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圓山忠烈祠 |
閱讀: |
|
| |
|
|
小時候雖然跟著學校去過忠烈祠,其實沒什麼概念這是什麼樣的地方,只知道儀隊表演精彩。
這裏雖然清幽,總覺得有股肅殺之氣,不是會讓人常想來走走的地方。
牌樓上寫的是成仁取義,表彰的是壯烈犧牲,而不是福壽全考。雖然很多情況下死是義所當為,
值得敬重追思,但是忠烈祠的氣氛未免太沉重了些。
|
|
| |
|
|
忠烈祠的儀隊表演是很多觀光客必看的大戲。門口經常有不少遊覽車成批載來,一大半是日本觀光團。
儀隊每小時換班,帶班的從大門走到正殿,換了班再走回大門,加上中間換班的表演,前後一二十分鐘。
每當儀隊出場,周圍就蜂擁一批照相的觀光客,像蒼蠅繞著肥肉打轉。
我不曉得的是這些日本朋友知不知道這裏祭祀的英靈有一大半曾經打過日本人,或者是因為日本人而成仁取義。
|
|
| |
|
|
前殿與正殿。忠烈祠蓋得很漂亮,像中國古代的宮殿。前殿正殿與兩側偏殿呈口字型,奉祀大大小小的牌位。
高階軍官有獨立姓名的牌位,低階的只有百人聯合的牌位。
|
|
| |
|
|
戰爭是殘酷無情的。除了這些有名有姓的英靈,有更多無名無姓的軍人,一樣犧牲生命,
只是完全沒有人一一記得他們。
|
|
| |
|
|
忠烈祠祭祀的也有很多是國共內戰犧牲了的軍人,但是當然僅限於國民黨一方。內戰死的雖然全是中國人,
但是中國人向來不作興替敵人立碑紀念。隔了一兩代以後,也再也沒有人記得或在乎當年的血流成河。
已死的當初也許是求仁得仁,也許是形勢所逼。而當時活著的,現在多半也已化為塵土。
半世紀的恩怨情仇,付出代價的卻是千百萬同胞的生靈塗炭,流離失所。觀諸歷史,
近代中國掌握權力的英雄豪傑好像沒一個把全民福利放在自己的權位之上的。有用而忠於己的,死了的是烈士,
該死而沒死的是小人叛徒,死不了而也沒死的就做做官吧!
而全國絕大多數於己無用,不明不白不死不活的平民百姓,則不管是成王的或成寇的,
好像沒人想要去多屑一顧,不過就是豪賭贏來或輸去的彩金罷了。
|
|
| |
|
|
所以身為平凡的大眾,我從來沒對任何形式的政府有任何不當的期望。
能做到公平分配稅金(不管是徵稅或支出)的政府就已經是最好的政府。
忠烈祠其實紀念的不止是亡靈,也是中國苦難的歲月。我們最大的期望是將來再也不要有任何新的忠烈祠。
成仁取義固然重要,但讓所有人開心地活著應該更重要。
|
|
|