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行腳
  
  
 • 網站導覽
 • 旅人群像
 • 旅人行腳   首頁
 • 旅人的台北印象
 • 旅行行程規劃幫手
 • 行李檢查清單
探險家 (Voyageurs National Park)

紅木 (Redwood National Park)

 • 留言討論區
 - 吃吃喝喝的討論
 - 網站技術討論
總計 來訪人次
瓦哈拉的塗鴉簿  德布西前奏曲與其他關於音樂的討論  (Jan 13, 10)

一般來說,貝多芬以降的其他古典作曲家都有很大很大的Ego,他們的音樂裏充滿作曲家的個人感情甚至人生觀,往往聽音樂的人不用去看作曲家的傳記就能多多少少猜到作曲家的個性與人生際遇,聽音樂的人也很容易找到與自己契合的音樂去聽,而且很容易把自我也投射進音樂裏,容易產生感情感覺與共鳴。

Debussy的音樂似乎是完全不同的東西。不曉得是不是真的如此,我覺得Debussy的音樂,或是廣泛來說法國作曲家的音樂,很少把自我投射進去。這些作品的標題不會出現像”悲愴”或”狂喜”之類情緒性字眼,音樂本身通常也極其客觀與中性,你不太聽得出作曲家的喜怒哀樂,從音樂裏也找不到感情認同的標的。這一點與其他浪漫樂派的主流音樂很不一樣,我覺得我一開始聽Debussy和Ravel最大的障礙是不知道他們在幹什麼,想傳達些什麼感情。到很後來我才知道作品不見得都需要言之有物或文以載道,就像我小時候看人間詞話,不了解”寶簾閒掛小銀鉤”如何能與”霧失樓台,月迷津渡”相提並論。

不久前偶然看到稽康的”聲無哀樂論”,雖然中外古今的環境差異很大,但是關於音樂審美的論證非常有可看性。

再繼續說Debussy的前奏曲:

先說明我欣賞鋼琴獨奏錄音的美學觀點。對傳統的曲目(像貝多芬蕭邦)我對錄音音質很不挑剔,所以我會聽Schnabel的貝多芬奏鳴曲或是Lipatti甚至更古早的鋼琴家彈蕭邦。當然我會有點介意演奏技巧,但是我更在乎的是感情與整體感覺。但是對於像Debussy或Ravel,我會非常在乎音色明暗的微妙變化與動態對比,所以我幾乎無法接受音質太差的錄音。聽Debussy時我比較唯物,其他傳統音樂則較唯心。

我發現我很喜歡Gieseking的Mozart,但是不喜歡他的Debussy。這是我最早買的Debussy Preludes CD,當初好像是因為日本樂評把它當經典。除了音質太差之外,我還覺得他彈得有點悶。我想”中庸”應該算是客氣又不失公平的評語。我想我也許該去找出當年看的樂評,看是不是我聽漏了什麼或是有什麼誤解。我最近剛買到LP,聲音比CD自然得太多了,但仍無助於讓我改變看法。

Zimerman的錄音是非常難得的演奏超一流而且錄音又正確無比,很難想像DG也能錄出這樣的水準。看過一篇焦元浦的訪問,這錄音花了很長的時間不說,Zimerman還參與錄音後製技術工作,並且親自確認製作出的錄音在音響上重播的音效音質與現場無異。這套CD的動態極大,是觀眾席前排的音色。Zimerman不但演奏技巧超級而且很有想像力,Book 1 #5以鋼琴竟能做出類似撥弦的音效,#6表現出如萬徑人蹤滅般孤寂的無聲之聲,#10的莊嚴肅穆雍容,是我在任何其他錄音中沒聽到過的。

另一個我聽過演奏與錄音俱佳的版本是Vladimir Viardo。全集只用一張CD,優點是較便宜,缺點是我懷疑因為要放進一張CD所以可能彈得有點rush,像Sunken Cathedral只彈了5:15,不過聽起來並不會太趕。相當驚人的音色變化,雖然動態幅度與說服力可能略不及Zimerman。

Michelangeli的演奏也是被當作經典供奉的。錄音雖然沒那麼好,我不覺得我聽得出微妙的音色變化,但完全能聽出音樂的結構與精密控制。但不知道為什麼,我覺得他的演奏少了些想像力。這不是很正確的形容,但我覺得他好像是太硬派了些。他另一張同樣出名的Ravel Piano Concerto也給我同樣的感覺。我想”結構性”與”精密控制”在Debussy的音樂裏也許不應該那麼突出。

Francois的Chopin, Debussy, Ravel就算不能算絕品,至少也絕對是逸品。他有種特別的韻律感,有人用”醺然”來形容,雖然醺然聽起來像是喝醉酒或磕了藥。我覺得他的前奏曲”好像”有一點瑕疵,但是從頭聽來有種渾然天成的流暢感覺。

傅聰在Meridian和雨果各錄過一次全曲,兩張CD除了前奏曲還加上了練習曲。這兩個廠牌都以錄音效果出名,但是這兩個版本錄音都不突出,只能算到位。我喜歡傅聰的演奏,雖然我無法具體說出特色,演奏也沒那麼有個性,裏頭也許沒有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特質。傅聰自己比較滿意後來在雨果錄的,但我沒有逐曲比較過,我想應該差異不大。

Richter其實幾乎彈全了前奏曲,但是他從不彈任何全集。最完整的錄音應該是這個版本:Debussy: Preludes; L'Isle joyeuse; Chopin: Ballade No. 3; Scherzo No. 4; Etc.,算了算缺的只有Book 1 #8 (no surprise at all) 以及#12 Minstrel。歷史錄音,音效相當不好,但我願意接受。Richter的演奏向來極有個性,沒什麼中庸路線。Book 1我聽得比較熟,他的#9有點諧謔的開頭節奏,以及#10中間”鐘聲”的神奇效果,都讓我印象很深刻。我在台灣買到另一個罕見的版本是Richter在60年代巴黎的音樂會,包括了一首海頓的sonata和四首前奏曲(Book 1 #6, #7, #9, #10)。那張Vanguard出的CD錄音比較好,也是我所知唯二的Richter Sunken Cathedral錄音。

Marc-André Hamelin Marc-André Hamelin: No Limits - The World of the Piano, Vol. 2 好像只彈了Book 2,而且好像只有DVD沒有CD。這張DVD非常值得擁有,除了他超級無敵的Book 2演奏之外,裏頭還包括一些極有趣的小曲,以及訪問與示範。我知道這位鋼琴家是因為他替Zimerman代打的那場 音樂會 ,他那天彈了Book 2的幾首,讓我知道鋼琴家的功力與知名度是兩碼事。YouTube上能找到一些他的其他現場演奏,沒聽過他的應該去聽聽。

Pollini的Book 1我不怎麼喜歡。我覺得那好像也是有點缺乏想像力的演奏,而且錄音的音質有點怪,鋼琴的音色有點悶暗,也有點缺乏動態,像是在音樂廳頂樓後段最低價的座位聽到的鋼琴。


瓦哈拉首頁 前一則 後一則
加入討論留言
留言討論區

Val  (Jan 30, 12)
聽梅湘或是其他無調性的音樂的第一步就是不要執著於尋找旋律,因為根本就不存在。其次是不要刻意去尋找具象的東西,因為也不存在,不管標題說了些什麼。但也並不完全如此,至少他用他的方法試圖去具體描寫自然界的聲音,像鳥鳴。聽梅湘描寫自然的音樂首先要了解他對鳥鳴異乎尋常的喜愛,從星空到峽谷的這些段落幾乎都有鳥鳴聲,雖然我不確定我聽到的對不對,但你可以試著注意鋼琴的部分。

我不知道影片的內容是什麼,但如果真是具體的國家公園照片或影片,只會有誤導的作用。我認為梅湘寫景是以聽覺導向,完全不是視覺導向。如果真要有介紹或搭配的效果,用不同鳥鳴的錄音會比照片影片有效。

你如果能把自己放鬆,聽這組音樂有種很空靈的感覺。梅湘的自然世界裏沒有人,只有地水風火和野生動物。說來也許難以想像,我覺得很多段非常優美,雖然根本沒有旋律。

梅湘我聽得不算多,從星空到峽谷大概不算是容易入門的曲子,我覺得Turangalila Symphony可能比較容易接受。

suzy  (Jan 29, 12)
曲目是from canyon to stars......
不過,真慘,完全不懂如何欣賞. 我本來對Messiaen作品的旋律性就毫無期待,但是非常想一窺他音樂vs.顏色的境界,加上program上本來就提到會有影片,我以為影片會是zion np等與他標題相符的照片或影片,幫助聽者聯想併與音樂連結.可惜並非如此,甚至我覺得影片和音樂本身毫無關聯.而我資質駑鈍,完全沒辦法體會更別說欣賞了

這裡是討論區:http://umslobby.org/index.php/2012/01/people-are-talking-ums-presents-the-hamburg-symphony-orchestra-from-the-canyons-to-the-stars-7283?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ums-lobby-posts+%28UMS+Lobby+Posts%29


非常佩服你,我對音樂的接受度實在很窄...可否分享你在欣賞Messiaen作品的撇步? 對這種旋律性不高的曲目,我還沒找到接近他的方式...

Val  (Jan 29, 12)
Messiaen的什麼曲目?哪個團?在經濟這麼不景氣的年頭還敢排這種冷門作曲家還真是有種,我也挺好奇賣座如何。NSO最近在跳樓大拍賣這個樂季剩下的音樂會,Orchestra最後幾排只要$11,最好的區段只要$33,中等的$22,這是我至今所知最割喉的價格,我也趁火打劫,呃,共襄盛舉了好幾場的票。順便幫他們廣告一下:Eschenbach是很不錯的指揮,我覺得我到目前聽到他的音樂會水準都相當不錯。

其實二十世紀作曲家我挺喜歡蘇聯時代那些時運不濟作曲家的作品。Prokofiev和Shostakovich就不用說了,另一位叫Alfred Schnittke的我也非常喜歡,而且是聽過不少他的作品之後的喜歡。說起來我真是喜歡蘇聯政府,在他們專制獨裁之下給這些作曲家和音樂家更多創作和反抗的動力,那些作品真是情緒化又個性化,看看美國和解體後的俄羅斯,哪有什麼夠份量的作品。

因為你的留言我再看了下先前的留言,從上次到現在我還真是又聽了不少拉威爾的鋼琴獨奏曲。我聽了Entremont 2004年在Casavelle的雙CD: Philippe Entremont: Ravel Complete Piano Works ,非常喜歡而且大力推薦,要買要快,我懷疑已經絕版了。

拉威爾的鋼琴獨奏與其說是朦朧,我覺得更恰當的說法是迷惘加上愁悵和一絲精靈古怪,充滿了對舊時代的眷戀不捨,對新時代的期待和不確定。大部分的人可能是把夜之加斯巴和鏡子當做拉威爾的指標作品,我倒是會特別去聽早逝公主孔雀舞,庫普蘭之墓,和高雅感傷圓舞曲這幾首,我覺得鋼琴家對這幾首的演奏代表了他對拉威爾的認知。

除了Entremont的之外,我也極推薦Louis Lortie和Jean-Efflam Bavouzet的拉威爾,都是雙CD裝。我尤其推Louis Lortie的Ravel和他新的李斯特巡禮之年,除了喜歡他的演奏之外,Chandos的鋼琴錄音在我的音響上真實極了。

suzy  (Jan 29, 12)
繼昨晚的巴洛克音樂後,今天要去聽Messiaen的.都是這一季的新嘗試.

老實說,我有點擔心.......因為向來我對比較近代作曲家作的"古典"樂接受度不高...希望今晚能打破我這刻板印象

Val  (Mar 31, 10)
我聽過Perlemuter,是有點老式(或法國式),非常嚴謹端莊的演奏。他的錄音還找得到的不算太多,大部分可能是60年代前的單音錄音。Nimbus出的那兩張Ravel的錄音還算不錯,非常值得一聽。

Perlemuter是Ravel的學生,曾花了好幾個月時間去磨了所有的鋼琴獨奏,他的演奏風格應該是最接近Ravel的,但可惜現代錄音太少。

Entremont的我沒聽過,我對CBS / Sony出的唱片有很大的成見。

把Ravel的鋼琴獨奏全部拿來彈的人不多,如果你只有興趣聽Gaspard de la Nuit的話,Michelangelo的(菲力普百大鋼琴家系列,現場錄音)和Arrau的(1963年現場錄音)都非常值得推薦。Michelangelo的演奏與他的Debussy很像,極冷血不帶感情,技術也非人類,我沒聽過把絞首台那段的鐘聲彈得那麼均衡一致的。但我不確定這兩張CD是不是已經絕版。

我聽過Yvonne Lefebure彈的庫普蘭之墓,技巧也很嚇人。Amazon應該買得到,但是法版CD相當貴。

Pogorelich彈的Ravel也是經典,他有很驚人的音色控制,以及他自己獨特的詮釋,如果你不覺得他過度詮釋的話。

suzy  (Mar 29, 10)
看到有人在推薦Vlado Perlemuter 和 Philippe Entremont. 的拉威爾鋼琴, 請問Val "酒保"有接觸嗎? :P

Deadlockcp  (Mar 7, 10)
Halo,
一陣子沒來光顧,就多了好幾篇~~~

Boston我2001的時候花了一年的時間在MIT 那兒做暑期的大學生研究。印象非常好,當時還有幾乎每天寫日記,不過好像到後來越寫越慢,好像也不了了之了,要翻一下。當時還有跟同學們去走freedom trail,一個週末去逛一個。

中國菜的確很高水準,而且幾家飲茶都不錯。那時我爸媽來找我的時候,還帶他們到中國城又吃一次。還有,暑假的時候,Boston的7/4煙火是我看過規模最大的,好像至少有一小時,還配合Boston Pops的音樂同步。那時坐在MIT一個宿舍頂樓,可以直接看到放置煙火的船,所以非常清楚。

Boston其實不大,所以要走路很方便,不過更常看到大家坐地鐵---> the "T"

Chicago,雖然大學念UIUC,不過上去的次數不多。後來我妹也念UIUC,她畢業典禮的時候,我跟女友先在Chicago又好好逛了一便。Chicago的skyline其實很漂亮。話說,我父母研究所也是UIUC,所以我不到5歲時,也上過Sears Tower了哈~~
不過,冬天的Chicago是相當冷的,是有名的風城。

Seattle小時跟父母去過一次,不過第一次roadtrip也上去,所以印象很深。給我的感覺也是很不錯,只是開車方向很容易錯亂。有些路,開一開就沒了,要跨個河才會接回來。Seattle的中國城不大,不過飲茶的價錢也非常合理。Seattle跟Portland一樣,市中心的大眾運輸是不用錢的,所以是很方便的。其實,在Seattle的downtown走路很舒服。

New York,我跟Val的感覺類似,就是不大喜歡。當然,可提供的娛樂應該是最豐富的是不能相比的,不過~~~ 就是不喜歡那個整體感覺。

San Francisco,因為自己在這附近念書,所以要上去很方便。說實在,San Francisco其實我還真的蠻喜歡的。在這兒,不說原因了~~~

大城市裡,小時候去的不算的話,那上次跟女友橫跨美國的時候,經過的幾個大城市裡,還有Albuquerque,Oklahoma City,Little Rock, Memphis, Nashville。

其實裡面印象最舒服的,其實是Oklahoma City。說起來可能會有點驚訝,但次在那兒其實覺得除了整個城市算乾淨,old town 的 bricktown很有特色,還有個越南城,在路上那麼久第一次吃到亞洲式的Pho,很感動。不過,Oklahoma City應該就是個大城市,不像之前提到的幾個比較有特色是真的。Albuquerque 其實也是這樣的感覺,但感覺更亂。

說起來,沒有去過BSO,因為那時暑假,樂團都到Tanglewood了。念大學時,也沒去CSO,因為太遠了。不過,在UIUC念書的好處,就是國際樂團倒是會過來,所以有幸聽到Staatskapelle Dresden, London Symphony, Academy of Ancient Music等。

(Mar 4, 10)
澄清一下

我的意思不是指鈴木一郎是投手,而是他讓水手隊值得關注(對我而言...)

(Mar 4, 10)
我沒有去過芝加哥(都只是轉機), 所以也不知道會不會喜歡...

有不錯的樂團真的會更加吸引我,不過如果是常態性邀請各大樂團去表演也不錯,未必都要自己養(像是Ann Arbor, MI).

球隊的話嘛,我比較喜歡看棒球,尤其是很多人覺德無聊的投手戰:P . 所以有松版大甫,鈴木一郎,Randy Johnson還真分別幫我喜歡的三個都市加分了 ^^

籃球的話要看我家老爺了,我自己以前只關注PHX Suns.

Val  (Mar 2, 10)
我目前排前三喜歡的城市的話是Boston, Chicago, San Francisco。Seattle我還沒去過所以不知。我也覺得我喜愛的標準是自然與人文,此外應該要有不錯的管弦樂團和球隊(雖然我幾乎從不看運動)。

紐約是個我應該要很喜歡但卻不然的地方,我覺得它不夠漂亮,太無機,不適合長住,是那種你去得到自己要的東西就該走人的地方,像情人,長相左右也許是災難,但是多年後也許會忍不住向人說嘴自己當初如何如何。

我發現Chinatown髒亂臭的程度和該地中餐館水準成正比,像DC Chinatown算很整潔,但中餐館就不行。

(Mar 2, 10)
http://www.bso.org/bso/mods/perf_detail.jsp?pid=prod3240119

這是我們要去聽的節目單

(Mar 1, 10)
午餐時間上來,就發現你的回應了,真好!

另外兩個我喜歡的城市是舊金山與西雅圖. 舊金山算是我最早接觸的美國都市之一,以前公司在矽谷,每次來出差都飛到舊金山,週末就會去逛.

我喜歡的都市要漂亮(很可能是自然地形所致),要有點歷史遺跡可循,自然與人文兼具是也. Boston是這三個裡面最大的了,大抵來說我喜歡小鎮勝於都市. 紐約市我非常不能忍受,就如同我一直不喜歡台北市一樣,太擁擠了! LA也有類似的問題.

美國鮮有都市有歷史遺跡可循,所以我會喜歡的美國都市數目少是很自然的.相對上歐洲就太豐富了! 可以想像的,日本我最喜歡的都市是京都,其次是名古屋,然後大阪, 東京完全排不上名.

我有聽說New Orleans也是美國最值得拜訪的都市之一.上次去了一趟,不知怎地,我對它沒有特別感受. 可能街道很臭讓我無法喜愛. 講到街道臭, 我去歐美各國的都市.唯一破例我去China Town的是英國的曼徹斯特. 其他地方我都避之唯恐不及, 可能和China Town大部分很臭,不乾淨的環境有關 :P

Val  (Mar 1, 10)
我前幾年真該花點力氣把Boston的網頁寫下來,就不致於現在都想不太起來了。

我第一次到Boston吃的餐廳是在Quincy Market裏頭的Durgin Park (340 Faneuil Hall Market Place),那是個毫無裝潢,有如大眾食堂般的所在,生意極佳,我們吃了蒸龍蝦和prime rib的海陸大餐,非常豪情快意的吃法。價格不高但也不算太便宜,算值得去試一試。

另一家我常去的餐廳是Tapeo (268 Newbury Street),西班牙Tapas式餐廳,Tapas隨便什麼都好吃,海鮮飯 (paella) 也極可口,生意很好。

Chinatown的中餐館水準極高,但我以前常去的那家叫珍寶的據說已經關了。有家叫銀座的日本料理做得極好,是少數做龍蝦sashimi的店,不過老闆娘態度很惹厭,不知道這店現在還在不在。

好像是97還是98年秋天APHA在Boston開,我跟去住免費旅館,玩了將近一星期。我們住在convention center旁邊的旅館,白天我就一個人在街上漫無目的閒逛,晚餐就找家AAA tour book上覺得有趣的餐廳去吃,吃過幾家不錯的法式brasserie和南法料理,但現在都忘了店名。

除了蒸龍蝦和New England Clam Chowder之外,我最愛吃蒸steamer,這種蚌生來就是讓人蒸了吃的,不過沙很多,要先把外層皮膜剝掉,再在一起送上來的蒸蚌的水裏涮幾下再入口。這好像是有點地區性的東西,只有在康州和麻州才好吃,到紐澤西或馬里蘭雖然偶爾會看到,但吃起來不是那麼回事。

逛街除了Quincy Market之外,我很喜歡Prudential Center一帶用天橋連起來的那幾棟建築裏面的商場,而整條Newbury也很有得看。有時間亂逛的話也許會碰到一些很有特色的小店賣些很奇特的東西,完全不是Mall裏頭全國性連鎖商店能比的。我在BSO音樂廳附近亂逛時經過一家店從外頭看不出是賣什麼的店,正探頭探腦張望,店主人看到熱情邀我進去看看,原來是家極大,賣各種樂器和樂譜的店。

我沒去過BSO的音樂廳,聽說音效相當好。BSO現在的指揮是Levine嗎?

哈佛大學裏的玻璃花博物館值得去,搭地鐵最方便,進校園後隨便找個像當地人的問一下就知道在哪。

我個人對18, 19世紀那種三桅帆船有特別興趣,現在還看得到的好像只有在Boston和Baltimore。我印象裏在Boston亂逛時還經過一家展覽許多漂亮的帆船模型的藝廊,但忘了在哪。

你唯三喜歡的另兩個城市是哪?

日劇和卡通都在verycd.com / eMule下載,不過這種P2P的file sharing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要用的話最好是對電腦安全設定有些了解並且會設定這些P2P軟體。家裏網路有Firewall是必要條件,而且最好拿非正用的閒置電腦來下載。

(Feb 28, 10)
去哪看卡通版啊??

去Boston的行程大致決定了! 這是我第三次去,我家老爺第二次. 有什麼必吃餐廳要分享的嗎?Boston是我美國唯三喜歡的"城市"之一. 之前我家老爺因為是出差性質去 (這次也是,只是提前在前個週五就先過去,週末可以玩),哪都沒玩到看到,就不大以為然. 剛剛在排行程,發現很多有趣的東西,他總算有點了解我的想法了.

另,我們還訂了交響樂團的票呢! 去聽BSO的現場,這將是第一次.

ps/話說訂完CD後才想起來之前聽的strauss CD沒順便一起買,殘念...

Val  (Feb 28, 10)
多謝!

我們住紐澤西時常去Boston,搬家後這幾年還沒去過。我挺喜歡Boston,久沒去會想念。

我現在在看交響情人夢的卡通版,劇情和真人版不全一樣,音樂也不全一樣。真人版的音樂處理得比較細緻,但卡通也挺好看的。我從最末季看起,仍連載中還沒完。昨天看到第二季的巴黎篇,接下來才要看第一季。

suzy  (Feb 28, 10)
今天 從貴網站出發去買Francois的Chopin, Debussy, Ravel啦! 還有另外兩張左手的鋼琴作品

ps/ 你們有去過Boston嗎?

Val  (Feb 9, 10)
可惜這種天賦比較像是個體變異,而不是一個特定群體的共通現象。也就是說,即使他們能聽到音樂會感到特定顏色,但是每個人對同樣音樂所感到的顏色卻不一樣。

如果有相反的感受,也就是說聽到特定的頻率或和聲會產生特定的感覺(比如視覺的顏色形狀,嗅覺的氣味,etc)應該也很有趣。

suzy  (Feb 7, 10)
Val,

你之前提到把音樂和顏色做聯想是種天賦,我想你指的應該和這有關...

Sound → color synesthes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Synesthesia)

Deadlockcp  (Feb 4, 10)
嗯,二十世紀前專門寫給中提琴的音樂,雖然有,但主流的作曲家寫的音樂還是有限。

巴洛克的中提琴音樂其實也不多。最有名,也算是最早的之一,而且我也很喜歡的是Telemann寫的 中提琴 還有 雙中提琴 協奏曲。

接下來的時期,應該是Mozart給小提琴還有中提琴的Sinfonia Concertante,Berlioz的Harold in Italy。剩下有印象的曲子,都是室內樂裡中提琴有搶眼的部份。(Smetana的弦樂四重奏,Brahms的室內樂等)。

到了二十世紀,中提琴的曲目就變得很多了,不過有些曲子,說不定我也不一定聽得慣。我印象中,我很喜歡William Walton的那首中提琴協奏曲。剩下作曲家的協奏曲或室內樂,有時是聽過,但不全有印象。Hindemith 寫了大量的中提琴音樂,不過Hindemith我有很多他的音樂,但都沒真的好好接受呢。而且我猜可能妳也不會喜歡 呵~~~

回到viola d'amore, 我好像也沒有接受或不接受。曲子少到我自己沒有什麼感覺說~~~ 今天特地將Vivaldi的那張viola d'amore協奏曲集拿出來,聽了之後也沒有特別的感覺。多半是表演者有點小悶。

(Feb 3, 10)
前一陣子想找寫給中提琴的音樂,發現不大多. 今天後來突然想起巴洛克里也有用到,然後就想到說,這樣你應該有所接觸啊! 怎沒聽說你不習慣啊? XD

純粹好奇...

今天發現三張都是左手曲目的CD耶! 完蛋了,wish list愈來愈長,告訴自己要忍耐,得等到有好藉口才可以...

Deadlockcp  (Feb 3, 10)
suzy,
沒錯。viola d'amore的確在巴洛克音樂裡曾經盛行過,不過今天大多已不再用了。而且,留下的曲子不多。最有名的是Vivaldi寫的六首協奏曲。

它跟當初的viol樂器家族有許多地方類似的樣子。不過viol的音樂,有些人喜歡,不過許多音樂起伏不大,所以具有相當好的催眠功能 :p

viola d'amore的音樂我不多(本身市面上就不常見)。除了上述的vivaldi之外,還有幾位別的作曲家的零零散散的曲子也是有。另外,viola d'amore 低音 跟 高音的區域 的音色不大一樣,而且各有特色。Vivaldi的協奏曲裡主要是運用高音部份。

Telemann有一首三重協奏曲,給flute, oboe d'amore,還有viola d'amore 可聽到低音,比較「柔」的部份。

怎麼突然問起這個 :O

Val  (Feb 3, 10)
Brahms的交響曲我好像是倒過來聽的,先聽了Kleiber的四號,後來聽了Kleiber/Kondrashin/Barbirolli的二號,以及Kondrashin/Bohm的一號,再後來又聽了Celibidache的四號。其他成套不成套的我聽了很不少,這些是最喜歡的。我始終不喜歡三號,並且發現Brahms的交響曲,不同的指揮影響很大,我聽別人的交響曲時好像對指揮沒那麼強的好惡。

行星組曲我大概是高中開始聽的,但當時並不知道聽的是什麼。話說高三下學期習慣留在學校看書到九點多,每天晚餐到後門自助餐廳解決,自助餐廳每天放港劇,我們每天就按時去報到,看了劉德華版的神雕與鹿鼎。除了主題曲之外,聽最熟的就是無線港劇的片頭配樂,大學以後我才知道那是木星。

(Feb 3, 10)
Deadlockcp,

(在這裡發問有點不好意思,希望瓦哈拉別介意.)

我突然想到, Viola d'amore 不是有用在巴洛克音樂裡嗎? 那你一開始接觸到它的音色也會不習慣嗎?

suzy  (Feb 2, 10)
竟然發現這...好有趣!
德布西前奏曲《阿納卡普里的丘陵》:風格?美學?詮釋
http://nctur.lib.nctu.edu.tw/handle/987654321/10064

(Feb 2, 10)
我個人經驗是年紀(與經歷)有關. 布拉姆斯與馬勒的交響曲,我都是年紀比較大重新嘗試才喜歡上的. 我想年輕的時候我不是很能了解內斂的感覺,只是覺得他們交響曲很容易壓得我喘不過來. 所以相反的,布拉姆斯比較小編制例如匈牙利舞曲(勉強算室內樂)的曲目反而是我比較早喜歡上的. 我還曾經很納悶: 這麼難聽的一號交響曲怎麼可能和這麼好聽的匈牙利舞曲是同一人做的 :P 而他的鋼琴協奏曲我也是一次就能接受. 小提琴協奏曲的話第一次接觸沒有討厭,但也說不上喜歡....

又, 我覺得我懶病發作,可能不會寫下去的機會挺大的. 基本上我當時唸的音樂班是要用考的,所以二年級才開始. 但是不幸我的右手到三年級下或四年級上就摔斷,這對唸音樂的人是很慘的一件事.後來就轉到普通班. 國中還是唸普通班,考高中的時候繼參加普通聯招,也參加術科考試.因為我唸的高中(算是當地第一志願)也有音樂班, 我一直覺得我爸媽大概怕我考不上第一志願吧,所以也考術科因為音樂班對學科的要求比較低:P 不過既然普通科就上第一志願了,後來就完全與音樂班分道揚鑣.

而我小時後之所以開始學琴,原因有數,不過其中之一,我猜想啦,是因為我整個四歲都在生病,高燒不斷,我爸媽大概怕我燒成白癡,病好沒多久就開始學鋼琴,想探測我的學習能力. 我整個小學求學多災多難...不是一個普通慘字可以形容

(Feb 2, 10)
另一個是祖克曼! 不知道為什麼我老是忘記他 (冏)

....你看在此,我已經忘記過一次了 :P
http://tw.traveleredge.com/USNP/Traveler/Get_Note.asp?OWNER=Valhalla&ID=812

Deadlockcp  (Feb 2, 10)
嗯,所以還是跟學音樂的背景有若干的關係。

雖然第一個接觸的是貝多芬的絃樂四重奏,不過印象最深的一套是Brahms的室內樂全集,去德國當交換學生的時候,帶它跟Bruckner的交響集兩套當做伴我的音樂。當時全部的曲子裡也是純絃樂的比較慢接受,不過後來也都很喜愛了。

其實欣賞室內樂之後,就漸漸開始不聽那麼大的管絃樂作品了,也開始大量收集各人各派的室內樂了~~~ 開始喜歡可以清楚聽到各樂器的感覺,仔細聽它們之間的對話,感覺更intimate。聽過那麼多人的室內樂裡,還是覺得Brahms的室內樂最具有張力,而且全部的曲子中,最嚴謹。Mendelssohn跟Schumann早期的一些作品,還是不夠成熟。Dvorak早期的絃樂四重奏是更不用說的了。

另外一位是現代的Shostakovich和Bartok的絃樂四重奏,有些已經是在挑戰一些傳統音樂的極限,但都是20世紀裡面寫得最好的一些室內樂~~ 感覺不到有多餘不該有的音符~~

話說我對Brahms第一號的印象,跟suzy很像,不過我最早接觸的時間是國一。當初聽的時候,也是覺得好吵鬧不知所以然,只有第四樂的那有名的主題是可以聽的。現在回過頭來想,Brahms的曲子其實算是相當傳統的,但那時已經覺得好不能接受。當然,第一號還有第四號交響曲是我後來最愛的兩首。第二跟第三則是多花了點時間去好好聽,現在四首之間很難做排名了。

另一個我印象很深的是Holst的行星組曲。第一次聽到的時候(跟爸爸的同事借的cd),應該也是小六或國一,也是聽一下火星,就聽不下去了,因為也是不知道在聽啥。這名曲就這樣被我忽略了多年。高中的時候,有一天看電視聽到廣告的配樂,覺得很震撼。當時心裡不知道哪來的直覺,就跟自己說,一定是行星組曲。二話不說,馬上騎腳踏車到唱片行,買了一張行星組曲的CD。果然,就是第一首火星!!! 就這樣,才真正好好認識它們。

(Feb 1, 10)
印象中我最早接觸的(非音樂會)室內樂可能德佛札克的弦樂四重奏, 更早可能是鱒魚,德佛札克之後可能就是貝多芬的四重奏. 不過我說不上來原因,一直沒有很喜歡鱒魚(吃的也不是很喜歡,覺得有土味....完全離題 :P )

我猜想個人早期接觸音樂的經驗很可能有關. 音樂班有主修與副修, 西樂外還要修國樂. 我是偷吃步: 副修=國樂,所以只要兩種樂器就搞定. 我的副修是弦樂器,可能這樣我對弦樂沒有太多不習慣.

我對打擊樂器和管樂器相對接觸得很晚,所以真要說不習慣或是不會欣賞可能是這兩者,尤其是打擊樂器. 我記得大學時我一個本來也是唸音樂班的同學(不過我們念的時間完全錯開,以致於上大學才認識)他介紹我布拉姆斯一號交響曲,當時我聽了之後把它批評的一無是處,尤其被一開始的鼓聲嚇死了! 事隔多年我再接觸後竟然很愛這首. 而那介紹給我的朋友主修正是鼓.

題外話,我正式念音樂班的時間很短,我事實上不認為我爸媽是刻意栽培我走音樂這條,而是完全陰錯陽差造成的,而且上高中後已經跟音樂班完全分道揚鑣. 有機會寫第二篇憶我的鋼琴老師的話會提及.

再一個題外話,你們也是當笑話聽聽就好. 我必須承認我在來美國前沒有自己付錢去聽過音樂會. 我自己付錢去看芭蕾舞等,但從來不是去聽音樂會. 之前被專訪的朋友其實是我同學的弟弟. 他家裡贊助很多音樂會所以每個月大概都有兩次免費票,然後他媽媽還是台北合唱團的成員, 我一直都是拿免費票去聽的, 弄到最後我和同學家人比我和我同學還熟, 所以連他媽媽公演等我都會分到票去聽. 有一次我和他媽媽去聽,而他自己從他爸那裡也拿到兩張票(那時他弟已經出國),結果變成我和他家人在音樂廳"家聚",搞笑得很. 話說我出國前他爸還把自己自費寫的音樂書簽名贈送給我. 大概是突然找到"讀者"很感動?

啊!我也突然很想念我的朋友們.

Val  (Feb 1, 10)
我的經驗很類似,聽的音樂裏鋼琴佔絕大多數,其次是管弦樂或類管弦樂。我聽室內樂幾乎都是意識行為,在無意識隨便拿張CD/LP來放時絕不會拿到室內樂。我聽的音樂會算不少了,但我從來沒去聽過室內樂(二月那場Joshua Bell將是第一次)。

室內樂裏我先開始喜歡的是包括弦樂以外樂器的,像鋼琴三重奏,單簧管五重奏之類的,也許也是基於音色豐富的理由,不過除此之外,曲子的各別差異也許成份更大。我開始聽音樂的時候很難接受那種我沒辦法抓住主題旋律或是沒辦法記得與辨認旋律的音樂,一直到現在我還有這樣的心理障礙。所以我喜歡Mozart's Clarinet Quintet but not so for Brahm's, Tchaikovsky's Piano Trio but not so for Beethoven's. 我在想要欣賞室內樂,尤其是純弦樂的,可能應該要從旋律以外的東西開始,比如像和聲效果之類的。我有幾次放了貝多芬的四重奏然後開始看書,但到一半突然覺得音樂很好聽而開始專心聽的經驗。

另外一個我覺得有可能的原因是在台灣的大學以前的教育與同儕的性格。這有點扯,所以你們當笑話聽聽就算。我必須承認我在大學以前並不習慣和別人合作,我的同學們也全是同樣的德性,願意為自己的責任負責到底,但是對別人一點點的失誤都無法容忍。我和一個交情很好的同學合作寫了個有人工智慧的橋牌程式,我們分工的方法是他負責寫叫牌我負責寫打牌,兩邊獨立各搞各的,完全沒有共用任何common library。我另一個交情也很好的同學接手我在法研圖寫的圖書館管理系統之後,二話不說,把我寫的大部分程式扔掉重寫。

我要說的是我們不習慣地位平等的partners共負成敗,我們習慣的是lead, follow, or get out of the way。鋼琴與管弦樂都有很明白的”負責人”,但是室內樂全不是那麼回事,這讓我有點困擾。

題外話:我提到的這兩位同學現在都在大學教書,扔了我程式的那位還當過一任的系主任,所以個人主義的精神大概會繼續傳承下去...

另一個題外話:知道我寫了個橋牌程式並且由宏碁發行後,我一個高中同學評論道:他自己橋牌打那麼爛,寫出來的程式哪會打橋牌。

我突然很懷念以前這些朋友們,不知道他們現在被社會磨成了什麼相貌。

Deadlockcp  (Jan 31, 10)
從小五開始聽音樂聽到大學,大部份的音樂仍跟鋼琴為主,不然就是管弦樂。所以要不一台鋼琴,就是一整個樂團,所以室內樂的編制剛開始很少聽。我最早的室內樂曲算是 貝多芬的小提琴奏鳴曲,但多半是因為我很喜歡 Kempff,所以他的貝多芬錄音我都會想買。

也因為這樣,沒有鋼琴的室內樂,我真的是到了大學才接觸貝多芬的弦樂四重奏。因為絃樂器的音色性質比較類似,所以少了鋼琴,有時候音色比較沒有那麼豐富,剛開始不習慣。鋼琴曲以外的管弦樂也是音色很豐富的曲子。當然,花了一點時間聽了之後,才發現貝多芬的string quartet是他全部寫的曲式中最具有前瞻性的曲子。真的覺得它超越他的時代很多年,到今天聽那些晚期的四重奏,有時還有一定的現代感。

(Jan 31, 10)
我記得你好像問過?還是有別人問過我一樣問題. 不過我沒辦法回答耶! 很用力想還是想不起來. 如果是聽音樂會,我記得是大學時候聽哈瑞爾,阿旭肯納吉和???(記性好差啊)的三重奏. 但是CD的話遠早於此,況且有阿旭肯納吉(鋼琴)在又不構成你問的要素.

倒是我有同學/朋友一家三兄弟分別學大中小提琴,家裡常有室內樂演奏,哈!

我對string quartet沒有那麼不習慣. 不知道是不是跟每個人接觸弦樂器的時間早晚有關? 可以具體說你不習慣的部分在哪嗎?

Deadlockcp  (Jan 31, 10)
我覺得我早期大量增加我的CD收藏時,如果有一首作曲家沒有他的音樂,就會從公認的幾相名曲開始。記得當初推出那種2CD集寫best of XX ,或是 the essential XX ,都是很不錯的開始。一者,兩CD是足以放夠多種類的曲子,讓人去sample。喜歡可更深入研究,不喜歡可馬上罷手。有時候那種2CD集,還會有收錄一些小品,可供我未來決定將這個線繼續延伸下去。

回來前有跟另一位跟我一樣愛收集cd的朋友見面。他也是有在專研古音樂。不過他的想法,是大全集就當做一個百科全書。百科全書不可能每本都念,但需要去reference的時候,卻都有 :) 我的心態好像跟他若有不同,不過可以理解他的觀點。

好奇問,你們第一個接觸的室內樂集是什麼?再者,你們開始認真接觸的有非鋼琴的室內樂曲是什麼?本身小時也是彈鋼琴的(但沒像suzy那麼專業,有正式進音樂班過),所以剛開始接觸string quartet的時候極不習慣。不知suzy有沒有這種感覺。我拉小提琴的朋友當然沒有這種困擾。不知道Val學音樂的背景是啥,不知道你跟接觸不同室內樂的形式的過程有沒有關。

(Jan 29, 10)
感謝!
我是找到他這張拉威爾(http://www.amazon.com/gp/product/B00000422W/ref=s9_k2a_gw_ir03?pf_rd_m=ATVPDKIKX0DER&pf_rd_s=center-6&pf_rd_r=06DKB36GZ6HXMN5TAQZR&pf_rd_t=101&pf_rd_p=470938731&pf_rd_i=507846)

找了很多張CD,又想讓重複的收藏盡量減少,而這張既有左手鋼琴協奏曲,又有鏡子組曲,感覺是可以一石兩鳥之計. 不過我對演奏者接觸很少...故一問

Val  (Jan 29, 10)
Pascal Rogé 我聽的不多,但很喜歡他的Debussy。他以前在Decca只出了Preludes book 1,我沒聽過他新出的全集。舊的錄音裏他的琴音相當輕靈,只有少數一些地方做出明顯強弱對比,勉強要拿來對比的話,我會說感覺上和Zimerman的相反。我覺得是柔性的德布希前奏曲,如果你覺得前奏曲的氣質像夢境的話應該會很喜歡他的演奏,我覺得相當有可聽性。

又:是”牧神”,也就是羊男或"Pan"。其實聽了特定音樂想睡也是”有感覺”。

我好像很少會突然決定”從現在開始該要認真聽某某的音樂,那麼該從最有名的XX開始聽,明天就上Amazon買他個大全集來K” 這樣的行為,所以大多是半突然接觸的,或是因為對音樂本身的興趣之外的理由。比如因為聽說錄音很好而去買(像Messiaen),或是某一首補曲很好聽而去認真研究這位作曲家,或是因為喜歡某鋼琴家買了他某某全集而意外發現什麼曲子,要不就是因為像這樣的討論,發現什麼東西好像很有趣。

suzy  (Jan 29, 10)
又,對 Pascal Rogé 的演奏有接觸嗎?

(Jan 29, 10)
有朋友看了我編輯的德布希前奏曲後說,他第一次接觸的是德布希的牧農的午後(午後的牧農?),強烈召喚他去睡午覺,然後自此他沒有醒著聽完德布希的任何曲目過. 現在看了大家的討論覺得可以再來一試

我很好奇,大家一開始接觸某作曲家時,怎麼決定從哪首下手的啊? 當然,不小心接觸到的不算的話.

又,我在想,會不會接觸到的第一首有極大影響力?喜歡或厭惡就此定了?

Val  (Jan 18, 10)
以我自己來說,我很少能把音樂和景色連在一起。就算有,也常常是因為音樂的標題帶來的暗示。

Messiaen能把音樂和顏色相連,而且他還能描述出非常特定而且複雜的顏色(http://en.wikipedia.org/wiki/Messiaen#colour)。我覺得這是一種特殊天賦。

Val  (Jan 18, 10)
關於作曲家與演奏家/樂團指揮的國籍民族的關係,我的感覺是case by case,大部分的時候我覺得並不直接相關。比如說我喜歡的舒伯特演奏,鋼琴家不見得是德奧系。但是有些特定的音樂,尤其是民族風舞曲,相同背景的演奏家很可能有優勢。比如像蕭邦的Mazurka和Dvorak的一些作品(Symphony #9, Cello Concerto, Slavonic Dances, etc),大部分的演奏很難掌握好。感覺上蕭邦的Mazurka好像並不特別難彈,但是彈得好的還真的不多,因為節拍和重音位置非常奇怪。

此外,某些格外抒情(或者說煽情)的作曲家的作品,在具有類似生活經驗或文化背景的演奏者手下會特別感人,這代表的例子是蕭邦。

(Jan 17, 10)
呵,我看到新作了 : )

好奇問兩位,你們是看到景色,耳裡想起那段旋律? 還是聽到那旋律,眼前浮出特定景物?

瓦哈拉對音樂的一些描寫很有趣. 像是坐在後排那一段. 我已經沒有這種敘述能力了.真佩服你在美國多年,對中文文字駕馭還是如此傳神

其實同國籍的偏好,不能算標準,只是一再出現的巧合. 有些曲目因為有濃厚的民族性在內,或是作曲者賦予它特殊的意義,以致於背景雷同的人演奏起來尤有韻味. 這雷同的背景,可以是民族相同,也可以是經歷類似的故事.

況且有些作曲家旅居他國,像德佛札克,也不少演奏家四海為家, 說同國籍是標準,可能有點over generalize了

Val  (Jan 17, 10)
剛寫了一篇風景音樂 :->

Deadlockcp  (Jan 17, 10)
suzy
呵。沒關係。慢慢來。下次有心情和衝動再打的時候,再慢慢回應也無妨。

妳的比譬很有意思。我從來沒有這樣將音樂和風景聯想在一塊。話說,我幾年前去大峽谷的時候,有將Grofe的Grand Canyon Suite帶在身上。我看簡介,一一跟女友說這樂章是描寫哪個地方的什麼東西,不過我們最後的反應也只是:「喔~~~ 」

我可能還是較像Val和一個同是早期音樂的網友,容易將音樂與一個地方和時間聯想在一塊。有時候可能是很random挑音樂去聽,但就很奇妙地留下很深的印象。

最後,翻到妳之前blog上的entry,看到Rimsky-Korsakov的鋼琴協奏曲。我手邊有一張Hyperion的版本,不過是由英國的樂團跟鋼琴家所表演。這張跟Balakirev的兩首協奏曲放在一塊。這跟妳「作曲家表演家同國」的標準不同就是了。Richter的那個版本我知道,不過好像因為錄音年代太早,錄音本身很粗糙,音質不佳。

讓我又想到,如果像羅馬尼亞的樂團普遍素質比不上西歐國家時,妳能接受由別的國家的樂團表演Enescu的音樂嗎?相同的問題可用在更有名氣的Liszt(匈牙利),Chopin(用波蘭的樂團表演鋼琴協奏曲),Villa-Lobos(巴西) ?

suzy  (Jan 17, 10)
突然想到,之前我曾經把黃石形容為:很像那種古典音樂的精選CD,每種風景都有一點,但正想聽下去就換首了,很不過癮.

這不算是把某風景事物與特定音樂結合,倒比較像是拿音樂來形容風景

又,我那落落長的回應本來是回答Deadlockcp關於馬勒和布魯克納音樂的. 不知道是不是太長了,server出現問題結果又沒有幫我存之前的打字,通通不見啦!

(Jan 16, 10)
齁 我剛剛落落長的留言竟然不成...說要問我密碼與ID @@

請容我不再打了:P

(Jan 16, 10)
http://ggsadventure.spaces.live.com/blog/cns!FA425984736F0D02!4648.entry

兩位,這是我把相關的對話整理出來的.

Deadlockcp, 你的問題我可以寫好長一篇啊! 待我慢慢回答

Deadlockcp  (Jan 16, 10)
suzy,
那就德奧音樂,妳有接受到Richard Strauss的Paul Hindemith音樂嗎? Richard Strauss名氣還是比Paul Hindemith來得大些就是了,而且Hindemith在音樂理念上有點像隻孤鳥一樣~~~

不過我比較好奇是妳對Bruckner還有Mahler的音樂的想法。這兩個奧地利的作曲家有點是德奧的非主流,也是當初被親Brahms派嚴重攻擊的。不過他們的交響曲地位,在歷史上佔有一席之地。他們的交響曲我高中到大學時都很愛聽,不過最近我走比較小編制的音樂或室內樂。

聊到這個,不知道你們音樂的過程中,是什麼時候開始認真聽室內樂的。就我自己的經歷,可能因為小學就開始接觸,那個年紀總是喜歡比較熱鬧的管弦樂曲目。加上自己彈鋼琴,所以沒有室內樂的經驗。對於室內樂,嚴格上來說,應該是大學開始。剛開始還是少不了有鋼琴的室內樂,純弦樂四重奏是認真欣賞貝多芬的那些之後才開始愛是這個genre。不過貝多芬的四重奏相當前衛,有些曲子甚至有二十世紀音樂的影子~~

這也是為啥常常去聽弦樂四重奏的音樂會,八成以上都在表演貝多芬的。然後要表演近代的,就會Bartok或是Shostakovich二者選一位~~

Deadlockcp  (Jan 16, 10)

suzy  (Jan 15, 10)
我雖然對大編制的曲目很有興趣,不過Messiaen的Turangalila Symphony也太大了,不是很合我口味. 某種程度上,我喜歡的音樂很窄,幾乎只有德奧樂派我可以說是全面接受,其他都只有少數曲目是我會喜歡或愛上的

(Jan 15, 10)
對了,我還沒看過東京奏鳴曲,是最近有人推薦那片給我, 順便問問兩位.

我不是那麼喜歡Ocean's 系列,看的時候不是特別專心.

又,聽說交響情人夢電影版三月上映,非常期待!

(Jan 15, 10)
我只有和某段記憶和人物結合的經驗, 或是跟自己第一次彈奏該曲的一些特殊經驗,或是某次欣賞的特殊經驗. 我曾經寫了兩篇相關的網誌,不過因為是自己的記憶, 不知道別人會不會有興趣?
前者的曲目是少女的祈禱: http://ggsadventure.blogspot.com/2007/06/blog-post.html
後者是布拉姆斯的一號交響曲:http://ggsadventure.blogspot.com/2007/06/blog-post_10.html

Val  (Jan 15, 10)
我也常有這種音樂和某個特定的時地物結合的經驗。比如:

在紐約高樓的公寓裏看大雪 <=> 胡桃鉗,雪花圓舞曲
紐約,Met Museum / Cloister <=> Gregorian Chants
午夜,Chivas Regal <=> Fournier's Bach Suites
啤酒,Audio Research Amp, B&W 802 <=> Kleiber's Brahms Symphony #4
A summer afternoon at an old house in Brooklyn <=> The Last of the Mihicans soundtrack
A night after too much Chivas Regal <=> The Mission soundtrack

說起來這些好像都是十多年前住紐約時的經驗,真是懷念啊!

Val  (Jan 15, 10)
沒看過東京奏鳴曲。不過說到Debussy的月光,其實也不是不喜歡,而是覺得以鋼琴獨奏來說,它雖然旋律優美,但是和聲太單調。比較起來,前奏曲book 2裏面那首”陽台上的月光”(好像是這麼翻的)雖然旋律沒那麼動聽,但我覺得有趣也耐聽得多了。

不過我倒很喜歡各種改編。我聽過有編成小提琴與鋼琴的,鋼琴小提琴大提琴三重奏的,以及更常見的鋼琴與管弦樂的,我都很喜歡。我覺得月光和棕髮少女的特質比較適合弦樂,尤其是小提琴。

這種不同樂器的倒置也不稀奇,貝多芬自己就曾把他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改編成鋼琴協奏曲,還親自作了段很長的裝飾奏。我有張罕見的Pollini年輕時音樂會的錄音,雖然聽來新鮮,但還是小提琴比較習慣。

我看留言時也立刻想到Ocean's Eleven最後眾人在Bellagio的噴水池前抽雪茄那幕所配的月光,我對那一幕印象非常深刻。

Deadlockcp  (Jan 15, 10)
真要感謝兩位,讓我真的再將我堆積許久的那些其餘的cd拿出來聽。

剛真的將我的Cesar Franck的風琴音樂拿出來聽聽。找了點資料,發現Cesar Franck除了那幾首名曲外(Symphony in d minor,還有小提琴奏鳴曲),他在風琴音樂上的貢獻好像更重要。非常多的音樂家,音樂學家,都將他列為巴哈之後最重要風琴音樂作曲家。可惜我對這一塊區域的接觸極少~~

我前幾天突然想到一件有趣的事,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種感覺。就是,常常聽某些音樂,會是在某個特別的時間跟地點,所以以後再聽這些曲子的時候,當時的情景會馬上浮現出來。這彷彿是在用音樂在寫日記。

其中印象很深的是高三常去交大剛成立的浩然圖書館念書,聽的音樂是聖桑的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或是大二暑假在德國當交換學生時所帶過去聽的布魯克網交響曲集,尤其是在萊茵河上坐船時正巧聽到到最有名的第四號的andante (Bruckner大部份的交響曲的慢樂章是adagio),至今快十年了,都還記得。

Deadlockcp  (Jan 15, 10)
Hi suzy,
我抓下來了,還沒看。最近看電影的速度慢下來了。既然有說月光,何不說 Ocean's Eleven 最後面,主角們偷到錢之後,在Vegas看著月亮時的.... Clair de Lune ? :D

Val,
你對Faure的感覺,就跟我的感覺一樣。聽的時候跟水一樣smooth,但聽完,流過了也沒留下啥。

Messiaen的另一首有名的四重奏,叫做Quartet for the End of Time,也非常棒。這是他當初二戰時被德國人俘虜的時候在集中營裡所寫的,是給鋼琴,小提琴,豎笛,還有大提琴的特別組合。Messiaen有很深的天主教信仰,所以許多曲子都有宗教上影響。他也師承十九 二十世紀那些偉大的法國風琴師,所以也算是將那一部份的文化傳承下來。Messiaen的風琴老師是Dupre (Marcel Dupre~~ 跟大提琴家無關),Dupre 跟Widor 還有 Vierne學過,然後Vierne跟 Franck學過。

我有Messiaen的風琴曲集,不過沒有認真聽完過。上述的那些法國風琴作曲家,我只有聽過Franck的。風琴不是我最喜歡的樂器(特別是獨奏),而且Messiaen的音樂畢竟較現代,不是容易一開始就可以馬上接受的。

suzy  (Jan 14, 10)
兩位看過電影 東京奏鳴曲嗎? 最後結局放的是瓦哈拉...不大喜歡的...月光

suzy  (Jan 13, 10)
看到這篇,我覺得我蠻適合去當....催稿的 :P

Val  (Jan 13, 10)
Faure的音樂我不熟,雖然有好幾張唱片(安魂曲,Pelleas and Malisand, Mask of Berganmasque, Dolly Suite, 一些小提琴/大提琴小曲,etc),但是聽過像風去不留痕。我另外還有一些大雜匯或沙龍名曲的CD,裏頭也有一些他的短曲。我發現有些短曲還真是動聽通俗到很可能每個人都聽過,但是他比較大些的作品,像那些劇樂或管弦樂,我似乎沒能聽出一貫性的中心思想或其他門道。我覺得他的音樂不討厭,但要說整體動聽好像有點勉強,就算動聽的旋律主題也都很短,有很多的重複,或者說是不夠明顯的變化,也沒有主題發展或賦格那一套。我的功力不夠,沒辦法聽出他的和聲手法,但覺得他的作品的確沒法和Debussy或Ravel相比。我手頭沒有任何他的鋼琴曲錄音,但是Hamelin那場音樂會有兩首Faure的曲子,印象(or the lack of)也是一樣。

不知為何我聽Faure的感覺讓我聯想到Satie的音樂,我覺得感覺很像,但似乎這兩人無甚關聯。

我也發現我很少聽法派鋼琴家,比起德系俄系的我簡直對法系完全無知。我想我會有興趣去找法派大師彈的Faure和Dukas來聽聽看。

既然在說法國作曲家,我對Messiaen也很有興趣。我聽過的甚少,只有Bird Catalog三張CD的鋼琴獨奏以及Turangalila Symphony。我覺得他的音樂有種很獨特的東西。

Deadlockcp  (Jan 13, 10)
suzy..
呵。我在台灣念過雙語學校,所以英打快。而且我覺得我在寫英文的時候,口氣會比較輕鬆自然,寫起來壓力比較小。

中文方面,我可能會比較謹慎,所以發文的速度也會跟著比較慢。有時覺得我中文的部份跟我平時的口氣相差很遠說~~ 不過話先說在前面,我是很台的 :P

Vacouver, WA除了有親戚在那兒以外,前年我也在那兒intern,所以感覺也很親切。

suzy  (Jan 12, 10)
Deadlockcp大,
您的網誌竟然是用英文寫的! 除了paper之外,我幾乎沒有閱讀了,看到很多英文字還自動想睡覺.真慘 !
不過掃了一下看到你寫美國的溫哥華還真讓我懷念.以前我還在業界時候公司在那裡有個蠻大的division...
又,我非常喜歡紅木森林國家公園.
-----
兩位,
以這種速度,我本來只是懶散想把對話直接貼到部落格去紀錄一下,現在覺得應該要變成類似: 與XXXX聊音樂的對話@@
我的懶人病症就又發作了. 不然這樣好了,瓦哈拉直接把這串澇澇長對話另闢一個專文好了 :P

Deadlockcp  (Jan 12, 10)
言重(嚴重)了,被說成非主流 XD

在旅遊上,我覺得我不喜歡去遊客陷井,亂花錢。不過大城市跟重要的國家公園,我不會放棄參觀的機會。但,可能可以看到不同,當地人會推薦的景點,我也會非常樂意去看看。也因為這樣,通常這些景點所需要花的錢,甚至更少。

音樂方面,那些名曲我也都很喜歡聽。我認真回想,還沒有真哪個所謂的名曲我會有討厭到不想聽。像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或像Mozart第21號協奏曲這種通俗曲子,我到現在都仍然相當欣賞。不過你說的沒錯,我自從漸漸轉向巴洛克音樂之後,這些東西被說成非主流也是名符其實呀。

其實我猜真正會聽巴洛克音樂的人,應該有時對於大部份愛樂人士,只知道那些少數的巴洛克名曲,會感到有點無奈。雖然四季,卡農,布蘭登堡協奏曲,皇家煙火音樂等,都是一等一的好曲子,不過畢竟還是很小的一塊。仍有很多大家所不熟悉,但某角度而言,更有特色的音樂在那兒。我自己是這樣過來的,而我的經歷,就跟Val從聽傳統的德奧派,到接觸法國印象派音樂時的感覺一樣。

小時候只認識Vivaldi,巴哈,Handel那時期的風格。大三那一年買到一張Biber的CD之後,從此我對所謂的巴洛克音樂的印象徹底改觀。

我的blog有陸陸續續在寫,不過寫作速度應該是遠遠比不上Val大大。太久沒有寫東西,有時寫文章是龜速在前進。有些寫情寫景的地方,有時敘述方式會過於籠統。本來希望有三區塊可以輪留寫,不過我發現,要好好經營一兩個主題就會花上很多時間。

我的blog網址 是 http://jackperng.blogspot.com/ 。 有空可來參觀,不過要見諒一下 :p 。那種小blog,跟你們那麼專業的比起來,是很微不足道的:) ~~~~ 不過能分享音樂,旅遊,還有電影的 資訊,我想大家應該都會是高興趣的。

Deadlockcp  (Jan 12, 10)
sorry,耍白痴,不小心按了enter,留了個空白的留言。

對於電影的部份,Lady in Lavendar我也看過,也記得那個主題,也對是Joshua Bell拉的特別記得。不過除了知道有個不錯的soundtrack之外,裡面的演員都是實力派,所以雖然是小品,所以讓我很有興趣看。(Judi Dench, Maggie Smith, Natascha McElhone, 還有Daniel Bruehl)

對於The Red Violin,我當時看完的第一個反應,就是那個小提琴是被詛咒的 XD ,看到下場沒一個好的。是不是Samuel L Jackson之後也會有惡運即將來臨 ~~~ 整體而言,我也是覺得這部電影普普。當然,看到最後叫紅色小提琴的原因,是有那麼一點「喔,原來如此」的反應~~

至於Stanley Kubrick的片子,我覺得A Clockwork Orange直得再看一次。Kubrick的重要片,我是都看過,而且也都很欣賞他的片。因為他不是量產的導演,其實說穿了,也就那10部左右。其實他成名的第一部片(1956),叫The Killing,我也非常喜歡。那種非線性的說故事方式,現在大家都習慣了,不過當時是革命性的一個手法。另外,Lolita,Paths of Glory,Dr. Strangelove,以及Full Metal Jacket,今天都是經典。尤其是奇愛博士,真的會讓人看了不斷狂笑。可以將核戰這種議題,變成那麼好笑的politcal satire,真的是Kubrick 的天才。

Deadlockcp  (Jan 12, 10)

Deadlockcp  (Jan 12, 10)
真的是好詳細的介紹跟討論呀。果然有機會聽各路的音樂家的表演,得到的見解是如此精闢。而且,哪一首prelude的名字,你居然都還那麼有印象,表示這些曲子,你是都有好好仔細聽過,然後比較。我上次那麼認真聽Debussy,可能是高中或是大一大二的事情了。因為大部份的錄音我是沒有的,所以針對音樂和不同點簡短回應。

Debussy跟其法式的風格的發展,應該要再往前推個十幾年。差不多從Faure(佛瑞)開始,法國人漸漸對傳統的合聲做一些不同的變化。其實傳統的合聲,從中晚期的Wagner開始,就已經有明顯的改變了。以往覺得是不和諧的,現在都可以接受。Faure對合聲的了解跟掌握,也讓他有辦法做出創新。到了Debussy,他又加以改良。(像是和弦進行時平行八度的移動,以往是個禁忌)

不過,法式的音樂,我覺得在民族性上面,就跟傳統的德式有明顯的差別。德國人講求structure,一板一眼,以至有交響曲,協奏曲,奏鳴曲這種硬性的形式在那兒。法國人,則給人很隨性的感覺。也可能傳統德系音樂對於的合聲上的規定,會讓音樂的行進方式變得比較好捉摸,所以會給像Val說好猜心裡在想什麼。另外,法國人在十七世紀的音樂裡(sorry,這是我會接觸的區塊),很多曲名不像大部份德國是absolute music,樂章只有allegro, vivace,andante等標式。從Francois Couperin開始,許多音樂都會附有很有特色的名稱。有時候很多名稱是很諷刺的,會對身邊不滿的人和事在音樂中表達出來。常常被罵的人,說不定聽對方寫的曲子還聽得很高興呢~~~

不知道Val對Faure的音樂熟不熟悉,不過可以從他的音樂中看到日後Debussy和Ravel的小影子。對於Ravel,他的影響是更直接的,因為Ravel是他的親手教的學生。不過事先提醒,Faure的音樂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它像流水一樣,聽完之後的印象很薄弱。

Val  (Jan 11, 10)
我也非常喜歡這樣的討論,要不然我自己懶得要命,根本不會想花力氣做結構化的整理,而且討論過程中也長不少見識。我也絕對信服”重點是分享,不是在勸服對方跟自己有相同愛惡”的信念。真希望搞政治跟傳媒的也能有同樣的信念。

Deadlockcp:我本來就發現你喜歡的東西有點非主流,開格後記得來讓我們知道網址!

Val  (Jan 11, 10)
得分好幾段留言來寫,先說電影的部分...

我看過Red Violin,在那之前一陣子看了Lady in Lavender。這兩部電影有點八竿子打不著,唯一我知道的關連是電影配樂的小提琴都是Joshua Bell拉的,而在那之前我沒聽過Joshua Bell的任何演奏。Lady in Lavender的故事主角是一個天才小提琴家,看了電影覺得那琴拉得真好,好奇之下看完片尾的credit,發現是他演奏的。後來聽說Red Violin的配樂非常好聽而且也是他演奏的,看了後果然是真的。John Corigliano應該算是當代古典樂作曲家的大師級人物了,跑來為電影配樂作曲也毫不落俗套,那幾首小提琴獨奏的曲子困難無比,而Joshua Bell的演奏也真好。

不過以電影本身而言我不很喜歡Red Violin。五個段落其實各自獨立,硬用一把小提琴來聯繫雖然是創意之舉但過於勉強。最後一段雖然是呼應先前幾段各方人馬的後人,但除了懸疑之外,我完全不能了解Samuel Jackson冒險的動機。文化大革命那段的故事也很牽強,而且張艾嘉裝著拉琴的表現很不敬業,好歹先找個小提琴老師指導個幾小時再來演,或者配樂改用個簡單些的曲子,會比較有說服力。不過前三段相當不錯,每段的故事也非常有趣。

我看過Clockwork Orange,當時覺得太怪異而不懂,也許應該拿出來再看一次。Stanley Kubrick的電影我印象比較深的是評價沒那麼高的The Shining,我覺得氣氛掌握得相當好,一開始那段Liszt Totentanz (or Berlioz的幻想交響曲,同樣的主題旋律)一出來,加上空中俯瞰的蜿蜒山路,立刻有陰森懸疑的感覺。我想他非常熟悉古典樂,也很能掌握音樂與影像結合的效果。

Deadlockcp  (Jan 9, 10)
suzy, sure....

我最近也開了一個blog(不知道腦筋哪兒壞了),想介紹一些去過的National Park Service 的單位和 巴洛克音樂 and movies (if I have time)。

當然,有Val與itchiang這些高手和行家,大的國家公園我應該不需要做深入的介紹。我主要會寫一些去過的national historic site 和小一點的monument,還有battlefield 之類的。

音樂部份,之前說過,不是不喜歡其他時期的。不過,主要的動力來自,我找了一下中文的blog,都沒看到像樣在介紹巴洛克曲子的blog。因為自己的early music錄音還不少,所以覺得自己有發揮的空間。

嗯,也期待有機會可以繼續跟你們討論。

對了,我再過30分鐘就要去聽Steve Reich的音樂會。他本人也會在現場,因為有首曲子是Stanford向他commission的。

Steve Reich是美國現代很重要作曲家,John Adams 跟 Philip Glass都受他影響。他的minimalist寫作方式,也影響今天電影配樂的寫作手法。

Steve Reich的音樂其實蠻容易接受的,不會像十二音列那些作曲家,聽了不知所以然。他的音樂有很強的節奏性,而且效果很贊。我會強力推薦他的音樂給妳。

這是今天他們要表演的drumming... 是他寫作手法phasing 的極至~~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ZtR4BduVAA

還有這是他有名的clapping music 是 現代另類 卡農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u-tRXgOrdg

suzy  (Jan 9, 10)
Deadlockcp

我指的是那部電影沒錯,居然是最近才知道它. 它是根據同名小說(Anthony Burgess)拍成電影的.
Burgess的父母都有相當的音樂素養,而他本人本來想當作曲家. 我想是因為如此他在小說裡引用大量音樂(尤其是貝多芬的), 改拍成的電影當然也會有很多音樂囉

正確的講我並不刻意畫下音樂欣賞的年代界線,只是多年下來逐漸發現19XX年後的古典音樂我很少有喜歡的曲目. 雖然隨著年紀發現自己喜歡的音樂也會有轉變(像我自己大學時候完全無法接受布拉姆斯的,覺得聽了會內傷,後來卻發現愛上它了!)

我也很高興跟大家討論或是分享一些音樂欣賞的想法, 有時候給自己新的觀點,有時候體會一人之惡正是另一人之喜.我認為重點是分享,不是在勸服對方跟自己有相同愛惡,只要在這種前提下所有的討論都會很有趣. 正因此我打算把我們這幾則對話貼到個人部落格去,如果你同意的話 : )

Deadlockcp  (Jan 9, 10)
A Clockwork Orange 是 Stanley Kubrick 1971 年的經典名片。
(希望妳講的是這一部) 這部片我很喜歡。應該說,Kubrick的片我都很喜歡。他最後一部 大開眼戒,我比較不懂得欣賞吧。

Stanley Kubrick 很喜歡古典樂,所以在他的 2001 太空漫遊 以及 Barry Lyndon 二片中都放很多古典樂。

A Clockwork Orange裡,不用我說妳也知道,大量用Beethoven第九號交響曲 以及 Rossini 的序曲"The Thieving Magpie" 和 "William Tell"

我另一個興趣是看電影,所以經典的老片也很愛看 哈~~~

suzy  (Jan 9, 10)
Deadlockcp, Val

最近還發現一部電影,發條橘子,?

Deadlockcp, 就古典音樂來說,勉強到19XX年的作品. 但是19xx年的作品裡我可以接受的真的算是少數了! 真要講哪年我也說不出來...

Deadlockcp  (Jan 9, 10)
Hi Val and Suzy(if you don't mind :))

希望不要介意我不時插入你們間的留言。其實我已經很久沒有好好跟人聊聊古典樂了。前幾年在研究所這兒會聽古典的台灣朋友,很多都畢業離開了。以前我會安排每週辦古典樂欣賞,大家互相介紹曲子,不過這種活動很難一直維持下去。另外,從學大鍵琴後,聽的音樂的時期會越來越窄,所以交集會越來越少。(不過這是次要的原因。基本上大家時間越來越難橋)

也正因為看到這幾天的一些討論,我將架子上那些很久沒有碰的音樂又拿來播放了一下來回味。話說回來,應該好好感謝你們喲~~~

其實跟suzy之前所說,每個人聽音樂的偏好跟習慣都不同。我聽音樂跟收集的過程中,選擇以廣度出發,希望同樣花錢買cd,可以有機會聽聽不同的曲子。(其實有點受父親影響,以前買不同版本時會馬上被質問,「不是已經有這個音樂了,為什麼要再買一遍?」 儘管我也知道不同音樂家表演出來可以有天南地北之差,不過為了省每次被念還要解釋的麻煩,就只好買不同的曲子。)

所以,我聽的曲目算是很廣,但我很欣賞你們對某些曲子的深入了解,尤其Val分析的方式那麼有條理,那麼有重點,看完印象都很深刻。其實這也都讓我對這些曲子的了解有另一種層次,所以我也很高興,也很期待你們的回應 :p

Now back to Debussy and Ravel鋼琴曲。他們的音樂我高二接觸後,之後都有些愛聽時不聽他們的phase。我記得我大一的台灣室友的 Debussy Preludes也是 Zimerman的,我也很喜歡。 不知道Val有沒有 Gieseking 的錄音 (你的post 有提到,但沒看到照片)。我自己沒聽過,不過他的版本一度是權威。其實我還有點蠻難想像的,因為據我所知,他的彈法聽說還是很德式。

我手邊也有 Gieseking 的學生 Werner Haas彈的一套,也是很中庸的彈法。因為自己也有 Val 的那一套 Francois 版,所以比較過,還是欣賞 Francois 的多一些。

這讓我剛好可以回應suzy之前所提到的,希望由同國家的音樂家演奏那個國家的作曲家的曲子。我記得很久前跟美國同學討論過這個問題,最後答案還是無解。他的觀點是,好的音樂應該是universal無國界。就像貝多芬的交響曲跟奏鳴曲,是偉大到任何人都應該可以欣賞跟表演。不過反過來說,民族樂派很強的曲子,不了解那文化的人,放進去的感情畢竟是不同的。我記得當初shaham 來台灣拉 梁祝的時候,去聽的同學都覺得缺少了什麼東西,可能就是那個對中國文化的體會。(自己沒去) ~~~~ 扯那麼多,要說的是,其實某些地方,我可以了解suzy的出發點。

Debussy 跟 Ravel 的感覺,我心中一直認為 Debussy的音樂比較圓滑平順些,而Ravel 比較angular一點。在Ravel的許多鋼琴曲中,可以很明顯得感覺出 曲子所需要的技巧部份。

不過,他們的曲子,就跟Val所說的,讓我開始認識法國的古典樂。就某些方面,主流西方古典樂其實大部份被 德奧系所壟斷,從Bach -> Haydn -> Mozart -> Beethoven -> Schubert -> Schumann -> Brahms ~~~ 甚至後來的 Wagner -> Richard Strauss -> Mahler ,許多創作的形式(交響曲,奏鳴曲)都依它們的為標準。所以,第一次聽到他們的音樂,不習慣,但卻也很清新~~ 也算是開啟日後對Franck,Chausson, 和Faure這些法國作曲家的門。

好奇問suzy,妳聽的音樂的時期的界線畫在哪兒 :o

btw, I did see "The Red Violin" (~~ 這好像是Val 應該回答的就是了 :p )

suzy  (Jan 8, 10)
對了,你看過電影紅色小提琴嗎?

suzy  (Jan 7, 10)
Val,

我其實是有人問我推薦德布希前奏曲的版本. 我已經回應了,但後來想到你提過喜歡拉威爾,所以才問你對德布希的看法.
我回應給朋友的貼在下面,當我自己寫完時,我自己都覺得自己頗...機...車 :P

剛好我也提到齊瑪曼的版本

--------
先說,德布西不算是我喜歡的作曲家(我是LKK派的),所以我對他的音樂沒有特別研究,當然就遑論版本比較了

所以我不付責任的想法是,先說前奏曲這種玩意兒好了.蕭邦和德布西都曾經用24種大小調來寫前奏曲. 好了,我很落俗套的,就是喜歡浪漫的蕭邦寫的前奏曲,相對下實在對於德布西的前奏曲有點,ㄟ,不那嚜喜歡. 所以就曲式上,我個人非常喜歡玻里尼彈奏的蕭邦曲目,所以如果玻里尼也有彈奏德布希的前奏曲,也許可以一試.

其次,如果就德布希屬於的樂派來講,我個人偏見是德布希的音樂比較適合很有個性的處理方法.也就是說那種中規中舉的鋼琴演奏家,或是小心翼翼的,我大概就不會推薦去嚐試.我心目中想到兩者:齊瑪曼或是李希特的版本,如果他們有錄音的話.我相信前者應該有.後者我不是那嚜有把握(可能得問他的粉絲RICHTER大),我只知道李希特錄過德布希的其他曲目.順便一提,我非常喜歡齊瑪曼,去年吧曾經在自己的部落格講過他一二事

再來就是我個人怪癖.我ㄧ向偏愛(這是試過多次之後的歸納)演奏者與作曲家是同一個國家,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我會推薦Jean-Yves Thibaudet 的版本. 先前才去現場聽過Thibaudet演奏同屬法國,印象樂派的拉威爾曲目(同樣的,拉威爾也不是我那嚜喜歡的作曲家),印象非常深刻.如果他以相同功力演奏德布希作品,應該也會很出色. 印象中迪卡有他的錄音.

聽完請分享!!
(我真機車,不甚喜歡的也可以勸敗:p)

Val  (Jan 7, 10)
我算很幸運,住New Jersey那幾年家附近就有一家很大的二手唱片行,世紀之交前後幾年又正好是CD夠成熟,大家大量放棄LP,而eBay又還沒成氣候把老唱片價格炒高的年代,所以我能用每張$1到$5大量收集LP。要是買CD的話我想我怎麼樣都狠不下心。新年回New Jersey路過Princeton,收穫之一是買到Melodiya出的那套傳說中的Lazar Berman彈的李斯特超技練習曲。

看到你的收藏我覺得我真的不敢再自稱喜歡聽俄國音樂了。你聽的東西真是廣,受益良多,得到很多新的目標。

Val  (Jan 7, 10)
我也不是一開始就喜歡Ravel和Debussy,不過他們的管弦樂很容易被接受,我花了些時間才開始喜歡他們的鋼琴,因為和我原先聽得多的浪漫派鋼琴曲完全不同。

如果硬要區分的話,我想我比較喜歡Ravel的管弦樂,Debussy的鋼琴。前奏曲是非常有趣的東西,幾乎每個能成一家之言的鋼琴家演奏都有很大的差異。我覺得彈Debussy大概需要很有想像力和創意,以及精確的執行能力。

我不那麼喜歡Debussy旋律太明白的曲子,像棕髮少女,月光。這些改編成其他樂器演奏(像小提琴或管弦樂)效果也很好,但是旋律太動聽像沙龍音樂。

先前另一篇寫NSO的網誌( http://tw.traveleredge.com/USNP/Traveler/Valhalla/2061 )底下有幾張CD的照片但是我沒寫介紹,那些都是我有的而且非常喜歡的演奏,除了Argerich那張之外大概都不算熱門。前奏曲如果只想聽一個版本的話,我會推薦Zimerman,因為錄音與演奏俱佳。

Deadlockcp  (Jan 7, 10)
嗯,Melodiya有些CD,後來在BMG底下有重新被發行,但好像一下子就停出了。那時有趁機買一些,不過後來發現有別的更新奇的曲子,都為時已晚。其中最棒的一套應該是由第二代的Borodin Quartet所錄的Shostakovich的整套弦樂四重奏,真的是經典。裡面還有跟Richter合作的piano quintet~~~

我大學時期有一陣子也非常愛聽俄國作曲家的音樂。我還記得那時Olympia推出一個計劃--Myaskovsky的全部交響曲集。只可惜發了10張,Olympia就倒了。雖然錄音都錄好了,但唱片們沒有繼續發行。過了快十年,最近Alto再度再接手這個計劃,不過Warner最近自己也推出相同錄音的套裝,讓之前收集Olympia的人面臨著兩難的局面。為了更詳細的曲目介紹,我近期應該會將剩下Alto的單張買完。

SUZY  (Jan 5, 10)
我看我的說嘴八成是沒下文了.我說"變魔術"是稱讚沒錯.尤其我個人其實不是很喜歡法國印象派的作品(,包含拉威爾). 記得你說過你還蠻喜歡拉威爾,我蠻好奇你對德布西的喜好程度?

  加入討論留言
瓦哈拉首頁 前一則 後一則


All Rights Reserved TravelerEdge.com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