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行腳
  
  
 • 網站導覽
 • 旅人群像
 • 旅人行腳   首頁
 • 旅人的台北印象
 • 旅行行程規劃幫手
 • 行李檢查清單
洛磯山 (Rocky Mountain National Park)

拉森火山 (Lassen Volcanic National Park)

 • 留言討論區
 - 吃吃喝喝的討論
 - 網站技術討論
總計 來訪人次
瓦哈拉的塗鴉簿  Maurizio Pollini, Oct 29, 2008  (Nov 2, 08)

Maurizio Pollini, piano

Beethoven Sonata No. 17 in D minor, Op. 31 No. 2

Sonata No. 23 in F minor, Op. 57

Schumann Fantasy in C Major, Op. 17

Chopin Four Mazurkas, Op. 33

Scherzo No. 2 in B-flat minor, Op. 31

Wednesday, October 29, 2008 at 8:00 PM

Music Center at Strathmore

這是近年來聽到最感人的鋼琴演奏。

我一直很喜歡有標題的那幾首貝多芬奏鳴曲,十七號 <暴風雨> 大概是我最早開始聽的幾首之一,也是從 Pollini 在1989年出的那張CD聽起。這首曲子非常神經質,結尾像個未解的謎。比起將近二十年前出的錄音,這天的演奏從容得多,沒那麼急燥與火氣,細節交代得更清楚,有些段落原本沒那麼突出的旋律線也被修出型來。二十三號 <熱情> 的演奏也有類似的特質,尤其第二樂章的變奏曲,非常有意境。夾在氣勢磅礡的兩個樂章間這段短小而平和的樂段以前常被我忽視,這天的演奏卻終於讓我感到它的不凡力量。我在大約十年前聽過 Pollini 另一場獨奏會上的 <熱情>,手頭也有幾年前出的CD上 Pollini 的錄音室和現場兩個版本,但是那三個演奏感覺上都比不上這天來得深刻感人。

<熱情> 我聽過的諸多版本裏頭我還是覺得沒一個比得上 Richter 在60年代RCA出的錄音,那樣驚人的力量,暴發性與顛狂。Pollini 的演奏具有不同的氣質,少了狂態,多點矜貴,一樣的投入。Pollini 常被許多人評論成技巧卓越但是演奏冷漠缺乏感情,我卻從來不覺得他的演奏機械化或是無機質。比起 Richter 或是 Argerich ,他大概永遠不會被形容成火熱,卻有不太一樣的熱情。

舒曼的鋼琴獨奏曲我從來沒能了解,所以也沒辦法多說什麼,但是 Pollini 那天的演奏真是精彩。

這場音樂會最大的驚奇是蕭邦的 Mazurkas 。在這以前,我唯一知道 Pollini 留下的 mazurka 錄音是他在蕭邦大賽彈的 Op 50 No. 3,聽後感想是肌肉有餘但是不解風情,他一定是想把它當練習曲來彈,而選了 mazurka 一定是因為蕭邦大賽的規定。當然,那是他十八歲時的事情了。將近五十年後他的音樂會上又出現 mazurka ,相當讓人好奇。不過我原先對 mazurka 就沒太大興趣,所以除了好奇外並沒有什麼期待。

我錯了。從音樂會結束後這四首 mazurka 的旋律就一直在腦中縈繞。

其實 mazurka 這類的舞曲真正難的地方不是修出旋律線,而是節奏感。精彩的演奏會讓人想跟著打拍子甚至動腳,乏味的演奏則像是演奏者跟著節拍器打拍子。那天的演奏除了掌握 mazurka 極特殊的節奏感之外,更營造出一種相當夢幻迷離的意境。我知道 mazurka 和夜曲的本質應該很不一樣,但是那天的演奏卻讓我想到夜曲,像夜中仙子獨舞。如果蕭邦的音樂被認為有詩意的話,我想我聽到的就是那樣的感覺。我並不是那種聽音樂時想像力過剩的人,所以那次的經驗非常特別。

我後來發現 Pollini 有張最新的錄音彈的是蕭邦 Op 33-36 38,其中也包括了這四首 mazurkas 。我買的CD還沒寄到,不過在Amazon上試聽片段,感覺好像比不上那天的現場演奏。等我聽過CD再來報告心得。

可能是因為對 mazurka 的印象太強烈,也可能是 Pollini 彈到這時候已經有點累了,我覺得最後的 scherzo 不怎麼精彩,有些段落的控制力好像已經不如先前幾首了。結束後的安可彈了三首,分別是兩首練習曲和一首夜曲。

有人會覺得同一個演奏家同一首曲子,有了CD幹嘛還要去聽現場音樂會。聽音樂會盼望的就是像這樣的意外,聽到和錄音室很不同的演奏。雖然不見得每次的音樂會都是驚喜,但這種事只要偶爾碰上一次,就夠回味個幾十年了。

Maurizio Pollini, Oct 29, 2008

因為先前音樂會碰上有簽名會,這次我有備而來,果然宣布音樂會結束後 Pollini 會簽CD,不過一人限一張,而且不能照相。別人都是當場買CD,只有我帶了盒裝的唱片來。Pollini 已經老了,和唱片上年輕時的風采帥氣已經差很遠了。他看到我拿來的唱片愣了一下,但是沒多說什麼。

後記:

我後來用Google找網路上對這場音樂會的樂評,找到Washington Post的文章和這篇:Maurizio Pollini at Strathmore ,也看了這次美國巡迴在New York City Carnegie Hall和Chicago演出的樂評,發現大家的說法好像都差不多,都用客氣的講法說 Pollini 已經老了,演奏時有彈錯音之類的瑕疵。其實我從92年開始聽他的音樂會,從來不覺得他吸引人的地方是完美無瑕,而且每個鋼琴家的音樂會都多多少少有些瑕疵。那天的曲目裏我的確有聽出貝多芬那兩首有些彈錯的地方,但我根本不認為對整體聆聽經驗有任何影響。基本上我花錢去聽音樂會是因為我喜歡演奏者,而不是存心去找岔踢館。如果要聽沒錯誤的演奏,真的應該在家聽CD就算了。另外那篇文章提到舒曼的第二樂章結束就有觀眾”走火”鼓掌,我雖然也有點介意這種白目觀眾,但是總比那種沒關手機而演奏中途響起要來得好多了。

Washington Post的文章還提到 Pollini 的鋼琴是特調的,並且帶著自己的琴巡迴演出。不過不同的文章對他的琴的音色有不同說法,有人說聲音比較溫暖醇厚,有人說音質比較清亮,甚至說因為低頻共振比較小,所以彈貝多芬的厚實度比較不足。我的本事實在是沒大到能分辨不同的鋼琴,不過在我的座位(Grand Tier front center)聽起來,我覺得兩首貝多芬的動態好像不太夠,也就是說強音的音量有點不夠強。這有幾個可能的解釋,一是我潛意識裏夢想的是 Richter 坐在那裏彈琴但是沒聽到那樣的聲音,另一則是座位不佳或音樂廳設計不佳。我第一次在Strathmore聽音樂會,對場地不熟。不過前幾天到朋友家出公差偶然聊起,她也去聽了同場音樂會,不過人家是買最貴的票坐Orchestra前段中央,據她說鋼琴強音如雷鳴,所以問題大概是我太小氣,坐得離鋼琴太遠。

雖然對強音有點慾求不滿,但是那天 Pollini 彈的弱音真是漂亮極了。我收到了那張Chopin Op. 32-36, 38的CD,立刻放了那四首Mazurkas來聽,確認了感覺和那天相差很遠。如果硬要具體描述主要差別,我想是弱音的音色,明暗變化層次,以及彈性速度。


瓦哈拉首頁 前一則 後一則
加入討論留言
留言討論區

Val  (Nov 4, 08)
Pollini非常professional,但是我不覺得他很有親和力,也不會和樂迷哈拉,不過我上次給他簽名就已經知道這件事了。

除了生日,我還有點相信星座。有好幾個我喜歡的音樂家是雙魚的,除了大家都知道的蕭邦之外,還包括鋼琴家 Lipatti, Richter,以及指揮 Kondrashin。這些人的音樂都有和其他同行相當不同的特質,或可稱之天份或是獨特的理解感受力。

(Nov 2, 08)
不準照相喔.........因為年紀的關係嗎?(不想留下有別於當年的風采帥氣的樣子?) 那比起來穆特就親合的多了呢!

我想愣住的應該不只他吧!其他排隊等簽名的觀眾看到你的黑膠唱片應該都很佩服吧!

我有個怪癖, 如果有可能,偏好和作曲者同國家或是語系的演奏者. 我的貝多芬因此是Alfred Brendel的. 不過剛剛發現 他和Pollini都是1/5出生的, 難到那天特別容易出鋼琴演奏家?

Val  (Oct 15, 08)
這是買了票要去聽,但是還沒發生的音樂會。先寫下來,才能強迫自己聽完後回來寫感想,要不然很多東西一偷懶,事後就忘了。

Suzy  (Oct 14, 08)
ㄟ 這篇是怎樣? 只是先預告音樂會的曲目嗎?

  加入討論留言
瓦哈拉首頁 前一則 後一則


All Rights Reserved TravelerEdge.com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