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行腳 |
瓦哈拉的塗鴉簿 夏康 (Apr 30, 10) | ||||||||||||||||||||||||||||||||||||||||||||||||||||||||||||||||||||||||||||||||||||||||
夏康(Chaconne)這種曲式似乎是不可能寫出氣氛歡愉的舞曲,所有我聽過的都多少帶著點哀愁。大部分寫夏康的作曲家讓哀愁的氣氛從頭濃烈到結束而不做轉折,這些曲子美則美矣,但是沒有情緒上的出口,不能多聽。貝多芬是寫變奏曲的大行家,也留下一首夏康形式的WoO 80。他的人格特質當然是不會寫出沉溺陰鬱的音樂,不過這首曲子既不像他其他的鋼琴變奏曲那麼陽剛,也不像標準的夏康那麼陰柔,倒像是他為了挑戰這種曲式所做的作業。如果聽之前沒心理準備,很可能會被突如其來的鋼琴強音嚇到。 第一次注意到夏康這種形式的音樂應該是在聽布拉姆斯四號,讓人費解的第四樂章。從蒼涼的主題開始,一段段的變奏或激越或低迴,但是執拗的主題始終隱藏在低音部,如鬼魅般不去。結束前主題回到銅管部,然後在最高潮時音樂突然停止。這首最後交響曲不像是作曲家的宣言或是總結,反而像是留下了一堆問號。 後來聽巴哈的小提琴獨奏,注意到Partita no 2裏頭那段規模宏大但是又極優美的曲子,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也是一首夏康。獨奏小提琴音色既熱情又冷漠,曲意既孤高又懷著期盼,像充滿矛盾但又再自然不過。我尤其喜歡中間的變調(Milstein版大約7:00處),從前半的陰沉轉為開朗,如快雪時晴。即使後來又變回陰霾滿天,似乎感覺上比較能承受生命輕重。 韓德爾的G大調夏康HWV 435給我不同的感動。莊嚴的開頭宛如聖樂,然後主題出現,開始變奏,裝飾音愈漸繁複,速度愈來愈快,音量也逐漸變大,正當預期高潮來臨時,突然轉成小調變奏,速度變得極慢,繁複的裝飾音也回歸到極簡,像從雲端摔回人世。接下來的變奏慢慢回復生氣,累積能量,速度漸快音量漸強,直到演奏的極限,再也不能更快更強時,一個短暫的休止後,唱出最後一句,彷彿整個天地都在共鳴。我最喜歡的演奏是 Lazar Berman 在 1978 Helsinki Festival 的電台廣播錄音,強韌的低音與明亮光輝的高音,不可思議的手指速度,毫無保留的投入,創造出一種幻境。 人聽音樂,在比較喜惡時,其實可能是在尋找自我投射的標的。 小樓一夜聽春雨。 | ||||||||||||||||||||||||||||||||||||||||||||||||||||||||||||||||||||||||||||||||||||||||
瓦哈拉首頁 | 前一則 | 後一則 | ||||||||||||||||||||||||||||||||||||||||||||||||||||||||||||||||||||||||||||||||||||||
| ||||||||||||||||||||||||||||||||||||||||||||||||||||||||||||||||||||||||||||||||||||||||
瓦哈拉首頁 | 前一則 | 後一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