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父紀念館 | 閱讀: | ||||||||
在幾個紀念建築物中,國父紀念館大概是最老牌,也是看起來最老境頹唐的一個。
我猜應該不是故意不做整修保養,但大概是水泥質建築的宿命。數十載風雨之後,赤裸灰暗的外貌就更加斑駁,
不堪回首。
台灣的大型紀念建築好像在設計規劃時都考慮要在廣場舉行大規模的紀念活動, 每一個都是保留了極大極寬的水泥廣場, 反而是針對公園的功能全不放在心上,隨便種些牙簽般的小樹,規模連敦化或仁愛林蔭大道的行道樹都不如。 雖然集會活動的功能現在倒真的常派上用場,只是遊行的宗旨恐怕遠非當初所能想像。 國父紀念館所採用的紀念方式也是最正統的-巨型銅像,仰之彌高。建築裏其實有一半是用做表演(或集會)場地, 在兩廳院落成前是最重要的音樂會場地。 館內也有相關文物展覽,雖然有歷史價值,可惜太過死板,會認真一個一個看的人大概不多。 中山先生同時被兩岸的中國人所共同景仰,所憑藉的並不只是有形的豐功偉業。 其實看一個人一生,衡量他所得到的東西固然重要,有時候去看看他所放棄的東西,可能會更能看出深度來。 展覽裏還包括了大陸的攝影展,主題是國父故居以及當地的國父紀念館,發現他們紀念的方法和我們很不一樣。 從來我們這裏的大人物都是高不可攀,地位介於人神之間。要紀念他們,除了把紀念館蓋得像大廟, 再建一坐比神像佛像大幾十倍的銅雕供萬民膜拜,好像沒更恰當的辦法。 要強調的,只有其偉其大。大陸的展覽用的是比較生活化的方法, 讓參觀者接觸偉人生活成長的環境,展覽的也很多是日常生活的小東西。除了說明史實之外,所著重的是偉人身為人的一面。 來的時候剛好是台北燈會花燈活動的準備期間,廣場正面展出的學生花燈正在組裝,學生們圍繞著半成品忙碌。 廣場兩側是攤販區,早來的正在布置,有些已經開張做起生意,活生生就是個現代廟會。 其實巨大的廣場與其用來舉辦官式慶祝紀念活動,還不如像這樣,讓市民自娛娛人,也許更符合中山先生民主共和的精神。 雖說是自娛娛人,但也該有個限度。不管是放風箏或練法輪功,只要不妨礙別人都很好, 但是當眾用擴音器唱卡拉ok就太離譜了。上回來就躬逢盛況,也未見有人干涉。要聽這種破嗓子唱爛歌, 我還寧可館方播放國父紀念歌或朗誦國父遺囑。 | |||||||||
前一則:陽明山公園 | 後一則:京華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