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行腳
  
  
 • 網站導覽
 • 旅人群像
 • 旅人行腳   首頁
 • 旅人的台北印象
 • 旅行行程規劃幫手
 • 行李檢查清單
冰河

寶石洞窟 (Jewel Cave National Monument)

 • 留言討論區
 - 吃吃喝喝的討論
 - 網站技術討論
   新留言:(12/08 以後)
懷恩堂週五音樂會 8/9/2024 王傑 中提琴  (12/20)
總計 來訪人次
瓦哈拉的塗鴉簿  Evgeny Kissin, 03/05/2011  (Mar 6, 11)

Evgeny Kissin, piano

Liszt Ricordanza (Étude d'Execution Transcendante, S.149)

Sonata in B minor, S.178

Funérailles from Harmonies poétiques et religieuses, S.173, No. 7

Vallée d'Oberman (from Années de Pèlerinage)

Venezia e Napoli

Encores:

Liszt's transcriptions of Schumann's "Widmung"

Liszt's transcriptions of Schubert's "Soirees de Vienne"

Liszt Liebestraum

Kennedy Center Concert Hall

Saturday, March 5 at 2pm

上一次聽Kissin的音樂會是1993,和Seiji Ozawa的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演奏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 3,紐約Carnegie Hall,在我一個重要的qualify exam的前晚。我當時的感覺是他技巧驚人,但不知為何演奏卻有點冷感。隔了18年後,才又再聽到他的演奏。

這場音樂會真的是太神奇了,除了第一首我不知為何覺得不太喜歡之外,其他的每一首都極盡精彩。聽他彈奏鳴曲,我覺得他的琴音像是煮得完美的壽司飯,一粒粒飽滿剔透。即使在快速而且戲劇張力強大的音群,他也絕不會因為感情過度而犧牲掉音色完整,但也絕不是冷感無機的演奏。曲目中間的三首曲子都非常戲劇性,我聽的時候覺得完全投入,但那種感覺卻又和聽Argerich的演奏時的投入性不太一樣。Argerich有催眠的魔力,進入情況後就不會去注意她有時不盡完美的音色。但聽Kissin的演奏時感覺卻比較超然,還會去注意他的音色平衡,甚至一些小動作。

我非常喜歡他選的這些曲目,除了Venezia e Napoli是強調速度和手指運動,中間的幾首都有很強的張力和音響效果。我喜歡Kissin不但是因為他近乎完美的演奏與技巧,也很喜歡他的停頓與留白的處理,讓我覺得他的藝術風格相當成熟,不只是技巧好而已。

安可彈了三首,我想應該都是李斯特。前兩首我沒聽出來,第三首是Liebestraum No 3。極通俗的曲子,但Kissin的演奏卻一點都不俗,很讓我驚訝。我覺得厲害的李斯特演奏就是要能把那些俗到不行的曲子彈得脫俗,這是為什麼我喜歡Lazar Berman而不喜歡Cziffra的原因。

我坐在舞台後方,合唱團的位置。這一區的座位通常價格不高,但是離鋼琴很近,聽和看都很清楚,是我很喜歡的區。不但能看到演奏者的表情,還能看到很多有趣的小動作,像是演奏當中左手去調整椅子高低,還有Funerailles中間高潮時Kissin用力跺腳。

Kissin今年就要滿四十歲,看起來還是保養得很好,帥到不行。


瓦哈拉首頁 前一則 後一則
加入討論留言
留言討論區

Deadlockcp  (Mar 11, 11)
I also recently found out that he is also stopping by Berkeley in early April. However, I'll be in Taiwan then.

Admittedly, he's not one of my favorite harpsichordist. (The playing of the British school and the earlier schools the likes of Kirckpatrick and Karl Richter can be rigid, stiff, and dull.) However, you can bet on Pinnock to deliver solid playing, if not the most musical. Moreover, his role in the early music movement is undeniable. I practically grew up listening to his pioneer recordings with the English Concert...

That being said, musicians change their interpretations over time, and I believe (hopefully) Pinnock might do the same. Do let me know if you end up attending his concert.

Val  (Mar 11, 11)
好聽!音樂和演奏都好。這首的感覺和一般的夏康很不一樣,很愉悅而且振奮人心。

Pinnock 3/29在國會圖書館有場大鍵琴的recital,我最近偶然發現,票已經sold out,我到時候想去看看當天能不能買到補位的票。我還沒真正聽過大鍵琴,很希望知道和錄音有何不同。

Deadlockcp  (Mar 11, 11)
有許多Chaconne/Passacaglia真的都讓我很意外(出奇好聽)~~ 和Orange的那個Bizet應是異曲同工吧~~

Vitali那首Chaconne是拉小提琴的人大部份都會知道的音樂,不過因為風格實在是和Vitali差太多了,所以幾乎確定不是他寫的。至於是誰寫的,今天也不清楚,所以還是暫時attribute給他。先不論原作是誰,但是真的是一首很漂亮的曲子。

I love Chaconnes/Passacaglias too...

Mingus兄那兒有提到Bertali的Chaconne,是最近古樂界裡開始常錄的一首曲子了。

當時也有補上一首義大利留英的作曲家Matteis的chaconne,這兒再次分享。那首是我在音樂會裡第一次聽到,後來找了youtube這個版本更喜歡。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KwobKWAc6k

橘子  (Mar 9, 11)
這套是新的:EMI,8張,比較便宜。
http://www.books.com.tw/exep/cdfile.php?item=0020135086

我的是這一套:EMI,6張,還比較貴。
http://www.books.com.tw/exep/cdfile.php?item=0020113284

新的多收了孟德爾頌協奏曲、多幾首貝多芬的奏鳴曲,巴哈無伴奏。這裡有普羅高飛夫一號協奏曲,但沒有二號協奏曲和奏鳴曲。

舊的多一些巴洛克的短曲,還有普羅高飛夫收了協奏曲二號跟奏鳴曲二號,沒有一號協奏曲。

他有更多散在各唱片公司的舊東西,我就沒有一一去找。

FYI。

Val  (Mar 9, 11)
我很喜歡看你的文章,不管是音樂或其他。喜歡聽李斯特好像是最近兩年才開始的,雖然很早就聽過奏鳴曲和巡禮之年,但是時間不到好像就是無緣,有些覺得太晦澀,有些又太膚淺。等時候到了,才覺得能把深淺共冶一爐的,才是李斯特的本貌。

Pollini在倫敦的音樂會似乎照常舉行,我看到了幾篇關於巴哈和貝多芬的樂評,舒伯特那場應該也已經過了。

Vitali的夏康聽過,雖然很好聽,總讓我想起笑傲江湖裏頭對莫大先生胡琴的批評。你的Milstein是哪套哪家出版的?我也想去買一套。

橘子  (Mar 9, 11)
題外話。

最近意外聽到義大利作曲家維大力Tomaso Antonio Vitali的夏康,這首相對於Bach和Hangel 冷門,不過好聽程度不相上下,被忽視的潛力股。想說閣下頗重夏康,提供參考。

我的是Milstein的套裝disc4。這是小提琴曲。

橘子  (Mar 8, 11)
嘿嘿,寫那麼多篇總有些還可以的吧??很高興得到讚美。

你想的事情我想應該會發生,尤其你坐得離鋼琴很近,可以看得很清楚,B小調是很好看的。

反過來說,可能如果光用聽的也許這曲子就沒太迷人了,畢竟就旋律而言,B小調沒有太美好的型態。

感動的途徑有百百種,感官牽動的越多很容易就被感動,但是少了一兩味,說不定可以從別條路徑得到感動也未必。不覺得反而很刺激嗎?

會這麼說,我也承認多少有點一廂情願作祟,畢竟這是我愛曲,光是前幾個弱音到帶出主題這幾十個小節,就足以感動我;每次聽這一段,總是令我有「天地有大美」的感受,是大塊文章。

感動我的地方是,這曲子讓我體會到李斯特相對深沉而且大器的一面,實在不拘於技巧而已,以及他對於鋼琴的企圖心與熱愛,後來知道這曲子是獻給舒曼的,如果再與舒曼回敬給李斯特的op17兩相對照,就又多種欣賞角度。就是他們兩個都非常神經質,儘管表面上好像差很多。

B小調還有一個我很喜歡的地方是每個人彈的差異都非常大。光這點就妙不可言了,怎麼會差異那麼大?時間長度也差非常多。能夠比較一下是滿有趣的,但或許不太適合從頭聽到尾的比較,畢竟這曲子中段部分相當幽暗且遍地暗礁,暗夜行路並不討喜啦。

基本上我寫那篇文章到現在,維持原來評等和看法,沒有新觀點。這些留言只能說是受您感召而refresh一下。若有重複部分也請包涵。

你提到POLLINI取消那場音樂會,不曉得他是否也取消倫敦場次?他今年在倫敦有一個完整的project,一共五場,二月有兩場,一個是貝多芬末三首,還有一個是二十世紀音樂家作品,是他強項。

真的,能有這麼多音樂會可聽,夫復何求啊。

Val  (Mar 8, 11)
到你那兒看了b小調那篇,寫得真好。我在這場音樂會以前已經很久沒聽b小調了,現在突然有衝動想把庫存找出來重聽。

我也在想另一個問題:如果這場音樂會我不是在現場聽,而是透過一般錄音水準的CD在家裏聽,我是不是還會有同樣的感動。我想鋼琴的音色變化與透明度會大幅減損,現場的生動感覺也會少很多,這樣的Kissin聽起來會不會技巧從容但是感覺冷淡?

能在現場聽到這場音樂會真的是很幸福。可惜Pollini取消了貝多芬末三首奏鳴曲那場音樂會,這個season買了票的音樂會只剩下四月底Marc-Andre Hamelin一場。

橘子  (Mar 8, 11)
真是感謝您仔細的描述啊,讓我大約聞香一下;吃不到豬肉想像一下豬排也是不錯的。

OK,所以他是把難曲彈得容易型的,那這樣的B小調應該是有意境的。我個人很偏愛這種表達的B小調,好比Arrau,覺得反而比彈得很炫的難一些。一般普遍認為Richter的B小調很優,主要就是他彈得快、彈得爆、非常炫,把難得曲子彈得超難,我想或許就是所說的「投入」與「熱情」吧。最好每個都像Bell拉琴,拉完香汗濕衣襟,簡直像是跑完馬拉松,可能這樣才足以按讚。

Kissin的確是節制型的,他的蕭邦也是節制,可是不損其張力啊,當然偶爾我也期待些標準蕭邦式的激情啦,但他就是個中規中舉的好學生,就是球路不刁鑽,但那就是Kissin啊。so what?

Kissin的音色、觸鍵和均衡度很傑出,很細緻,略為犧牲戲劇性的動態也是理所當然的。但無論如何,我覺得他的演奏會可說是展現了器樂的美好,怎麼樣都是一次愉悅的經驗。

上回他在倫敦的encore piece是Chopin Ballad No.1,很慷慨吧?也是個均衡偏理性的做法,但事後倫敦的樂評也持相當保留的態度,就一付見不得人家好的模樣。

非常欣賞閣下用「必殺」與「銷魂」兩詞分別形容Uchida和Kissin的弱音,誇張得有喜感。只能說你真的非常享受這個音樂會,而周圍的人都感同身受,真是夫復何求。

Val  (Mar 7, 11)
我非常喜歡這場音樂會,除了喜歡Kissin和他的演奏之外,也是因為曲目太帥了,我喜歡適當的搭配,炫技張揚與深情內斂都有,既不輕浮也不沉悶。

他的奏鳴曲開頭音有點弱,彈出了清楚的斷音。整體的速度算是挺快,但做了足夠的留白,所以感覺並不急躁。他彈得非常乾淨清晰,每個音符都清楚,即使是快速與賦格的段落。他的弱音雖然不像內田光子那麼必殺,但非常非常迷人銷魂。有件事我一直想請教專業鋼琴家,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在很大的音樂廳演奏,為了讓最遠的聽眾也能聽清楚最弱音,而特意把音量動態稍微拉平,要不然弱音不可能那麼清楚。Kissin的演奏風格應該算很克制,沒有忘形的壞音,最強的音也不會爆,最快的音也不會混。音響效果非常好,音色美極了,但這也許是因為我的座位離鋼琴近。

奏鳴曲,喪禮進行曲和奧伯曼山谷都非常戲劇性,他的演奏也非常有故事性,至少我覺得聽起來像是在說故事。他把這些難曲彈得像很容易,也許因為如此,很多人批評他冷感,機械化,不投入,我覺得非常不公平。我今天google了幾個倫敦的樂評,似乎對他都有類似的批評,還有人說他謝幕鞠躬前對觀眾深深一瞥的感覺有點怪異,真是要批評怎樣都能挑毛病。

他的Liebestraum精緻美麗得難以相信,聲音平衡極了,有意境而且不俗氣。

橘子  (Mar 7, 11)
他真的很棒,對吧?
我的感覺是他一整個成長也成熟了。
去年聽他的蕭邦也差不多你說的觀感,
音色和情緒很均衡,然後有技巧有美感。

紀辛還有一點就是態度好又溫和。
每首曲子不管彈過几百遍,都仍然sincere.
他還是鞠躬九十度吧?
跟他十幾歲時一模一樣。
去年在倫敦听,听眾愛死他了;讓倫敦听眾那麼熱情,很罕見。

你聽的這套曲目,真令我流口水,
尤其超技,逼小調和那首宗教什麼拉拉的(法文名記不太牢)
他竟然彈了b小調!!真好奇他一開始怎麼彈的,還有那段重複好幾次的主題怎麼表現?現場的音响性足夠嗎?動態是否夠強?他是道以忘技,聽起來不太難那樣,還是會把鋼琴彈爆?

看來encore piece沒彈compenella鐘,what a pity!
不過我想他的Liebestrum也會很美吧!

Wish I were there!

  加入討論留言
瓦哈拉首頁 前一則 後一則


All Rights Reserved TravelerEdge.com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