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行腳
  
  
 • 網站導覽
 • 旅人群像
 • 旅人行腳   首頁
 • 旅人的台北印象
 • 旅行行程規劃幫手
 • 行李檢查清單
石化森林 (Petrified Forest National Park)

卡爾斯貝洞窟 (Carlsbad Caverns National Park)

 • 留言討論區
 - 吃吃喝喝的討論
 - 網站技術討論
   新留言:(04/04 以後)
Remembering Pollini  (04/11)
日本動畫裡的古典音樂鋼琴  (04/09)
讚美  (04/08)
   新網誌:(04/04 以後)
瓦哈拉  (04/08)
總計 來訪人次
瓦哈拉的塗鴉簿  行星組曲 EMI ASD 3002  (Sep 30, 04)
行星組曲 EMI ASD 3002

Holst The Planets, Previn/LSO, EMI ASD 3002

霍爾斯特的行星組曲大概算科幻太空音樂的老祖了。雖然是以各行星為名,其實內在情感仍是以神話裏同名的神祇個性為主軸發展,用音樂描寫情境,是很標準的標題音樂。

第一段的火星,在陰沉的管樂主旋律之上,浮動的是急促的撥弦,傳達出難以壓抑的騷動不安和山雨欲來的氣氛,非常貼切副標題的”帶來戰爭的人”。

最受歡迎的段落大概是木星,副標題是”帶來喜悅的人”。快節奏加上強勢管樂的開場營造出節慶般的氣氛,而中間速度轉慢後,弦樂部帶出的另一主題,卻一轉為莊嚴肅穆的堂堂氣象,然後再回歸原主題,在一片歡騰聲中收尾。

這張唱片是普列文指揮倫敦交響樂團。他在70年代在EMI與同樂團留下的錄音,管弦樂豐富多變的音色被優秀的錄音師完全紀錄,最出色的是弦樂的質感,如絲綢般甜美生動,完全就像在音樂廳聽樂團現場演奏。同樣的錄音我也有CD版,打個比方,現場音樂之於唱片(類比訊號)之於CD(數位訊號)就好像在非洲的野生動物之於動物園裏的動物之於標本。

順便說些題外話。前幾年唱片業窮極無聊時,拿老錄音拼湊出一大堆大雜燴專輯,基本上也就是抓十幾段大眾名曲的片段,再安個不知所云的名字(比如夏日午後的雙魚座心情)。我後來看到最嘆為觀止的專輯名稱是”男同性戀的纏綿音樂”。不知道是不是真有消費者照方抓藥。如果他們的行銷成功的話,也許會有人把行星組曲重新包裝為"Music for steamy foreplay with alien lovers"。


瓦哈拉首頁 前一則 後一則
加入討論留言
留言討論區

瓦哈拉  (Aug 10, 05)
mp3的話,延續原來的比喻,我想它大概像化石吧。標本還只是沒有生命,但乍看也還像樣。化石的話就需要有很好的想像力才能猜出原來該有的樣子,還很有可能大錯特錯。mp3這種規格用來聽流行歌曲還馬馬虎虎,聽古典樂不如死了算了。

其實聽”現場錄音”的cd和在音樂廳聽現場還是有很大的差異。現場音樂還有集體感動的效果,好的演奏聽到入神時會覺得和演奏家感情一致,畢竟你們是在同一個地方呼吸同樣的空氣。再打個比方,現場錄音和現場的差別有點像照片之於風景。沒機會常去大峽谷的人還是可以看看照片,但再好的照片都少了點感覺。幾乎所有現場錄音都會把演奏完之後的掌聲錄進去,而聽cd的人幾乎毫無例外的會覺得掌聲很無趣,但是在現場聽音樂會的人卻很可能不停鼓掌五分鐘以上而依然興奮。

當然啦,我的意思是如果聽了一場精彩的演奏的話。聽現場要承擔的風險是如果碰到很糟的演奏不能去換一張cd,甚至在中場休息或結束前還不能離場。這種音樂會我也不是沒碰到過...

suzy  (Aug 10, 05)
看你的比喻很有趣 不知道你會如何比喻mp3之於CD?

我一般是必較不喜歡買音樂會版的 現場聽例外
因為有些觀眾該死的股掌聲或是咳嗽聲 聽了真想把那些人拖出去槍斃:P 如果說有遺臭萬年的行徑 我猜就是這些不該咳嗽時咳嗽的人了 ...這麼說很嚴厲 不過完全是從欣賞音樂的角度來講的
當然例外的會有些想買的現場版 例如剛買的羅氏指揮柴氏六號即為一例

  加入討論留言
瓦哈拉首頁 前一則 後一則


All Rights Reserved TravelerEdge.com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