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行腳
  
  
 • 網站導覽
 • 旅人群像
 • 旅人行腳   首頁
 • 旅人的台北印象
 • 旅行行程規劃幫手
 • 行李檢查清單
畢思肯 (Biscayne National Park)

火島 (Fire Island National Seashore)

 • 留言討論區
 - 吃吃喝喝的討論
 - 網站技術討論
   新留言:(12/08 以後)
懷恩堂週五音樂會 8/9/2024 王傑 中提琴  (12/20)
總計 來訪人次
瓦哈拉的塗鴉簿  蕭邦的馬厝卡  (Nov 26, 10)

馬厝卡(Mazurka)在蕭邦的音樂裏似乎是個有點尷尬的存在。不信?找個喜愛蕭邦音樂的人,問他最喜歡哪首馬厝卡。或者去唱片行,規模大些的大概不難發現超過十種以上的練習曲,前奏曲,夜曲,敘事曲,奏鳴曲,協奏曲等等,但是馬厝卡似乎是被拿來湊數的,那些大家熟悉的蕭邦鋼琴家也很少有人出馬厝卡專輯的,出版了的也賣得很糟,不是絕版已久,就是被打入蕭邦大全集裏當陪嫁。

馬厝卡基本上是三拍子的舞曲,但是和圓舞曲不同,馬厝卡的重音常在第二或第三拍,不但節拍不平整,有時重音的落點還會改變。如果照著譜上的拍子彈就變成了圓舞曲,但是彈性速度或重音節拍用過頭的話聽起來又是完全怪異。馬厝卡比起其他的蕭邦鋼琴曲來說應該算直接而單純,因為太單純,鋼琴家苦心孤詣練成的必殺絕技幾乎派不上用場,只能靠節奏感的掌握與對音樂的感受與說故事的能力。我覺得馬厝卡另一個特點是對音量與音色控制有很大的要求,其他的蕭邦曲子也許可以靠感情充沛以情取勝(像敘事曲夜曲),或是用技巧來嚇人(像練習曲),或是雙管齊下,但在馬厝卡完全不適用。很多蕭邦名家留下馬厝卡錄音,有的聽了黯然,有的聽了銷魂。我覺得Rubinstein 1965/66的錄音節奏太過為了像馬厝卡而顯得不夠自然大氣,Horowitz的有馬厝卡節奏的味道但是感情面似乎太矯情做作,Michelangeli的纖細敏銳有出塵的意境,但他自顧自把馬厝卡彈成圓舞曲。

古早的蕭邦大師裏Ignaz Friedman是一絕,他所有的蕭邦演奏都有很強的風格,用強烈的節奏感與重音位置把音樂塑造出骨架。他的馬厝卡氣派極大,雖然不算細膩,但有種吸引人的陽性特質。不過他的節拍變化並不大,基本上幾乎全是把重音放在第二拍,並且把第二拍拉長。聽太多可能會覺得演奏方式如出一轍,但我找得到的一共也只有12首馬厝卡。Philips出的百大鋼琴家系列有他的錄音但已經絕版,網路下載也許還能找到。

傅聰的馬厝卡享有盛名已久,但不知為何非常難買。最早在Westminster出的LP就不說了,80年代的錄音有CD但是在Sony的目錄上絕版已久,最新的2005年在波蘭錄的雖然不容易找但至少還買得到。這個錄音是用復原的1849年古鋼琴演奏,聲音和現代鋼琴不太一樣,習慣後會覺得很好聽。我覺得音色變化相當豐富,而且動態相當好。雖然彈最強音可能不好聽,但是弱音能迷死人。傅聰的馬厝卡非常細膩動人,我覺得氣質上算是比較陰性,但是一點都不作態。似乎這琴表現弱音特別美,傅聰的演奏不但也充滿明暗強弱的對比,高低的旋律線竟似兩人對唱。有幾首馬厝卡裏頭有重複的小節,傅聰的演奏不是機械性重複,而能賦予每段深淺不一的感情。傅聰對馬厝卡節奏也有特別的掌握,從頭到尾是流動的,沒有固定的特徵,但是聽起來卻又自然無比。他的演奏有風骨,但是本質又非常浪漫。

Pollini直到最近的這張蕭邦專輯才有正式的馬厝卡錄音,他的四首Op 33並不特別強調馬厝卡的節奏,用了很節制的彈性速度。我在他的獨奏會聽過Op 33的演奏,我覺得CD雖然相當出色,但是現場那次有更高絕的意境。第四首因為比較長,也有比較完整的結構與情緒變化,所以比較常被演奏。前三首很短,主題簡單而且很多重複,其實並不討好。我無法精確形容Pollini的演奏,但那很像是吹口仙氣把生命帶進音樂讓它活了起來,並且賦予它喜樂哀傷的感情,但是魔術師只是遠遠的施以魔法,卻並非把自己展現在觀眾面前。

蕭邦的馬厝卡像是一個個小劇場,每個劇場裏表演者自顧自演著悲歡離合陰晴圓缺,也不管有沒有觀眾,有沒有燈火。偶然路過的人,趕巧碰上燈火輝煌或燭影搖曳,就著不同亮度看到一幕幕不同的戲。火光熄滅後你知道舞台上的人還在繼續表演著,你只是偶然瞥見吉光片羽間短短的一幕,也知道他們從來都不是為了觀眾而表演。


瓦哈拉首頁 前一則 後一則
加入討論留言
留言討論區

目前尚無留言。

  加入討論留言
瓦哈拉首頁 前一則 後一則


All Rights Reserved TravelerEdge.com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