影響最大的其他指揮

A: (前略)影響最大的是Szell和Karajan。這兩位指揮如果比較起來,賽爾像是雕刻家而卡拉揚像是畫家

Q: 比起西方樂團,蘇聯時期的樂團有特殊性格比如強勢的銅管。你是否認為Shostakovich的交響樂較適合那樣的音色?

A: 不。Shostakovich其實以作曲當做抗議的方式,他並不完全認同當時蘇聯的一切,演奏他的作品也不必模仿蘇聯樂團。

Q: Britten協奏曲算不算是技術困難的小提琴曲?巴哈無伴奏又如何?

A: Britten這首相當困難,我的手比較小,有些地方更有挑戰性,但只要多練習幾次也能克服。巴哈總是非常困難的。

蘇聯樂團那個問題是我問的,當我在構思問題時有人問Eschenbach以鋼琴家的身分如何看待Shostakovich的前奏賦格,很可惜我沒認真聽Eschenbach的回答。


瓦哈拉首頁 前一則 後一則
加入討論留言
留言討論區

目前尚無留言。

  加入討論留言
瓦哈拉首頁 前一則 後一則


All Rights Reserved TravelerEdge.com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