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行腳 |
瓦哈拉的塗鴉簿 NSO Eschenbach / Mozart #34, Mahler #5 (Oct 18, 10) | ||||||||||||||||||||||||||||||||||||||||||||||||||||
Eschenbach, conductor 10/14/2010 7:00 PM Kennedy Center Mozart Symphony No 34 Mahler Symphony No 5 這是NSO新任總監上任後的第三場音樂會。原本排的是全本馬勒,上半場應該是悼亡兒之歌,結果原定要來演出的次女高音因為簽證問題被迫取消,節目也改成莫札特。 莫札特和馬勒並不是那麼有一致性的組合,但分開在上下半場也無不妥。有點驚訝的是這首莫札特的編制竟然很大,舞台應該是為馬勒做了安排,而上半場團員就幾乎把舞台佔滿。 我不特別喜歡莫札特的交響曲,但這個演奏一開始就讓我有點驚喜,合奏的默契好極了,弦樂部似乎比以前進步很多,我相信這是指揮的功勞。整首曲子雖然並不特別令人興奮,但是很愉快而流暢。 下半場的馬勒其實相當好,從技術上來說,樂團合奏能力極佳,聲部平衡也做得不錯,多個聲部間的呼應消長都控制得很好,動態對比也相當驚人。NSO的演奏能力也似乎比以前進步許多,銅管非常出色,大提琴也很突出。整體來說,指揮的控制力很強,而樂團也能夠精確執行。 可惜總是有but。我想這有可能是我個人的問題,我太常聽馬勒,也常聽不同指揮不同風格的同一首交響曲錄音。因為太常聽,已經有點麻痺,很少有新的演奏讓我聽了會興奮的。這場馬勒讓我覺得技術上有到位,但無法讓我感動。Eschenbach的速度算相當慢,我不討厭慢的馬勒,但我覺得慢速是在考驗指揮,相對快速基本上是比較在考驗樂團的獨奏合奏能力。Eschenbach的選擇也許是因為他個人覺得慢一點才對,也許是考慮到樂團的能力(NSO畢竟不算是頂尖樂團),我希望有人問他這個問題,但我沒看到其他樂評有提及。慢速的演奏要能維持張力並持續聽者的注意力其實相當困難,而且很難討好。能做得到的,像Celibidache,或是Bernstein晚年的馬勒,都有種特殊的魔力。很可惜的是我不覺得Eschenbach的馬勒五號做到這一點。我猜他是想要做出一種比較多變化的,感性的,思考的馬勒,但是他對速度的控制無法做到一種連貫,持續而一致的中心主題。他有很多精美的片段,但是沒能統合起來:至少我沒有能從頭到尾維持同樣的專注與熱情。 用比較刻薄的比喻,我覺得這像是過熟的牛排:有些部分還很可口,但是整體有缺憾,而你知道如果烹調過程做一些改變這很有可能是餐美食。 但是我認為Eschenbach的時代是值得期待的。他對曲目的選擇雖然有點好大喜功的嫌疑(第一場上貝多芬九號,第二場上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與布魯克納,這是第三場,明年初已經排了的還包括梅湘的Turangalila),但他也的確把樂團操到能上台演出這些大曲。 | ||||||||||||||||||||||||||||||||||||||||||||||||||||
瓦哈拉首頁 | 前一則 | 後一則 | ||||||||||||||||||||||||||||||||||||||||||||||||||
| ||||||||||||||||||||||||||||||||||||||||||||||||||||
瓦哈拉首頁 | 前一則 | 後一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