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行腳
  
  
 • 網站導覽
 • 旅人群像
 • 旅人行腳   首頁
 • 旅人的台北印象
 • 旅行行程規劃幫手
 • 行李檢查清單
奧林匹克 (Olympic National Park)

火山湖 (Crater Lake National Park)

 • 留言討論區
 - 吃吃喝喝的討論
 - 網站技術討論
總計 來訪人次
瓦哈拉的塗鴉簿  非專業音樂會  (Jun 12, 11)

要不是因為女兒學琴,我絕不會跑去聽這種排不上等級的小朋友音樂會。但是聽了幾次之後,覺得其實還是有收穫,即使是完全撇開親情因素。其實這就像是吃美食,一個吃遍米其林星星餐廳的人,如果從來沒吃過夜市攤販或是見習廚師不盡完美的少作,所做的評論需要打點折扣。只有稍微了解事物的困難所在,知道折衷妥協後的成果,才會真正知道什麼是完美與完美的代價。

很有趣也有點吊詭的是大部分的人表演的曲子大概剛好是超過自身程度一點點,就很像大部分的成年人到最後總是被昇到一個自己剛好不太適任的職位。大部分的人在台上和平常練習時有非常不同的表現,雖然大部分的人是因為怯場而臨場表現不及平常,也有很奇怪的怪胎是上了台遠比平常練習時來得好。我想這對小朋友是個不錯的訓練,只要有辦法能在大眾面前有出平常心,presentation能有正常的水準,可以把自己準備好的東西展現給在場的觀眾,在事業生涯上大概就不會有什麼遺憾了。

他們這場音樂會也包括了一些學打擊樂的小朋友,整套的鼓組,完全是搖滾樂的架勢。這可能是我第一次現場近距離聽鼓,非常難得的經驗。我聽過一些所謂的發燒打擊樂錄音,音響系統也還算過得去,但我從來不知道鼓組會有這麼大的衝擊性,我幾乎能確定世上沒有任何音響系統能正確重播真正的動態,就算是有錄音技術能正確紀錄鼓的動態能量,用現場的音量來重播絕對會燒喇叭燒擴大機。小朋友的演奏當然力度和節奏感遠不及專業鼓手,但是現場的震撼力絕對能嚇死人。有一個小朋友的爸爸上場台演奏電吉他讓兒子伴奏,非常精彩。我發現鼓手其實非常難幹,能讓聽者會覺得興奮想用腳去打拍子的極少,而我覺得那是鼓手的基本條件之一。

有些人聽音樂不講究音響,身為業餘愛好者,我一直不太理解原因,因為樂器的聲音好不好聽非常明顯,不需要金耳朵就能辨別。演奏會的場地是大學音樂系的演奏廳,音響效果遠比我的客廳兼音響室好太多了,我女兒到了之後就迫不及待開始練習。我自己不敢自詡耳力如何,但是跟著女兒上課聽了三年四個老師的不同提琴,也真的能感覺出天地般的差距。


瓦哈拉首頁 前一則 後一則
加入討論留言
留言討論區

Val  (Jul 5, 11)
音樂的漫畫一定很難畫,尤其這故事又限制在蕭邦大賽,蕭邦又沒有寫標題音樂,如果不畫農民跳舞或是演奏者成長的心路歷程,我還真想不出有什麼能畫的。音樂並不是不能帶來視覺聯想,但是非標題音樂的視覺聯想都太抽象,每個人的感受不會剛好都相同。

想起以前看過的一部80年代的電影:The Competition,故事背景也是鋼琴大賽。電影的梗已經忘得差不多了,只記得奪冠呼聲最高的一男一女剛好就在比賽中相遇,也毫無僥倖地剛好愛上對方,點點點。光靠鋼琴大賽本身實在是沒辦法撐起一個故事。

比較起來美食甚至於葡萄酒的漫畫應該容易得多,葡萄酒除了能畫酒標酒杯之外,香氣所相對應的花草果實都能入畫。

至於天份的配額,如果你指的不是那種會讓圈內人震驚的創見成就,而是比較一般性,能當做努力的代用品的東西,那麼我想是幾乎可以用一輩子的。驚豔程度是相對於你對於對方表現的期望,所以英雄出於少年而不出於中年。

想到Van Cliburn,一個被過度期望所壓垮的天才。

orangebach  (Jul 1, 11)
別客氣!因為我很討厭漫畫中斷一本,也就會這麼同理別人。倒是如果哪天你不想看了,也記得別客氣告訴我一聲。

我其實滿喜歡17和18兩集,19還沒看。

我喜歡這些角色的故事,那些心路歷程很灑狗血,但還是會感動我,好比雨宮修平的awakening,龐威變態的成長過程。龐威的琴音我都想像成精準凌厲無情那種感受。

你說的情況的確都太誇張也太多想像,的確不可能發生,可是漫畫嘛~~~~漫畫家不這麼誇張無以為繼。可是在難以認同的前提下,比賽過程我大概都草草帶過,重要角色彈甚麼、有無晉級,知道一下就好。

一色真人也很愛視覺化每首曲目,什麼馬祖卡就出現農民在農田上跳舞,這招過往只在美食漫畫裡出現,現在用在古典音樂漫畫,總覺得是漫畫家的自我在作祟,我每次看都當笑話看,太誇張了~~~

天才的出格的確讓人驚艷,但是我也好奇究竟天分可以用多久?二十歲?三十歲?四十歲?一輩子?

Val  (Jul 1, 11)
感謝!

這一兩集碰觸了兩個主題:「獨特性」和「臨場表現」,兩者都是大哉問。如果把前提限制在蕭邦大賽,表現獨特性實在是奢求,正常二十來歲的人不太可能有那種顛沛流離大愛大恨的人生經驗,也不太可能洞察掌握每首曲子飄忽細微的情緒變化,能讓每個手指在正確時間放在正確位置已經很不錯了,而大部分的詮釋,或者說過度詮釋,都有點像小孩朗誦李後主辛棄疾。也許有少數參賽者對少數的曲子有特別感受能彈得很對,但不太可能有人能天才到把所有的蕭邦都彈出味道,就算是大師也未必能。而蕭邦大賽要彈那麼多不同的曲目,想要勝出的最佳策略應該是儘量少犯技術和詮釋上的錯誤,而不是彈出個性。

比賽時用與平常練習完全不同的方式演奏,這件事是超出我理解範圍的舉動。我不太相信臨場突發性spontaneous等等說法,這些臨場表現應該都已經在平常練習中準備過了,不應該是一時興起在千百名觀眾前試驗。品質控制的精神並不是直接追求更好,而是一致性與可預期性。

但是天才的存在就是能超越理性原則,一次次打破統計學上的預測,一次次讓所有人歎為觀止。

orangebach  (Jun 30, 11)
有些岔題。

這是琴之森18集中文版的連結,終於有人上傳。給你參考:

http://tieba.baidu.com/f?kz=1119990945

  加入討論留言
瓦哈拉首頁 前一則 後一則


All Rights Reserved TravelerEdge.com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