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網站導覽
| • 旅人群像 | • 旅人行腳 首頁 | • 旅人的台北印象 | • 旅行行程規劃幫手 | • 行李檢查清單 | |  | | | 阿卡迪亞 (Acadia National Park)
| | 峽島 (Channel Islands National Park)
|  | • 阿卡迪亞, 緬因 - 火島, 紐約 - 麥克亨利堡, 馬里蘭 - 阿薩提格, 維州-馬里蘭 • 仙納度, 維吉尼亞 - 威廉王子森林公園 , 維吉尼亞 - 藍嶺公園路, 維州-北卡 • 大煙山, 田納西 • 坎格瑞沼澤, 南卡 - 普拉斯基堡, 喬治亞 • 畢思肯, 佛羅里達 • 沼澤地, 佛羅里達 • 海龜, 佛羅里達 • 庫雅荷加谷, 俄亥俄 • 皇家島, 密西根 • 探險家, 明尼蘇達 • 猛獁洞窟, 肯塔基 - 傑佛遜國土擴張, 密蘇里 • 温泉, 阿肯色 • 羅斯福, 北達科塔 • 風穴, 南達科塔 • 惡地, 南達科塔 - 總統石像, 南達科塔 - 寶石洞窟, 南達科塔 • 瓜達洛普山, 德州 • 大彎, 德州 • 黃石, 懷俄明 • 大提頓, 懷俄明 - 魔鬼塔, 懷俄明 - 化石丘, 懷俄明 • 洛磯山, 科羅拉多 • 大沙丘, 科羅拉多 • 甘尼生黑峽谷, 科羅拉多 • 維德台地, 科羅拉多 - 恐龍, 科羅拉多 - 科羅拉多, 科羅拉多 - 佛羅瑞珊化石, 科羅拉多 • 卡爾斯貝洞窟, 新墨西哥 - 卡普林火山, 新墨西哥 - 白沙, 新墨西哥 - 阿茲特克廢墟, 新墨西哥 • 拱門, 猶他 • 布萊斯峽谷, 猶他 • 峽谷地, 猶他 • 頂礁, 猶他 • 錫安, 猶他 - Grand Staircase-Escalante - 天然石橋, 猶他 - 紀念谷, 猶他 - 包威爾湖, 猶他 • 大峽谷, 亞利桑那 • 石化森林, 亞利桑那 • 仙人掌, 亞利桑那 - Canyon de Chelly • 大盆地, 內華達 - 米德湖, 內華達 • 冰河, 蒙大拿 • 北瀑布, 華盛頓州 • 雷尼爾山, 華盛頓州 • 奧林匹克, 華盛頓州 • 火山湖, 奧勒岡 - 奧勒岡洞窟, 奧勒岡 • 紅木, 加州 - 火山岩床, 加州 • 拉森火山, 加州 • 優勝美地, 加州 - 莫諾湖, 加州 - 魔鬼柱, 加州 • 紅杉與國王峽谷, 加州 • 死谷, 加州 • 約書亞樹, 加州 • 峽島, 加州
|  | • 紐約市 (New York City) • 巴爾的摩 (Baltimore) • 華盛頓特區 (Washington DC) • 拉斯維加斯 (Las Vegas) • 聖路易 (Saint Louis) • 紐奧良 (New Orleans)
|  | • 你也許不知道的國家公園 • 世界遺產 (World Heritage) • 各地美食 • 萊特建築之旅 • 佛羅里達 野生動物 • 四季之春天 • 四季之夏日美食 • 紐約市中城的耶誕節 • 紐約市植物園耶誕火車展 • 華盛頓特區櫻花季 • 華盛頓特區國家教堂的耶誕節 • 吃在華盛頓特區 • 國家耶誕樹 • 歐巴馬狂熱
| | | | | | 總計 來訪人次 |
|
|
| | |
| | | |
| | |
瓦哈拉的塗鴉簿 其他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 (Aug 20, 05) | | | | 第八號 悲愴 日本唱片藝術的首選是Friedrich Gulda版。我沒聽過Gulda版,自己最喜歡的是Pollini最近出的CD。每個音符顆粒分明,音色高貴,速度從容。他的第一樂章處理得尤其精彩。 這首曲子的情緒其實談不上悲愴,頂多像是有所思或期盼吧。我倒是沒聽過有人把它彈得很濫情的。 第十四號 月光 日本唱片藝術首選也是Gulda。我本來不太信邪,聽過後才服氣。Gulda的月光首樂章速度很慢,很陰暗,有一種空靈的韻味,是其他演奏很難比得上的。很可惜的是錄音效果不佳,殘響過長,聽起來湯湯水水,一片模糊,缺乏質感。Gulda彈貝多芬大概可以算是邪派高手,這套雙CD選了八首奏鳴曲,幾乎囊括了出名的那幾首。他的月光雖然彈得極慢,華德斯坦和熱情卻極快,甚至擅自刪掉一些反覆。雖然不見得每一首的感覺都對,但是聽他的演奏有很新鮮的感覺。Gulda雖邪,但是大多是著墨在速度控制上,本質上還帶著傳統的影子。 月光的慢版聽起來雖然簡單,可也有人能彈得有意境,有人彈得像例行公事。最後的急版該彈得像狂風暴雨,做出強大的動態之外,還應該要把所有音符都交待清楚。很多老錄音受限於錄音技術或鋼琴家的技巧,往往聽來速度顛簸,音像混沌。新錄音大多技巧純熟,但很多演奏聽起來缺乏感染力。 第十七號 暴風雨 我最喜歡的是Pollini的演奏,雖然我覺得他有些段落的感覺太急燥了些。標題雖然是暴風雨,其實並不那麼風狂雨急,從容些比較對味。首樂章有很多留白以及快慢與強弱交接的段落,要彈出意境不很容易。中樂章極有份量的慢版要能維持張力與感覺可能更困難。 第二十一號 華德斯坦 日本唱片藝術首選是Horowitz。但我個人總覺得他彈的貝多芬沒有感覺,有點機械化。曾經看過一段評論Horowitz的文字,認為他的詮釋未必能掌握作曲家的意念。雖然具有絕佳的樂器技巧,但不見得了解音樂的本質。我不曉得貝多芬奏鳴曲是不是例子之一。華德斯坦有很多人出過CD,我聽過最喜歡的是Emil Gilels的演奏。他的速度從容不迫,把每粒琴音都雕琢得晶瑩剔透,有王者氣像,非常合這首曲子的性格。Barenboim的演奏速度更慢些,小心翼翼經營出精緻的感覺。Pletnev的速度略快,比較活潑,有高貴的氣質,但是我不太喜歡他末樂章輪旋曲的處理,所有聲部應該可以更清楚平衡些。Pollini的演奏也很出色,但我覺得太急燥了些,少了點貴族氣。 第二十三號 熱情 日本唱片藝術首選是Backhaus。這是很正統端莊的演奏,但並不缺乏應有的戲劇性與高潮。未必是刺激或讓人興奮的版本,但是雋永難忘。除了Backhaus版之外,Richter在60年代初卡內基音樂廳版(RCA出版)是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演奏。速度很快,很情緒化,非常有感染力,簡直讓人癲狂。這版大概不被視為武林正宗,很少看人提起或推荐。喜歡Richter彈展覽會之畫的人一定也會喜歡這個演奏。比較新的錄音裏,我也喜歡Pollini新出那張CD。我喜歡他2000年以後的貝多芬勝過他在80/90年代的貝多芬,少了些急燥的火氣,音樂感覺更圓融,但是該有的稜角也都沒被磨掉。 評論是很主觀的事。其實叫得出字號的鋼琴家敢出貝多芬奏鳴曲的,大多技巧純熟,也都有可聽之處。聽音樂的人喜不喜歡就看每個人主觀認為每首曲子該用何種方式處理或詮釋。喜惡是來自經驗和比較,通常只聽一個版本的話不太會有很強烈的好惡,聽多了百家爭鳴才會開始挑剔。版本比較雖然是有點庸人自擾,但有興趣的自會樂此不疲。能聽到音樂家用全新的觀點去解讀一首聽到爛熟的曲子,是愛樂人不停追尋的目標。 | |
|
|
|
瓦哈拉首頁
|
前一則
|
後一則
|
|
|
加入討論留言 | | | | 留言討論區 | | | |
| | 瓦哈拉 (Jan 19, 06) | | 哈哈,其實也不是比較,只不過是因為標題而產生的聯想。當初的曲譜出版商也是因為商業考量而加上的這些標題,未必真是作曲者原意,不過推廣曲子的知名度倒是功不可沒。以貝多芬的人格與氣質,怎麼可能會真的悲愴呢? | |
| | 曜 (Jan 19, 06) | | 大师的作品不是让你拿来比谁更悲怆的 | |
| | suzy (Aug 21, 05) | | 相較於柴氏的悲愴,的確貝多芬的一點也說不上悲愴
另外,15號田園(Patoral) 聽起來相當輕鬆, 真的很有田園味 還有寫給他的資助人(後來也成為他的學生的) 魯道夫 的"告別"(26號)很有趣味, 他用來表現遠去馬車(?)的聲音總讓我想起"達達的馬蹄聲, 我是過客, 不是歸人"那種感覺 | |
| | | 加入討論留言 | |
|
|
|
瓦哈拉首頁
|
前一則
|
後一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