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站導覽 • 旅人群像 • 旅人行腳 首頁 • 旅人的台北印象 • 旅行行程規劃幫手 • 行李檢查清單 紅杉與國王峽谷 (Sequoia and Kings Canyon National Park) 峽島 (Channel Islands National Park) • 阿卡迪亞, 緬因 - 火島, 紐約 - 麥克亨利堡, 馬里蘭 - 阿薩提格, 維州-馬里蘭 • 仙納度, 維吉尼亞 - 威廉王子森林公園 , 維吉尼亞 - 藍嶺公園路, 維州-北卡 • 大煙山, 田納西 • 坎格瑞沼澤, 南卡 - 普拉斯基堡, 喬治亞 • 畢思肯, 佛羅里達 • 沼澤地, 佛羅里達 • 海龜, 佛羅里達 • 庫雅荷加谷, 俄亥俄 • 皇家島, 密西根 • 探險家, 明尼蘇達 • 猛獁洞窟, 肯塔基 - 傑佛遜國土擴張, 密蘇里 • 温泉, 阿肯色 • 羅斯福, 北達科塔 • 風穴, 南達科塔 • 惡地, 南達科塔 - 總統石像, 南達科塔 - 寶石洞窟, 南達科塔 • 瓜達洛普山, 德州 • 大彎, 德州 • 黃石, 懷俄明 • 大提頓, 懷俄明 - 魔鬼塔, 懷俄明 - 化石丘, 懷俄明 • 洛磯山, 科羅拉多 • 大沙丘, 科羅拉多 • 甘尼生黑峽谷, 科羅拉多 • 維德台地, 科羅拉多 - 恐龍, 科羅拉多 - 科羅拉多, 科羅拉多 - 佛羅瑞珊化石, 科羅拉多 • 卡爾斯貝洞窟, 新墨西哥 - 卡普林火山, 新墨西哥 - 白沙, 新墨西哥 - 阿茲特克廢墟, 新墨西哥 • 拱門, 猶他 • 布萊斯峽谷, 猶他 • 峽谷地, 猶他 • 頂礁, 猶他 • 錫安, 猶他 - Grand Staircase-Escalante - 天然石橋, 猶他 - 紀念谷, 猶他 - 包威爾湖, 猶他 • 大峽谷, 亞利桑那 • 石化森林, 亞利桑那 • 仙人掌, 亞利桑那 - Canyon de Chelly • 大盆地, 內華達 - 米德湖, 內華達 • 冰河, 蒙大拿 • 北瀑布, 華盛頓州 • 雷尼爾山, 華盛頓州 • 奧林匹克, 華盛頓州 • 火山湖, 奧勒岡 - 奧勒岡洞窟, 奧勒岡 • 紅木, 加州 - 火山岩床, 加州 • 拉森火山, 加州 • 優勝美地, 加州 - 莫諾湖, 加州 - 魔鬼柱, 加州 • 紅杉與國王峽谷, 加州 • 死谷, 加州 • 約書亞樹, 加州 • 峽島, 加州 • 紐約市 (New York City) • 巴爾的摩 (Baltimore) • 華盛頓特區 (Washington DC) • 拉斯維加斯 (Las Vegas) • 聖路易 (Saint Louis) • 紐奧良 (New Orleans) • 你也許不知道的國家公園 • 世界遺產 (World Heritage) • 各地美食 • 萊特建築之旅 • 佛羅里達 野生動物 • 四季之春天 • 四季之夏日美食 • 紐約市中城的耶誕節 • 紐約市植物園耶誕火車展 • 華盛頓特區櫻花季 • 華盛頓特區國家教堂的耶誕節 • 吃在華盛頓特區 • 國家耶誕樹 • 歐巴馬狂熱 總計 來訪人次
瓦哈拉的塗鴉簿 Juho Pohjonen Piano Recital, 01/29/2011 (Jan 30, 11) Couperin: Pièces de clavecin, Book 4: Ordre 27 in B minor
Ravel: Le Tombeau de Couperin
Handel: Keyboard Suite in B-flat major, Vol. 2, no. 1, HWV 434
Brahms: Variations and Fugue on a Theme by Handel in B-flat major, Op. 24
Juho Pohjonen
Terrace Theater, Kennedy Center
1/29/2011, 2:00 PM
本來該是Till Fellner的獨奏會彈一首海頓,舒曼兒時情景,和李斯特巡禮之年第二部義大利。音樂會前兩星期收到通知說Till Fellner因為手傷而取消了所有音樂會,主辦單位找了位年輕的芬蘭鋼琴家代替,排出了如上的曲目。我當然是沒聽說過這位鋼琴家,但看了曲目覺得相當有趣,所以沒去詢問退票事宜,決定還是去聽。
有點出乎意料,小演奏廳幾乎坐滿。鋼琴家不算英俊,相當削瘦修長,似乎相當拘謹,也沒有什麼表情,相當冷感,頗符合一般成見裏對北歐的觀感。
我很少聽到庫普蘭的音樂用鋼琴演奏,所以有點難評論彈得如何,但我覺得也許用大鍵琴感覺會更對。拉威爾的庫普蘭之墓我覺得演奏得似乎有點太僵硬,節拍和重音落點的控制有點過於嚴謹。我覺得拉威爾的音樂如果不能彈得有靈動的感覺,味道就有點不對。我覺得他的拉威爾節奏感不夠流暢,有點沉悶。整體來說我覺得上半場不夠精彩。
但是他近乎偏執的節拍控制在下半場的曲目就很適合,韓德爾相當流暢痛快,雖然中間有一些明顯的技術失誤。從韓德爾到布拉姆斯之間沒有停頓,乍聽之下像是主題的aria在變奏完又在重複一次,等布拉姆斯的第一個變奏出來我才意會到是因為兩首連成一氣,這個效果相當有趣。他演奏的韓德爾主題變奏雖然很難和Leon Fleisher或是Arrau等人在年輕力壯時的錄音相比,但是已經相當不錯,雖然幾乎是沒什麼火花或是個性,但是節拍嚴整,自然有種奇特的機械性美感。
他彈了兩首安可,第一首是拉威爾,第二首我聽不出來。那首拉威爾和庫普蘭之墓有同樣特質,我想我不喜歡他的拉威爾演奏。
算是令人滿意的音樂會,但我想我不會成為他的fan。
瓦哈拉首頁
前一則
後一則
加入討論留言 留言討論區 Val (Feb 12, 11)我剛收到mdt寄來的Pollini 1960蕭邦錄音,這張CD製作極差,聲音也極差,但應該是蕭邦大賽的錄音。剛好有Sonata No 2和op 44,順便聽一輪。Pollini的蕭邦從來就不會悲壯,蕭邦大賽時的演奏幾乎感覺不到他自己的感情,這是一種很有趣的詮釋方式。他的Sonata No 2非常凌厲,不能算是恐怖,但是感覺涼颼颼。他把謎般的第四樂章彈得無比清澄,我一直覺得他這個演奏該算是空前絕後。Op 44也相當率直,速度略快,有種奇特的壓迫感。 我手頭還有張1990年波蘭出的紀念CD,那張上面是Pollini和Argerich的蕭邦大賽錄音。不知是因為母帶受損還是新出的這張數位處理技術太差,舊的那張聲音好得多。Argerich的部分選了前奏曲末六首,練習曲Op 10 #1, #10,以及其他短曲。我覺得我喜歡他們蕭邦大賽某些曲子的現場錄音勝過他們後來在DG出的唱片,不知道是因為年輕氣盛,還是比賽現場有特別氣氛激發出特別的演奏。 我也一直有個不負責任的幻想:如果這兩個人參加同一屆的蕭邦大賽,結果如何可能難說得很。 橘子 (Feb 11, 11)你這是大哉問,我也同意,因為我也不懂。但所有的東方古典音樂「天才」對於切入古典音樂的想法都如出一轍。漫畫這樣畫,其實是反映現實。 在郎朗的傳記裡,也提到類似的事情。他,有你這樣的疑問;他的父親,就是會把參加西方知名鋼琴比賽當作是得到全世界肯定的舞台。所以父子關係出現很大的斷裂(這部分琴之森也有提及),根本無解;直到現在,再郎朗傳記裡,仍可感受到他對父親的冷淡。 如果我們是當事人,可就會理解了吧。 Val (Feb 11, 11)一開始的記者會也很有意思,誰能正確代言蕭邦,或者說蕭邦的演奏該要有什麼面貌風格,這是個很好的問題,當然漫畫裏只提出問題而沒給答案,事實上也沒有答案。漫畫裏好像有個評審說真正的蕭邦已經在樂譜裏,這當然不完全正確,否則mazurkas也不會那麼神秘難解。 不過作者的agenda其實也是用日本的觀點去質疑波蘭的權威立場,包括龐威的內心獨白(每個國家個人都有苦難...),都是在試圖把波蘭人的蕭邦變成全世界的蕭邦,為獨特觀點,或是東方民族的蕭邦演奏辯解。我覺得基本上這也沒錯,但是似乎太執著於蕭邦大賽。如果能夠接受鋼琴演奏沒有所謂第一第二或分數高低,又何必那麼在乎比賽結果?如果覺得波蘭觀點不能代表東方哲學美學,又為什麼要把蕭邦大賽當做是得到全世界肯定的舞台? 橘子 (Feb 9, 11)競技漫畫都這樣...慢得要命....而且兩個主角都還沒彈。 我買了漫畫,也看了連結上的電子掃描版。這個掃描版可惜中間騎縫處處理得不是很好,勉強可讀(不過也謝謝這個版主了,工程浩大!)看看以後能否找到再好一些的版本。 我還滿喜歡這一集的,尤其是一開始雨宮修平被天啟,東歐選手跟老師的互動,還有後面中國選手龐威的心路歷程。雖說老梗,不過這種舊曲調仍會打中我。 至於中段比賽,我邊看邊想,op44有那麼神嗎?二號奏鳴曲的送葬有那麼悲壯嗎?還真的想把op44找出來聽一聽。 有時候總是會聽得亂七八糟這樣,我若遇此狀況,大概就會放任亂聽,而且挑很吵很吵的聽,或者全聽很熟悉的舊曲調,諸如巴哈。 Val (Feb 9, 11)終於有新的可看,但是一集才交代了兩個人的第二輪比賽,看來後面還有得等。不過作者似乎是把真實世界的第二輪和第三輪合併了起來,這輪比完接下來應該就要彈協奏曲了。故事裏也果然用上了Op 33的第二首第三首順序對調的梗。 看完後突然有想聽蕭邦的慾望,最近聽的音樂真是毫無章法亂來。 橘子 (Feb 9, 11)別管Jazz不Jazz了。 先來看琴之森十七:http://tieba.baidu.com/f?kz=975372014 Val (Feb 6, 11)有時候音樂的感動不光是因為音樂本身,可能也因著聽音樂的時間場合心情,與一起聽的人是誰。Jazz像留白較多的畫,能讓聽的人加上自己的故事。也許年輕時比較容易因景因情而感動,與聽到的音樂結合成深刻的記憶。30歲以後才開始接觸一點點Jazz,聽音樂的心情不太一樣,已經沒那麼強烈的感受了。有些事該趁年輕,時間過了,就只會一點一點的損壞下去,如同村上春樹常說的。 suzy (Feb 6, 11)哈哈! 我有種特殊能力,悲慘的事情被我寫來都變得很好笑 或許太慢才開始寫,不然除了冬天外,我還蠻有資格寫夏天的.AZ的夏天不是普通的熱, 住過的人才知道,短暫停留的其實很難體會得到... ps/我們我說我們下一步是去挑戰冰旅館,不知道各位的反應是? 橘子 (Feb 6, 11)Billie Holiday不及普契尼來得感動,Bill Evans也不及蕭邦舒伯特來得感動。其實這兩個類比還滿適切的,雙方都有某種程度的接近,好比Lady Day如泣如訴、帶點碎念的唱腔,的確跟普契尼女主角在本質上有拼,Evans的抒情性格,也跟蕭邦舒伯特類似,可是一邊感動,一邊不感動。 這幾句話讓我想了一陣子。好幾個聽音樂的心動時刻,都是Jazz,可是的確與聽古典音樂不一樣。 之於我,Jazz的感動絕對不會是那種一針見血的心悸和激情和澎湃(可是古典音樂是),Jazz反而是暗香浮動月黃昏,情思綿綿、情意深深但不見波濤洶湧;反而可以很自在、很輕鬆,你說是也可以是,但說不是也沒甚麼關係,就一笑置之。 我想了一陣子,怎麼聽仍然會感動我的人聲,一是Johnny Hartman和Coltrane的專輯,一是Ella和Paul Smith的Intimate Ella。不只聲音,聲音以外的空白、換氣,還有器樂跟人聲的互動,以及歌詞,那不是像古典音樂那樣集中投下震撼彈,反而是這裡一點、那裡一點,拾綴而上的似有若無,或者也可能是帶點世故的過盡千帆。 其實說來汗顏,我大概兩年左右沒聽甚麼Jazz了,好多年前認真聽的時候也沒有聽很廣泛,非常挑食。有段時間好迷戀Billy Hilliday,但我後來發現Ella Fitzgerald才是我的歸屬。我也非常喜歡John Coltrane和Joe Pass,因為前者音樂充滿緩慢的思考,後者的吉他非常貼近、很有親密感。 我沒有要說服或挑戰你的意思,不過也因為你的回應,讓我再去想了些Jazz的經驗,也聽了一晚的Jazz,其實要謝謝你。不過仍覺自己太雞婆了些,畢竟跟你原來的文章一點都不搭嘎。 Val (Feb 6, 11)每次看你寫冬天的景象都有點黑色幽默的味道。 suzy (Feb 5, 11)其實不用度假飯店,中西部的房子有壁爐的比例很高. 可能因為天氣比較冷 說來我們耶誕節後去北密玩雪(冰釣,snow shoeing, snow board等等...),這裡的朋友聽到的反應大概是:第一時間以為我們瘋了,竟然還往北邊跑. 接著一想說: 啊對啦!明尼蘇達來的,這裡算溫暖的.... Val (Feb 5, 11)我聽Billie Holiday的感動遠不及聽Puccini的歌劇,聽Bill Evans的Alone也不及聽蕭邦舒伯特感動。可能是喜好與習慣在比較年輕時就已經成型,感受不到氣氛或故事就註定只能湊熱鬧聽聽而已。但挺喜歡Bill Evans Trio@Village Vanguard那兩張,和後來的Bill Evans Trio有很大差別,早逝的Scott La Faro真是凌厲。 Jazz適合雨雪霏霏的時候或是夜晚,加上煙或酒,小小頹廢慵懶。 也許因為我的Jazz幾乎全是LP,我覺得類比系統聲音的感覺比較對味,我也用真空管,我知道你說的感覺,這種事情只有自己聽過才知道。 橘子 (Feb 5, 11)你連結裡面那個雷尼爾山,真是太美了,山明水秀,簡直就像是月曆上的圖片。 記得要去體驗一下獨立木屋隱私而浪漫的經驗,不滑雪也沒關係吧,哈哈。相信一切都會值得的。 橘子 (Feb 4, 11)村上是開Jazz pub起家,不過小說裏古典音樂出現機率卻比較高。若提他小說裏的Jazz ,第一個想到便是「國境之南太陽之西」 ,其次是「東京奇譚集」。 其實jazz重感覺跟氛圍,一段音樂一個故事,聽開心嘛。有段時間有機會聽真空管和jazz LP ,那真是非常棒的組合,尤其聽人聲,無論男聲或女聲,均甜美如緞、絲絲入扣。 Val (Feb 4, 11)你說的雪夜是標準北地resort的景象,我雖然沒有在冬天下雪時去過,但即使在夏夜,高山上的旅店也是如此。通常旅館大廳有兩三層樓的挑高,巨大的壁爐燃燒著橡木或其他木材,霹啪聲響伴隨著硬木燃燒的香氣,獸皮地毯,前人狩獵留下的動物首級,現場演奏的爵士風鋼琴,旁邊的bar供應著whisky和啤酒。或者走到室外,抬頭看著滿天星斗,耳畔聽著高山積雪融化成溪澗的流水聲,那種感覺讓我覺得辛苦跋山涉水是值得的。我們去年夏天去的雷尼爾山 http://tw.traveleredge.com/USNP/Mount_Rainier/ 和冰河國家公園就給我這樣的經驗。 很多滑雪resort的獨立木屋提供更隱私的經驗,可惜我不特別喜歡滑雪,沒有經驗過。不過我能想像那樣的場景,真的是非常浪漫的體驗。DC的雪夜是完全不同的感覺,最大的差別是雪如果下太大把屋頂下垮了,事後是自己要想辦法找人來修理。前年的大雪把我們的屋簷排水管給下塌掉,我們後來到夏天才找到人來幫我們換好。 我也覺得Jazz是非常適合的音樂,我聽一點點Jazz,但起始點是拾村上春樹的牙慧,所以不敢妄論。 橘子 (Feb 3, 11)那天在hbo看電影,紅龍,有一幕男主角Ralph Finnes帶女主角Alice Watson在雪夜裏到他家,聽Jazz,氣氛相當不賴。 我沒有經過雪夜,總覺得熊熊烈火的壁爐、獸皮地毯、威士忌&Jazz「好像是」標準配備,哈哈,應該是我不當聯想。 你提的那個軟體,我會弄來試試看,不然現在ringtone太小聲了。 前陣子買了Till Fillner的巴哈創意曲和部份組曲,同樣是片刻歡愉。若你哪天入手了partitas,聽了記得分享一下。 suzy (Feb 3, 11)原來如此. 我們這裡雖然下雪的情況比預報的好一點,不過也是夠壯烈的了! 昨天下午終於雪變下後開始鏟雪,鏟到差點雪盲. ..也是夠折騰人的了 明天晚上還有一場.事實上我們二月份的節目還蠻密集的 Val (Feb 3, 11)suzy, 我們這兒沒受這場風雪影響,星期三只下雨,溫度很高,上星期的積雪化了大半,所以Joshua Bell很幸運完成了他的音樂會。其實我沒買這場的票,只是根據email得知的。 Happy new year to you, too! Val (Feb 3, 11)橘, 剛看到amazon有Feltsman的partitas,可能會去買來聽。我也很喜歡partitas,雖然我知道如果Deadlockcp看到會搖頭嘆氣,不過還是要說我很喜歡Pinnock演奏大鍵琴的錄音。沒辦法,有些東西偶然在二手CD碰到買了也只能說是緣份。 我是用Audacity處理音樂檔的,這個軟體免費下載而且功能強大,可以做copy/paste/cut,也可以做fade out的效果,或是等化,放大音量,能夠很方便把wav或mp3檔截下想要用的30秒,再save成wav或mp3。等我有空要把Prokofiev Concerto No 2的第四樂章cadenza拿來當ringtone。 大風雪最搭的音樂,我覺得,是俄羅斯那票交響曲,比如Tchaikovsky No 4,Shostakovich No 5, 7, etc,大部分是第一或最末樂章感覺最合,常覺得那些音樂根本就是暴風雪的場景,尤其是冷戰時期蘇聯樂團的弦樂與銅管音色。這種是適合吹大風,而且降雪速度很快的風雪,那種吞沒大地,鬼哭神嚎的感覺。 並不是所有的風雪都像這樣慘烈,常常雪是靜靜地下,很細緻,很溫柔,但是連續下很長的時間,鳥飛絕,人縱滅。我喜歡這種雪,喜歡那種寂靜的感覺,彷彿連雪花飄落的聲音都能聽見。這時候聽音樂我會選Tchaikovsky的弦樂小夜曲,Grieg的Holberg組曲,Sibelius的黃泉天鵝,憂傷圓舞曲,以及我最愛但不常聽的胡桃鉗雪花圓舞曲。 現實世界並不總是這麼浪漫,比如像上星期那場暴風雪,在我剛貼完後驅車的詛咒那篇之後不到半小時我們這裏就停電了,自然也就沒音樂可聽。這場停電持續了一天,在這種天氣停電可一點都不有趣。 suzy (Feb 3, 11)so did Bell have his concert performance last night? happy lunar new year!! 橘子 (Feb 2, 11)跟你說,我找不到Feltsman的partitas,mdt說絕版了,還滿好奇是怎樣,因為很喜歡那曲子。至於賦格的藝術,也不是說多神啦,我喜歡變奏的節奏感,嗯,有机會可聽聽看。 我現在的ringtone是Prokofiev piano sonata no.2 mvt.4, 每次鈴聲響起,同事都怪異地看我,哈哈。ㄟ,但你的不會太小聲嗎?我的聲音有夠小。 順問一句,很好奇大風雪裏聽音樂什麼感受?不曉得聽什麼最搭? Val (Feb 2, 11)我買了平均律但沒買賦格藝術,以前聽過幾個演奏,包括鋼琴管風琴室內樂,都沒聽出特別感覺。Feltsman的真的那麼神奇嗎?等下次再來買。 前陣子去紐澤西兩趟,在Princeton買了不少二手唱片CD,Prokofiev的小提琴協奏曲/奏鳴曲都好聽,我買到的是Joshua Bell演奏,很不錯聽。弦樂四重奏和雙小提琴奏鳴曲也好聽,我買到的是Emerson Quartet。聽多了鋼琴,改變一下口味挺好。還買了戰爭與和平,出乎意料的容易接受,也很好聽。 我現在用的ringtone是英國組曲三號的嘉禾二號,上次同事聽到還問起是什麼曲子。我覺得tic-toc-choc很適合當ringtone,上回在你那兒看到我就在想這真是好主意。我還把韓德爾夏康截了段很昂揚的變奏用來當鬧鈴,聽到絕對會嚇醒,不會賴床。 suzy (Feb 2, 11)不過我們聽不成馬勒八號了! 音樂會取消...雖然那本來是三月的... suzy (Feb 2, 11)還蠻幸運的!音樂會聽成了(昨晚簡單記下感想),今天還停課一整天! 喔耶! 橘子 (Feb 1, 11)忘記提一句。 那個庫普蘭,很適合當ringtone喔;但Prokofiev不太適合,當ringtone聽來滿詭異的。 橘子 (Feb 1, 11)嘿,Tharaud那三張有出成一套?那你這樣買真划算。 我打算買Rameau那張,另兩張都有了。 費爾茲曼的巴哈我也很喜歡,記得當時在唱片行聽郭德堡,聽了兩句就決定要買。咦,你有買他彈的"賦格的藝術"?這張滿刻苦銘心的喔。 他的貝多芬最後三首,嗯.....覺得技巧足夠但少點境界,好像太聰明了點。尤其三十二第二樂章,賦格少些節奏感,近結尾處一段顫音有點不均勻。三十一這曲我很愛,但也沒有太多驚喜。 不過這與我對貝多芬的想像有關,最近總希望遇見更樸素,用你的話可能是--平淡如水--的貝多芬。 Prokofiev,Janis的套裝協奏曲已到手,還買了好幾張李希特六零七零時彈的版本。下一批等年後再下單了。 Val (Feb 1, 11)suzy, 這讓我想到運氣不佳的Joshua Bell,他上星期的音樂會因為DC的暴風雪加上停電,改期到2/2,但是今天明天似乎要下冰雨,不知道能不能開得成。想起去年我聽他的音樂會,印象裏也因為下雪而改期。 Val (Feb 1, 11)剛上amazon買了,三張一套包括了Couperin, Rameau & Bach,挺划算的價格,等聽了如果喜歡再去買他的Ravel。 不過是不是刻骨銘心大概也要看曲子吧,巴洛克音樂似乎大部分就是要帶來片刻歡愉的。 在mdt買的終於寄到,非常喜歡Feltsman那幾張巴哈,尤其是Goldberg。平常聽音樂總是一面在看書或是看電腦,聽他的Goldberg我只聽了一兩個變奏就忍不住抬起頭,雖然只能看到我的音響,還是傻傻盯著繼續聽。不過巴哈鍵盤樂難道沒有標準譜嗎?我是說,為什麼可以把高音聲部再提高八度呢?不過我很喜歡這樣的效果。 我也挺喜歡他的貝多芬,最後三首相當精彩,但是28 / 29那張我不喜歡,覺得他的op 101太扭捏,op 106氣勢不夠。錄音相當好,我喜歡鋼琴顆粒的凝聚感,動態也很真實。 我不喜歡他的Prokofiev Concerto #2,很怪異的感覺,似乎是想太多,過度詮釋。 suzy (Jan 31, 11)我們明天要去聽演奏會了!不過天氣預報有大風雪,去不去得成還不明朗... 橘子巴哈 (Jan 31, 11)可以試一下Tharaud,他是鋼琴版的Couperin. 他也有張Rameau, 最近想買來試試。 Tharaud給我的感覺是,未必刻骨銘心,但足以片刻歡愉。而且唱片公司精心打造,他的唱片設計都不賴。 加入討論留言
瓦哈拉首頁
前一則
後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